耶路撒冷:难以言说的天国与尘世之城
旅游
旅游 > 极致之旅 > 正文

耶路撒冷:难以言说的天国与尘世之城

耶路撒冷,三大宗教的圣城,它的历史是一部定居者、殖民者和朝觐者的编年史。《圣经》使它成为“圣书之民”心中的世界之都,它是亚伯拉罕系宗教之间斗争的焦点,是国际新闻里摄像机聚焦的舞台。

在这里,你会看到伏在哭墙之前哭泣,祷告的犹太人;背着十字架走过“苦路十四站”的基督徒;也会看到前往圣殿山广场朝圣的虔诚的穆斯林。相比起后世修建的宗教建筑之宏伟,我们只能通过断壁残垣去想像圣殿、大卫王、所罗门王、希律王宫殿曾经的华丽。

老城内的圣殿山,淡黄色的墙体便是哭墙

自公元70年,罗马皇帝题图斯下令屠城,第二圣殿被摧毁,犹太人开始了长达近两千年的四散流亡。直到1948年,以色列第一任总理本-古里安宣布以色列这个国家成立,流落海外的犹太人陆续回到这片土地,直到1967年,犹太人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夺得耶路撒冷全城控制权。犹太人在这座城市居住了3000年,对这座城市的尊崇也持续了3000年。

无论带着何种目的而来,踏入这座满眼“耶路撒冷色”的城市,你会不自觉地被历史和精神的力量所震撼。

我们从死海驱车前往耶路撒冷,在靠近耶路撒冷时便看到两边高耸的隔离墙,导游提醒我们不要随便拍摄海关关口,通过海关之后,我们就途经巴勒斯坦地区进入了以色列的耶路撒冷。耶路撒冷用一场雨迎接我们,四、五月份的耶路撒冷还有些凉,我们加好衣服,准备踏上这片“天国与尘世之城”。

「众山怎样围绕耶路撒冷,耶和华也照样围绕他的百姓,从今时直到永远。」(诗125:2) 

耶路撒冷由锡安山、橄榄山、赫茨尔山等几座小山组成,老城被山谷环绕,东面的汲沦溪谷,南面和西面的欣嫩谷,中部的山谷则把城所在的山分为东西两个山冈。耶路撒冷的建筑有着严格的色彩规划,以淡黄色的耶路撒冷石为参照,远远望去形成一种奇妙的和谐感。

橄榄山,黄铜色哭死洋葱头的建筑便是《圣经》中,耶稣被捕的客西马尼园

耶路撒冷的开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千年,早在以色列人入住耶路撒冷之前,就有许多民族在此混居。以色列人征服了耶路撒冷城,与住在城内的耶布斯人和平共存。大卫王的儿子所罗门王在耶路撒冷大兴土木,遵照大卫王遗愿,在如今的圣殿山处修建了“第一圣殿”,用于存放约柜。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王攻占耶路撒冷,灭了犹太王国,将所罗门圣殿付之一炬。此后的数百年里,犹太人不断地重建着不复存在的所罗门圣殿,最后一次是由希律王下令重建,史称“第二圣殿”。

但最终第二圣殿还是被入侵的罗马人所毁,只留下了残垣断壁。当罗马入侵者焚烧圣城的时候,据说六位天使从天而降,坐在圣殿墙上哭泣,泪水渗入石缝,使这段墙更坚固。其中西面一侧的墙最底层基石是希律王时期所造,被称为“西墙”。千百年来,从世界各地来朝圣的犹太人都在墙边追忆先人,常常掩面痛哭,因此它有着一个让人心碎的名字——哭墙。

想俯瞰耶路撒冷老城全景,最好的方式是登上橄榄山。它是耶路撒冷东部的一座山,得名于满山的橄榄树。在橄榄山可以俯看整个耶路撒冷老城以及大卫城全貌。圣经上许多重要事件发生在橄榄山。橄榄山上有大片墓地,据说橄榄山将是末日耶和华降临的地点。因此,犹太人总是希望埋葬在橄榄山,从圣经时代直到今天,橄榄山一直是耶路撒冷犹太人的墓地。

金门,基督教认为耶稣在复活节前的星期日正是从金门进入耶路撒冷的。而穆斯林则认为末日审判将在耶路撒冷进行,阿拉伯人在其统治时期为了阻止弥赛亚进城,封闭了此门

耶路撒冷旧城位於耶路撒冷的东方,面积仅1平方公里。东邻橄榄山,南邻锡安山。旧城内的圣殿山,为犹太人最神圣之地。由狮门(lion gate)进入老城,开启这趟朝圣之旅。与外界渲染的冲突紧张的氛围不同,老城里是宁静祥和的,旧城内分成四个宗教区域:犹太区丶回教区丶基督教区和亚美尼亚教区。有住宅、学校丶市场及商店分布其中。

导游带我们从“狮门”进入耶路撒冷,沿“苦路”前行开始我们的朝圣之旅。

那个圣经里最哀伤的故事是从城东的狮子门开始的,这段石块铺就的小路因耶稣途中所受苦难之处分为14 站。 苦路十四站,是指耶稣被判处死刑之前在人世走的最后一段路,分别记录了耶稣审判、鞭打、背负十字架,最后被钉上十字架的过程,其中还包括建于耶稣受难之处的圣墓堂,苦路十四站是属于基督教徒的朝圣之路。

苦路第一站

第一站是当年宣判耶稣死刑的广场,如今是一所小学,石灰岩块操场便是其旧址。

第二站

第二站是耶稣被鞭打,披上荆棘冠,背上十字架的地方。

第三站

苦路第三站,耶稣背负沉重的十字架,第一次跌倒的地方。

第四站

苦路第四站,耶稣遇见母亲玛利亚。

第五站,耶稣的手印

苦路第五站,耶稣支持不住,用手撑着石墙。

第六站

苦路第六站,维洛尼卡拿手绢替耶稣擦脸上的汗,这是以其名建维洛尼卡教堂。

第七站

苦路第七站,耶稣第二次跌倒的地方。

第八站

苦路第八站,据《圣经》记载,当耶稣到这里的时候,有一个耶路撒冷的妇女哭了起来,耶稣说你不要哭我了,你要为你和你的子孙后代要遭遇的苦难而哭。

第九站

苦路第九站,耶稣在这里第三次跌倒的事,西蒙帮助他一起扛十字架。

第十到十四站则在圣墓教堂内。天主教人士公认为这里是耶稣的墓地。公元335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的母亲在耶稣墓地建造了一座名为复活教堂的圣墓教堂纪念耶稣,就是如今圣墓堂的原身。十字军征服耶路撒冷后,重建了圣墓教堂。

圣墓堂

对于耶稣墓地所在地,天主教和基督教间一直存在争议,基督徒认为的耶稣墓地是距大马色门不远的花园冢。每年复活节许多基督徒在该墓园举行复活节晨曦礼拜,空墓及墓园均保持清洁,不许任何人用天主教徒的方式在该处膜拜。

参观完苦路,在圣墓堂门口休息时,空中响起呼叫穆斯林做祷告的“阿赞”,在圣墓堂周围却是没有任何反应,时空交错,信仰却泾渭分明。

对犹太人来说,圣殿本身就是一种信仰。希律圣殿被古罗马提图斯军团毁于公元70年,此后,犹太人又在原来的犹太圣殿废墟上用原来圣殿的石头垒起了一堵52米长、19米高的大墙,称为“西墙”。犹太人称之为“哭墙”,如今它早已经成为当今犹太教最重要的一个崇拜物。因此犹太教把该墙看作是第一圣地,教徒至该墙例须哀哭,以表示对古神庙的哀悼并期待其恢复。

哭墙广场一角拍摄哭墙

这段19米高,50米长,约600块巨石组成的墙壁如今已经成为了犹太民族的精神圣殿,被全世界所熟知。

哭墙分男女祷告区域,中间屏风相隔

祈祷时男女有别进入广场墙前,男士必须戴上传统帽子,如果没有帽子,可以从入口处取个纸帽。

哭墙

他们常常会手捧《圣经》,一边祈祷,一边点头(根据犹太教规,凡是念到圣人名字的时候必须点头),或是直接搬把椅子去面对哭墙。至于把写着心愿的纸条塞入哭墙墙缝的行为,似乎只是旅游者们的一些发明。

墙缝里的纸条

而如果说哭墙是犹太人眼中的耶路撒冷,那么哭墙旁边,木道通往的圣殿山,便是穆斯林的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城内共有38座清真寺,其中最著名、在伊斯兰世界最有影响的清真寺有两座,一座是萨赫莱清真寺(圆顶清真寺),另一座是阿克萨清真寺。穆斯林相信圆顶清真寺中间的岩石就是穆罕默德夜行登霄,和天使加百列一起,到天堂见到真主的地方。

圆顶清真寺

相传伊斯兰教圣人穆罕默德,乘飞马从麦加飞到耶路撒冷,他从一块巨石夜游登天,聆听真主安拉的启示,后来在穆罕默德登天的地方建起了金顶清真寺,那块石头现在还保存在清真寺内。

三个宗教都以各自的方式在这里成为无数信徒的精神寄托,把神圣的悲情叠加给这座城市。真正走进耶路撒冷,你会清楚地感受到这个城市的独特魅力。然而如《耶路撒冷三千年》的作者所说:“耶路撒冷也是一座具有连续性和共存性的城市,是一座有着混血人群和混合型建筑的兼容并包的大都市,这里的人们不符合各大宗教传说和后来的民族主义叙述的狭隘分类。”

凤凰网旅游微信公众平台账号:travel_ifeng

生活家私人微信:lifeofwealth2015

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旅游”,获得更及时、更有用、更有趣的旅游信息

欢迎投稿至:all_travel@ifeng.com

我们将为你的作品提供亿万人观看的平台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