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走进民间传统 了解仙居民俗


来源:凤凰旅游

仙居,那隐秘在浙东南沿海的绿地如果你既有登高远眺的兴致,又有访古寻踪的情怀,那么四面环山、人文荟萃的仙居,将是一处令人向往之地。走进仙人居住的地方,翠竹秀林处处蕴含着神奇的传说、动人的故事。这里的人们

仙居,那隐秘在浙东南沿海的绿地。

如果你既有登高远眺的兴致,又有访古寻踪的情怀,那么四面环山、人文荟萃的仙居,将是一处令人向往之地。

走进仙人居住的地方,翠竹秀林处处蕴含着神奇的传说、动人的故事。这里的人们天性开朗,心灵手巧,生活淳朴,尚留有相当多的传统习俗。

针刺无骨花灯

针刺无骨花灯

仙居针刺无骨花灯造型别致,工艺独特,制作精美,小巧玲珑,古朴典雅,灯身没有骨架,全由用绣花针剌成各种花纹图案的纸片粘贴而成,轻巧能飞。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类,静态表现为单灯为主,动态表现多以组灯为主。针刺无骨花灯被誉为“国家瑰宝”、“中华第一灯”、“华夏一绝”,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彩石镶嵌

彩石镶嵌

彩石镶嵌见于史载的最早可追溯到北宋年间,以仙居盛产的叶腊石为主要原材料,利用石料的天然色彩,综合运用浮雕、圆雕、镂空雕等雕刻手法与榫镶,拼嵌、粘嵌等镶嵌技艺,题材广泛,表现生动,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文化张扬力。2008 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九狮挪球

九狮挪球

1999 年朱溪民间艺人在传统狮子挪球基础上创制成,整个灯架为轿状,用木料制成,外用有色布包裹,底部安有两车轮,顶部四周挂若干彩灯。九狮挪球灯的表演主体不在灯架内部,9 只小狮并排布于两木杆顶端之间,并有9 根浪线引向灯架内,由3 人在后面操作表演。

卷地龙

卷地龙

水口山卷地龙,历史悠久,卷地龙龙体小,仅九节,故俗称“小龙”或“九节龙”。卷地龙以竹篾为骨,状如圆柱体篾篓,外糊白纸(也有用布,可叫“布龙”),绘红、绿二色龙鳞,每节长约1.5 米,节与节之间红绫连接。

鲤鱼跳龙门

鲤鱼跳龙门

原为“龙门马灯”,因其跳马舞蹈动作十分优美,故按民间舞蹈属性定名,相传清朝咸丰年间为十三都下陈朱村秀才应手所创,后流传于西乡一带,具有独特的民间艺术色彩和生活气息。

叠罗汉

叠罗汉

相传始于南北朝,距今有1500 多年历史。约在100 多年前流入县境,盛行于安岭、横溪一带,常于每年“七月七”举行活动。表演内容和形式取材于民间传说《十八强盗皈依成佛》故事情节,由120 余人参加。

跳跳马

最先流入县内官路镇桂坑村,有“桂坑马”之称。跳跳马(灯)是由扮演者骑着马匹(指马灯),按一定阵式跑动。马灯以竹作架,用纸糊成,分前后两半系于扮演者腹背。跳跳马马队由28 人组成。

板凳龙

板凳龙

仙居板凳龙制作精细,气势雄伟,别具一格。它由龙头、龙段(身)、龙尾三部分组成,采用木板、竹片、白纸和各类花纸作为制作材料。龙身每段用6寸阔、8尺长的木板作底座,两端凿圆孔,用1尺多长的木棒连接,既可直线行走,又可左右盘旋。

——————————————————————————

凤凰网旅游微信公众平台账号:travel_ifeng

生活家私人微信:lifeofwealth2015

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旅游”,获得更及时、更有用、更有趣的旅游信息

欢迎投稿至:all_travel@ifeng.com

我们将为你的作品提供亿万人观看的平台

[责任编辑:陈淑莲 PF036]

责任编辑:陈淑莲 PF036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频道推荐

凤凰网公益基金救助直达

凤凰旅游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