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去往嬉皮士的道路,并不是你想象中那么酷


来源:那一座城

22岁的他因家庭变故而沉沦自我,来到了嬉皮士聚集的加州伯克利电报大街。不幸的是,他注意到这里发生了,一股不可控的发展趋势。

干燥酷热的沙漠,

高温得让人产生幻觉。

然而,每年8月底至9月初,

总有一群疯狂的人扬言

要在沙漠里燃起一场熊熊大火。

null

一个个“人”、

一幢幢“房屋”、

一座座“城市”,

被无情地扔进火苗,

抽丝剥茧般吞噬殆尽。

注意!

这不是野蛮原始人的行为,

而是美国内达华州黑石沙漠中

一场全球闻名的艺术狂欢节,

火人节。

null

这场反传统派对起源于1986年,

作品推陈革新,注重自我表达。

参与者不分阶层,和平互助。

由于精神理念相近,

吸引了无数嬉皮士艺术家,

仿佛回到了上世纪60年代的旧金山,

那个属于嬉皮士的世界。

那时二战结束不久,

美国经济蓬勃发展。

但越南战争随即爆发,

大企业攫取社会财富,

民权运动此起彼伏。

在这个复杂矛盾的世界里

美国青年感到迷茫而不满,

想要抗争却无力。

他们只想要和平与爱!

null

于是一场轰烈的青年集体运动被唤起了!

1967年1月14日,

2.5万名头戴鲜花,

身着奇装异服的年轻人

聚集在旧金山金门广场,

反抗战争、社会不公和民族歧视。

那是嬉皮士第一次集体亮相,

他们把约翰列侬的反战音乐传唱,

在各地自建的乌托邦社区交流理念,

绽放着最初理想主义的荣光。

null

但这场反主流运动快速蔓延后,

却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变质和衰败。

null

美国著名杂志《大西洋月刊》报道了

当时一名嬉皮士用相机记录下的历史。

null

相片中是1970年的乔·玛吉·塞姆伯格。

22岁的他因家庭变故而沉沦自我,

来到了嬉皮士聚集的

加州伯克利电报大街。

不幸的是,

他注意到这里发生了

一股不可控的发展趋势。

null

“和平与爱”的初心被遗忘,

打架伤人成为了家常便饭,

看客也习以为常。

null

他们以“反抗”、“先进”之名,

过着浪荡颓废的生活,

毫无自我奋斗意识与目标,

null

“新社会,新生活”之理念,

演变为自我中心的盲目与膨胀,

进行无节制的虚耗和享乐。

null

往事不堪回首。

乔说:“那时太年轻还不理解这一点,

只知道不顾一切地要再次感觉良好”。

如今他依旧住在伯克利,

但已经是一名专业的摄影师,

并组织了一个美满的家庭,

肩负起丈夫与父亲的责任。

null

乔的故事只是

当年无数嬉皮士命运的缩影。

嬉皮士文化也被

现在大多数美国年轻人抛弃。

null

微博上曾盛传一张照片:

三位衣着独特的年轻人,

在拥挤的上海地铁上朗读诗歌。

以及不久前在全国范围内发起的

“丢书大作战”活动。

都是满满的形式主义,

刻画脱离现实的姿态。

曾经我们听说过很多

“去远方”和“岁月静好”,

想想看其实是不是

一些懦弱和逃避的借口?

null

城君觉得真正的嬉皮士,

就如罗曼罗兰所说: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

认清生活本质后,

依旧热爱生活。

null

——————————————————————————

凤凰网旅游微信公众平台账号:travel_ifeng

生活家私人微信:lifeofwealth2015

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旅游”,获得更及时、更有用、更有趣的旅游信息

欢迎投稿至:all_travel@ifeng.com

我们将为你的作品提供亿万人观看的平台

[责任编辑:刘文婷 ]

责任编辑:刘文婷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频道推荐

凤凰网公益基金救助直达

凤凰旅游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