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前往中缅边境 探秘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 | 寻迹中国


来源:凤凰旅游

在很多人眼里,“西南边陲部落”这几个字似乎自带神秘属性,那里是众多少数民族的聚居地,种种不可思议的习俗在此交融,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气韵。但在这些部落中,翁丁村一定是最特别的,那里生活着一群传承了四千多年的佤族人,这个毗邻中缅边界的古寨,解放前还一直过着刀耕火种生活,因此留下了诸多原始社会印记,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原生态佤族村,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

在很多人眼里,“西南边陲部落”这几个字似乎自带神秘属性,那里是众多少数民族的聚居地,种种不可思议的习俗在此交融,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气韵。但在这些部落中,翁丁村一定是最特别的,那里生活着一群传承了四千多年的佤族人,这个毗邻中缅边界的古寨,解放前还一直过着刀耕火种生活,因此留下了诸多原始社会印记,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原生态佤族村,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

作者:淑莲瓜子

如果想查看更多【寻迹中国】内容,欢迎关注凤凰旅游微信(travel_ifeng),回复“寻迹中国”即可收取。

红尘之外深入佤族古寨

翁丁位于彩云之南,沧源西行数十公里处。翁丁在佤语中意为云雾缭绕的地方,又有高山白云湖之灵秀的意思。

摄影:维尼熊足迹

对翁丁的探访,从寨门开始,两颗大榕树,一道用木头和茅草搭建的门,悬挂在榕树上、门上的水牛头骨。

摄影:维尼熊足迹

进入寨子,入目所见是依山而筑的干栏式草顶房。由于旧时的翁丁常常发生战争,且土地珍贵,少有平整地块,因此翁丁屋与屋之间相距都不远,邻里之间鸡犬相闻很是亲近。

摄影:维尼熊足迹

翁丁里的屋子,有些是单层的椭圆形屋,有些是传统的双层杆栏式房,上层住人,下层养畜牧,茅草盖顶,竹笆围墙。翁丁人认为树木有灵,从来不轻易砍伐,因此寨子里草木很是茂盛,黄褐色的屋子错落有致地散落于郁郁葱葱的林木间,远远望去,就像一丛丛的大蘑菇。

摄影:维尼熊足迹

屋子上下间距很高,望向天花板时,才发现是清一色的石棉瓦,好似先前在外面看到的茅草是为了装饰。或许和这里寒冷潮湿气候有关,翁丁里几乎没有专门的厨房,他们通常会在堂屋里设一火塘,熊熊烈火上似乎便是那家庭兴旺的象征。在佤族习俗中,其火塘上的炕笆喻父亲,挨着火塘的阁楼为母亲。所以佤族家中的火塘、炕笆、阁楼最好不要轻易碰触。

摄影:子耿子

发现翁丁遗世之美

无论翁丁在他人心中是何等模样,毫无疑问,这里是古朴雅致的,这里的日常,如同一幅原始农耕社会的田园风情画卷。

现在的翁丁村,还延续着过去男耕女织的生活。走在村寨里,随处可见正在织布的妇女,她们自己织布,自己染布做衣裳,虽然织布的腰机简陋老旧,织出来的布料却很精细。

摄影:大侠视界

翁丁村的服饰多以黑、蓝为主。男子一般用黑布包头,穿无领对襟短衫,下身穿折腰、大裆、宽而短的深色大裤脚短裤。年长的妇女会用黑色毛线自制假发盘于头顶,假发辫上束有两个多色毛线制成的小绣球作为头饰。而年轻的女性色泽更艳丽些,她们不盘头,上身是镶有花边银饰的圆领上衣,下身以红、黑为主,配以各色纹样,代表星辰或动植物,非常特别。

摄影:大地诱惑

翁丁虽然不乏身着传统服饰的美丽妇女,但即便再温婉的女子,也是烟袋不离手。尤其那些饱经沧桑的老妇人,哪怕背着沉重的竹篓,也要不时停下脚步吞云吐雾一番。

摄影:大侠视界

但翁丁最神秘的地方,却是寨子的中心,那里矗立着一根柱桩、一块鹅卵石器、一座高高竖立的标杆,分别是寨桩、寨心、司岗里,它们共同构成了寨子的核心。寨桩就是佤族的图腾柱,也是古佤族人生殖崇拜的标志,每逢重大节日,全寨人都会围着寨桩通宵打歌;寨心是翁丁人精神的寄托,他们认为只要心诚,就能让祈求的愿望实现;高杆上的图腾物器描绘了司岗里的传说,“司岗”佤语是崖洞的意思,“里”是出来,“司岗里”就是从岩洞里出来,传说远古时佤族人就是从被囚禁的大山崖洞里走出来,再散布各地安居乐业、休养生息。

摄影:凌子看世界

木鼓响人头痒

来到翁丁,若不见识一场拉木鼓,便是莫大的遗憾。虽然对于佤族的木鼓习俗我一直有所耳闻,但翁丁村的尤其“彪悍”,俗语“木鼓响,人头痒”说的便是他们曾经猎头血祭的习俗。

摄影:书影旅行

木鼓佤语称“格珞”,被佤族人视为可通天的神器,“生命靠水,兴旺靠木鼓”,因此木鼓在佤族的地位很神圣。在过去,基本上每个佤族村寨都会有一间或者几间木鼓房,里面放置一公鼓和一母鼓,只有祭祀、战时出征和重大节庆时才会敲响,平日是不会轻易碰触的。而砍木鼓树,做木鼓更是全寨性的重大活动。

摄影:子耿子

翁丁村做木鼓的过程非常繁琐,首先要去森林里选做木鼓的树木,选中后还要请寨子里的老人去仔细查看,是否被雷劈过或树干上是否有空洞都是决定木料能否入选的关键。砍树时要注意大树倾倒的方向,若正好倒向寨子方向为最佳。大树倒地后,其最好的部分会被选来做木鼓。

摄影:凌子看世界

拉木鼓通常会发生在砍完木鼓后的第二日清晨,那时女老少都会盛装前往山上拉木料。我到时,木鼓已经拉了有一阵子,林子里欢声笑语很是热闹。只见两米长的圆木上绑着四条绳子,两条在前,两条在后,木鼓上站着个年轻的佤族小伙子,吆喝指挥着大家使劲。但这木鼓却不是一直往前的,走走停停,人们也边舞边唱,若来自远方的游人想加入其中,翁丁村民也会非常欢迎,因此整个场面显得很是欢乐。

摄影:大地诱惑

若不是沿途榕树上挂着众多的水牛头骨,即便朗朗晴日也显得白骨阴森,还真会产生错觉,以为这不过是个游戏。毕竟在过去,拉木鼓习俗往往伴随着的是人头祭,旧时部分佤族人认为木鼓虽被称视为神器,但只有经过人头祭祀才能具备通天神力,又认为只有献上人头,神灵才会庇佑寨子,让粮食丰收,因此每隔一段时间,便会外出伏击过往路人,选择那些长相端正,肤白有胡子的外族人动手,然后取新头,将旧头放置在鬼林人头桩上。

摄影:维尼熊足迹

据解放初期50年代民族工作队调查,佤族村寨中人头最多时达170多个。所幸的是,这习俗已于1957被废止,后来翁丁村取牛头替代,这便是满村子挂满牛头白骨的由来了。现在再去人头桩林地,人骨早已不见,若你想深入了解,村里人是不愿多谈此事的,若问起只会换来尴尬与沉默。虽然对外人而言,这不过是边陲之地曾经的奇闻异谈,但对翁丁人而言,这已是遥远模糊的过去……

摄影:书影旅行

翁丁村旅行TIPS

1.翁丁村位于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城西北方向约40公里处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若前往翁丁村,要先坐客车前往沧源,那里有专门到翁丁原始部落的农村客运车。

2.沧源是边境地区,出入均有边防检查站,虽然不用办边防证,但要随身带好身份证以备检查。

3.沧源当地多蚊虫,出行前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

——————————————————————————

凤凰网旅游微信公众平台账号:travel_ifeng

生活家私人微信:lifeofwealth2015

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旅游”,获得更及时、更有用、更有趣的旅游信息

欢迎投稿至:all_travel@ifeng.com

我们将为你的作品提供亿万人观看的平台

--------------------------

凤凰网旅游微信公众平台账号:travel_ifeng

生活家私人微信:lifeofwealth2015

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旅游”,获得更及时,更有用,更有趣的旅游信息

欢迎投稿至:all_travel@ifeng.com

我们将为你的作品提供亿万人观看的平台

[责任编辑:向可卿 PF044]

责任编辑:向可卿 PF044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频道推荐

凤凰网公益基金救助直达

凤凰旅游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