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一个广州城 两条中轴线 是穿越千年还是梦回珠江?


来源:私享世界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广州。或者是四季浸染芬芳的花城,或者是中国足球的兴祥之地,或者是粤语流行文化的中心,或者是舌尖美味的天堂……而对于从小看着香港电影长大的70、80后而言,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广州。

广州

或者是四季浸染芬芳的花城,或者是中国足球的兴祥之地,或者是粤语流行文化的中心,或者是舌尖美味的天堂……而对于从小看着香港电影长大的70、80后而言,广州更像一个连接香港的纽带,是一脉相承的“大家姐”。

广州

尽管由于工作的关系,每年往返广州数次,但初次踏上这片土地时的小悸动,仍记忆犹新。仿佛一个多年未曾谋面的老朋友,在大街上对你say hi,一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在全身漫延开来。

广州

食神蔡澜曾在《死前必食》中,列数了天下美食,猪油捞饭入选其中,捞在粤语中有“搅拌”之意,是从前南方人常吃的一种主食。食材只有四种:猪油、白饭、酱油和葱花,混在一起拌开来吃,简单而真诚,朴素却不普通。

猪油捞饭

他在文中形容:“谷类之中,白米最佳,一碗猪油捞饭,吃了感激流泪。”如今的这种饭,很多地方都不大可以吃到了,但广州仍保留着这种古早的味道。此次的广州之旅,便从这碗长情的猪油捞饭开始。

广州

广州的专一不仅体现在食物上,作为一座已有二千多年历史的古城,传统中轴线一直在越秀区域内。追溯到久远的秦朝,其实就已经有了南海郡;再到西汉,则建立了南越国宫署;直到著名的三国时期,三分天下的霸主之一,东吴孙权正式设立了广州。在改朝换代的颠沛流离中,越秀区作为军事行政中心一直没有动摇,延续至今,所以被称为“广府文化源地,千年商都核心”。

中轴线

云山珠水,一城相系,传统中轴线承载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广州的灵魂所在,相较于古代传统中轴线,近代传统中轴线稍有偏移,它们共同记忆着这座城市的史脉与传衍,一起见证着它的荣辱兴衰。

古代传统中轴线

穿越广州千年的时空隧道

北京路

北京路位于越秀区中心位置,在明清时期叫做“双门底”,是城南直通天字码头的主干道,于是就有了“没去过北京路,就不曾到过广州”的说法。

北京路

北京路

现如今的北京路北段上,有一小段用玻璃覆盖的路面,下面是经历了从唐代到民国时期共五朝的十一层路面。透过玻璃可以清晰看到昔日古路的纹理,青苔斑驳,向世人展示着过去的动荡岁月。

北京路

如果你恰巧喜欢历史,可驻足于此仔细对比各个时期的路面,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惊喜。

北京路

高第街在北京路南段,最著名的景点要数许氏家族,不仅是第一大盐商许拜庭故居,还是鲁迅夫人许广平童年生活的地方。

高第街

记得曾经看过一部叫做《千秋家国梦》的电视剧,便是以此为原型,讲述了许家的兴起。如今大部分房舍已损毁,唯宗祠一带仍保留着些许建筑,依稀能够看出往日风貌。

大佛寺

大佛寺坐落在北京路中心地带,可谓隐匿闹市中,独享一方净土。它始建于南汉,中间经历过扩建和烈焚,在康熙年间重新修建,寺庙布局仿照京师官庙的式样,兼具岭南地方风格。

大佛寺

特别是大雄宝殿中供养的三尊大佛像,以黄铜精铸而成,各高6米、重10吨,堪称岭南之冠,大佛寺也因此而得名。

药洲

在北京路以西的教育路上,有一处古代庭院建筑,朱红色的门楼上挂着题为“药洲”的牌匾,这里便是广州乃至全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园林地面遗迹——药洲遗址,始建于乾亨三年(919年)。

园林

园林主要由湖、岛、碑廊三部分组成,虽然如今药洲遗址的规模看起来更像一个私家园林而非御花园,但其实早在一千多年前它的面积还是很可观的,只是经过后来河水改道等历史变迁,才变成了现在的大小。尽管古时“花药氤氲海上洲,水中云影带沙流”的盛景不再,却仍较好保留了岭南园林的典雅意境,不失为一个休闲怀古的好去处。

城隍庙

如果你要问广州最火爆的庙是哪一座,答案一定是城隍庙。它位于北京路以北的中山四路忠佑大街,始建于明朝(1370年),曾是明清时期岭南地区最大的城隍庙。城隍庙自从免费开放以来,来此上香的人络绎不绝,香火旺盛。

城隍庙

在城隍庙的主殿内,有一幅面积达240多平方米的油漆画,里面包含了132位神仙,画面栩栩如生,色彩艳丽。这幅巨型画还将会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城隍庙

南越国宫署遗址紧挨着城隍庙,始建于公元前203年,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宫苑遗址。

南越国宫署

南越国宫署遗址内不仅有南越宫苑,还有从秦到民国共12朝的遗迹遗物。这些遗迹层层相叠,构成了一部记载广州两千多年发展的无字史书。

万木草堂

除此之外,这条路上还有一座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极其重要影响的书院——万木草堂。原为邱氏书室,建于清嘉庆九年(1804年)。

万木草堂

自1891年起,邱氏书室租借给康有为等人创办长兴学舍,康有为将其命名为“万木草堂”,寓意培植万木,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的意思。自此,万木草堂成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重要阵地。

北京路两旁的街巷,也是一片值得深入挖掘的文物荟萃之地,不管是百年的旅馆,还是历史悠久的茶楼,或者传统的点心铺,都能让人在此细细品味。

老字号一条街

老字号一条街便是以北京路北段为中心,延伸扩展到中山四路、广卫路、广大路、昌兴街等。王老吉、皇上皇、仁信、清心堂……这些耳熟能详的老字号店铺都纷纷入驻,让“老字号一条街”名副其实。

近代传统中轴线

连接广州山水的绿色长廊

如果说徜徉在古代传统中轴线上,像是游荡在广州千年的时空隧道里,那么漫步在近代传统中轴线上,更像是行走于绿色的长廊中。它体现出广州的山水城市格局,连接了越秀山和珠江,穿梭在镇海口、中山纪念堂和人民公园之间。

广州

越秀山是白云山的余脉,在明代因山上建有观音阁,又叫做观音山。从地图上看,白云山和越秀山像巨大的苍龙一般,盘旋在珠江畔,颇有飞龙吸水之势。

越秀公园

现在的越秀公园因以越秀山为主体而闻名,不仅是广州城区面积最大的绿地,动植物种类繁多,而且亭台楼榭等园林景观,极富岭南特色,被誉为“羊城八景”之重要景区。

越秀公园

广州当地人有句俗语“肥仔个头,大过五层楼”,其中的“五层楼”说的便是镇海楼,座落在越秀山小蟠龙岗上,明代洪武十三年(1380年)扩建广州城时修建。当年登楼而望,能眺望到宽阔的珠江水面,蔚为壮观,也称为望海楼。

镇海楼

镇海楼的功能除了远眺观瞻,供人游娱之外,还能起到一个航标的作用,海上船舶驶近广州城外,镇海楼了然在目。如今在镇海楼上,所能目及的已经是广州越秀山体育场和更远处的城市楼群,当年珠水流波只能倚栏想象。

五羊石雕

位于越秀公园西侧木壳岗上的五羊石雕,建于1959年,由著名雕塑家尹积昌等人设计的,是广州的城市标志之一。

五羊仙子

关于石雕的传说源于五羊仙子,他们骑着口含六束谷穗的五只羊飞临广州,赠稻于民,并祝愿这里年年五谷丰登永无饥荒,然后驾云腾空而去,最终五羊化为巨石。广州也因此得名羊城和穗城。

中山纪念碑

顺着越秀公园往里走,中山纪念碑就矗立在越秀山顶,建于1929年,为纪念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而造。

中山纪念碑

碑底为方形,碑内有梯级,回旋着直至纪念碑顶。石碑正面巨型花岗石的位置刻着孙中山的遗嘱,碑文在阳光下光彩夺目,提醒人们不忘历史使命。

百步梯

连接着中山纪念堂和中山纪念碑的,是由约498级石阶砌成的百步梯,也是通往越秀山顶的通山之道。两侧绿树成荫,凉风习习,既可仰视山顶之美,也可俯视山下之景。

中山纪念堂

中山纪念堂位于越秀山南麓,是人们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集资兴建的,在1931年竣工。

纪念堂

纪念堂的主体建筑为八角式宫殿大礼堂,红柱黄砖衬着宝蓝钯琉璃瓦盖,显得富丽又不失庄严肃穆。纪念堂前的草坪上屹立着孙中山先生全身塑像,在像下的座基上刻有他手书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全文。

广州市政府

位于府前路的广州市政府大楼也是中轴线上的一部分,前身是陈济棠主政时期的民国市政府合署办公大楼。

政府

大楼坐北向南,红柱黄墙白花岗石基座,与周围的现代建筑相比,格外的与众不同。1949年广州解放后,叶剑英元帅作为广州市人民政府第一任市长,曾在大楼前检阅入城的解放军官兵。

人民公园

人民公园在广州市人民政府南面,是广州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公园,于1921年正式开放。公园布局为意大利图案式庭园,呈方形几何对称形式,院内古树众多。

人民公园

作为首个拆除围墙的免费公园,它成为附近居民悠闲运动首选之地。在住宅密集的市中心地带,能拥有如此的天然氧吧,实属难得。

起义路

位于人民公园以南,与高第街相交的一条略为弯曲的路,便是被称为“一条起义路,半部近代史”的广州起义路。

广州起义纪念馆

1927年广州起义,成立了被誉为“东方巴黎公社”的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广州公社。现为广州起义纪念馆。

起义路

起义路上至今仍保留了大量骑楼,这是一种典型的外廊式建筑,可挡蔽风雨和阳光,屋内十分凉爽,现在看起来充满了浓郁的广州旧时生活气息。

海珠桥

一桥遇一城,一生念一情。在起义路尽头的海珠桥,在风雨中已经走过了八十五载,但是对怀旧的广州人来说,海珠桥仍是他们心中的情愫和象征。与红霞般的木棉花相互映衬,抒写出几代人的回忆。

木棉花

曾经有人这样形容广州:念书的和卖布的共用一条马路,富翁和市井小民共居一条珠江,野蛮中包含着文化,有钱中透露着平淡,灯红酒绿与朝气蓬勃毫无违和的并存——这就是广州,一个古老而又包容的城市,在日新月异中散发着创新的活力。

如果你有幸与它遇见,不妨用心去体会。

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盛杨纯 ]

责任编辑:盛杨纯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频道推荐

凤凰网公益基金救助直达

凤凰网旅游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