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定西:渭水源头、李氏故里 贾平凹笔下的大德之域 |大美中国
旅游
旅游 > 极致之旅 > 正文

当归定西:渭水源头、李氏故里 贾平凹笔下的大德之域 |大美中国

提起甘肃,大多数人或许首先会想到黄河穿城而过的兰州、拥有大漠飞天的敦煌和七彩丹霞的张掖,相比之下,定西的确有些低调。不过,在作家贾平凹笔下,它是中国三处“值得行走”的地方之一,这片土地“历史悠久,文化纯厚,是国家的大德之域,其德刚健而文明,却长期以来被国人忽略甚至遗忘”。

这里是中华母亲河最大支流渭河的源头,是甘肃“四大文化”之一李氏文化的故土,更有着绿水青山的生态和得天独厚的康养资源,“渭水源头·李氏故里·当归定西”便是定西独一无二的魅力。

前段时间,凤凰网旅游与五位知名旅游达人和两位中科院专家走进定西,用旅游的力量帮助定西向前发展,挖掘这片古老广袤土地上别样的山水风情和源远流长的文明文化。

本期《大美中国》,随着凤凰网旅游特约作者喻添旧走进那片“让人找回自己本来样子”的土地:定西。

撰文/摄影:喻添旧

关注凤凰旅游微信(travel_ifeng),回复“定西”可获取甘肃定西3日游深度攻略!

离开兰州驶向东南,火车停靠的第一站就是定西。这个在旅游地图上长期以来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如今越来越以爆发的姿态向人们展示着自己厚重积广的风貌与资源。当今天的旅人们厌倦了都市的繁华灯火,关心起文化与民俗带来的质朴乐趣的时候,去定西就成为一个好选择了。

天生的文化传承

甘肃省定西市下辖安定区、通渭县、陇西县、渭源县、临洮县、漳县和岷县一区六县,处在黄土高原、甘南高原和陇南山地的交汇地带,群山环绕大河奔流。尽管起伏曲折的山路常常令交通变得缓慢难行,但若是规划得当,几乎可以不走回头路得将这一区六县走遍。我就是这样环游的。

历史上,定西所在的地方既经历过“徐达点兵”的硝烟战事,又有伯夷叔齐“德让首阳”的传说,既有黄河支流渭水源头的滋养,又有乡土美食的传承,这令传统文化深深扎根生长,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在通渭县,人们自古以来就“扛起犁头是庄稼把式,拿起笔杆是书画大师”。

曹宾虹先生对于慕名而来者口中的“农民画家”这个称号不以为然:“我家世代是农民,但我也是专业画家。这很重要。两件事都很重要。”他在自家世代耕种的田间地头获得艺术灵感,永远没有农忙间歇这种说法,零碎的休息时间用来观察与默记之后,他站在画室里画下蔬果动物,也画下梅兰竹菊。

曹先生画室的隔壁是李枝林先生的篆刻工作室,仅仅是“一个人孤独地坐在那一平方米的工作台前,耗费掉半天的时间,一刀一刀刻凿出完美的艺术品”这件事,在今天的时代就足以让人钦佩无比崇敬满怀了。在李先生的手下,温润如玉的寿山石被一撇一捺的中国汉字赋予了本该拥有的灵魂。

让传统重现生机

人们旅行的时候,总会以寻找文化的口号标榜自我。历史往往摆进博物馆里,写进教科书里,只有艺术在沿袭着活的文化故事。有人诟病于中国传统绘画的不思进取和固步自封,但很高兴在通渭看到,民间艺术来自传统又回归传统,新技法与新材质的使用,新思维和新情结的注入,例如将砂岩和植物依照原始纹路固定在布或纸上,完成画作的立体填充,模拟中国山水画的形象,再施予墨彩,使写意水墨的中国画更加活灵活现,让传统重现生机。

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想活成与自己不一样的样子,而当上了年纪就总要活回自己本该的样子。

定西人对于艺术的理解和再造仿佛天生而来,诗人歌手李志在歌曲《定西》里写道:“据说那的人都擅长给别人答案”。定西临洮县曾经给了中国古老文明一个答案。

1924年,瑞典地质学家兼考古学家安特生在临洮马家窑村发现了一处远古文化遗址,后来定名为仰韶文化马家窑期。马家窑文化遗址处于中国母系氏族公社后期,距离今天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在遗址中发现的马家窑彩陶被公认为中国彩陶文化的历史巅峰。

遗址的发现也得益于彩陶本身。

在河南仰韶文化被发现之后,作为中国地质调查所顾问的安特生直觉认为黄河上游应该同样存在着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文明,于是他车马颠簸一路西行,直到在甘肃发现了一位用造型和花纹都非常独特的陶罐装谷物售卖的老汉,这个陶罐的器型和彩绘继承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爽朗的风格,但表现力更为精细,利用转轮绘制的同心圆纹、弦纹和平行线等纹饰,体现出了文明居地人们娴熟的绘画技巧。敏感的安特生在老汉的带领下来到发现陶罐的马家窑村,一块尘封已久的文明大幕就此被拉开,将中国的历史向前延展了数千年。

历史源出的地方

何为泾渭分明,何谓污不压清。黄河最重要的支流渭水以浑浊著称,跳进去就洗不清的母亲河千万年来为它背了锅。

想当年大禹治水来到深山中的渭河源头,先求伯益赶走毒虫鸟兽,只留下一鼠一鸟同穴而居,演化成爱情美谈;又托河伯寻来山脉地图,沿着沟壑峡谷,画出治水蓝本;再请应龙舞躯摆尾,当开路先锋,扫平草木乱石。最后禹王本人用一把巨斧劈凿山脊,直到精疲力竭斧崩天裂,才将鸟鼠山开出豁道,洪水倾泄奔流,大禹导渭终成传奇。

如今,一块石斧残片嵌在山梁凹处,石下水溪淙淙清可见岩,渭水源头本不浑浊,在承载了太多天地流转之后,慢慢变得迟暮。

这个故事记载在《尚书·禹贡》里:大禹“导渭自鸟鼠同穴山,渭水出焉。”后来郦道元写《水经注》的时候把事件定位得更准确了:“渭水出陇西首阳县渭谷亭南鸟鼠山。”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定西渭源县,大禹治水导渭之所和渭河发源地。

穿过好像由“应龙摆尾”幻化出的龙形雕塑群广场,走进高大威严的禹王殿,代表了中华初生的女娲、盘古、神农和黄帝与大禹共同被供奉于殿中,殿后是中华九鼎台。

《左氏春秋》记载大禹划分天下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令各州牧贡献青铜铸造巨鼎,将全国的名山大川和奇异之物镌刻于鼎身,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从此,九鼎成了王权无上、国家统一的象征。而九州也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今天的定西就属于雍州的范围内。

药食同源的意义

在定西的岷县等地,当归的种植、采收、清理、切片、包装或直接散装进入药材市场是一个行云流水般的连贯程序,尽管机械的力量已经无处不在,但仍有药材生产世家的子孙像中国书画家一样,坚守着看似“不思进取”实则尊重传统的手工打磨,“向传统而生”几乎就是中医药存在的唯一基础了。

中医药的追随者相信当归能活络血脉,预防和治愈风湿病,并且还能减轻思乡的痛楚,显然地,与药理价值相比,当归的精神寄托功效更切实际,它后来成了东南亚肉骨茶里最重要的配料,增加了甘甜和辛麻和异香。类似的美味在定西也十分流行,当归鸡、蕨麻猪、党参羊,值得逐一尝。

定西蕨麻猪有两种说法,一是说猪肉或排骨用蕨麻和其它可用来作为食材配料的中药材炖煮,口味上多汁鲜浓,口感上香酥软烂;另一说是选用当地散养的本地原生小种猪,这种猪常年拱食野生蕨麻甚至冬虫夏草,因此肉质细嫩没有腥气,就算白水煮来都别有一番风味——这是吃了中草药的功效。

定西人自嘲说本地有三宝:土豆、洋芋、马铃薯。从田地到餐桌,定西洋芋从形象单一的球茎变魔术一样成为八大菜系里的明星。在定西的餐厅里,洋芋的吃法很有“简约的浪漫主义色彩”,经过稍微烤制的大小均等表皮清浅的洋芋被端上桌来,没有调料也没有蘸汁,用手直接掰开,伴着悠悠飘散的热气就此下口,松软甘糯的淀粉在嘴里化开,竟然刷新了我对于“土豆”的刻板印象。

不但如此,用洋芋做成粉条后用多而重味的青红辣椒洋葱韭菜烹炒,既多滋多味又多姿多彩;洋芋切滚刀块后微煎至金黄色,外酥里嫩蘸椒盐来吃;由洋芋粉制作的凉粉配上黄瓜丝和特制酱汁,作为开胃前菜十分合格;洋芋切条与虾同入油锅,就是当地人所宣称的“这里的肯德基都比别处好吃”的定西炸薯条;洋芋削成小粒后下入浆水里,成为定西最具特色的汤食,外地人或许吃不惯,定西人却乐此不疲。如果你有兴趣和肚量,定西人可以做出一桌“全芋宴”来款待你。

千姿百态定西味

当然,如果要谈论美食,仅仅洋芋一样即使做出千姿百态,也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事来,素食和肉食同样应该被尊重。

陇西美食市场的大胡子郭老板家一年能卖掉20万斤腊肉,每头猪去掉头脚内脏后130斤才算标准,在深不见底的地窖中一层层将蕨麻猪生摞叠,撒上雪花盐和花椒以及各味祖传秘料先腌后晾,耗时两个多月时间。在经过太阳的照耀后,切成薄片的“大胡子腊肉”晶莹剔透红艳诱人。

陇西腊肉的一种吃法是夹馍或夹馒头,既解馋又盯饿,无论是熟人还是新客,无论你要不要习惯的说上一句“多给片肉嘛”,“郭大胡子”都会在馍夹好之后再塞上两片透着油光皮肉相连的腊肉,好像是“祖传的工艺”一样。

定西人活得简单幸福,一睁眼就有美食吃。

临洮县的一道著名早餐是何记清汤羊肉。每天早上五点开门的时候,加入羊肉羊杂和骨架的巨大汤锅炖煮了超过八个小时,老板将大碗排满灶台,碗中依次提前加入肉杂,以便客人点单直接下入高汤就可。

即便如此,整个早上依然在忙乱中度过,没有卖不完的羊肉,只有接不急的清汤。羊肉完全入味肥瘦相间,羊杂新鲜干净好无异味,羊汤泡进薄饼或发面饼,这种“泡馍”的吃法似曾相似,但滋味又独有风格。

中国人讲究药食同源,无论来于古方的中药材还是来自民间的中华美食,都是帮助人们“活回自己本该的样子”的方式。当旅行回归了传统,人们愿意用双脚走回祖辈的土地寻找意义的时候,旅行的乐趣就更能晕染进心里了。

关注凤凰旅游微信(travel_ifeng),回复“定西”可获取甘肃定西3日游深度攻略!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