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就“守望相助 建设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举行新闻发布会

国新办就“守望相助 建设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举行新闻发布会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中国成立70周年省(区、市)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6月21日(星期五)上午10时,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纪恒先生,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布小林女士,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常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常务副主席马学军先生,围绕“守望相助,建设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这个主题介绍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的提问。以下为文字实录。

null

null

李纪恒:

感谢主持人。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很高兴在这里同大家见面,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内蒙古的关注和支持。

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守望相助,建设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这个主题,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内蒙古的亲切关怀,蕴涵着草原儿女心向党、心向党中央的真挚情感,浓缩着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内蒙古各项事业发展的光辉历程,昭示着新时代内蒙古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美好明天。

内蒙古是一个美丽又神奇的地方。这里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创造了我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成功范例,谱写了我国民族关系史的光辉篇章。这里苍茫辽阔、一碧万顷,地跨东北、华北、西北,毗邻八省区、外接俄罗斯和蒙古国,太阳从最东端的呼伦贝尔走到最西端的阿拉善需要2个多小时,我国的载人航天飞船从这里的大漠深处升空,又在这里的广袤草原回家。这里景色壮美、风光独好,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科尔沁、乌兰察布、鄂尔多斯等天然草原驰名中外,莽莽兴安瑰丽雄奇,大面积从未开发过的原始森林幽深神秘,大漠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成林敢锁狂沙舞,独木能将傲骨扬。这里资源富集、物产丰饶,素有“东林西铁、南粮北牧、遍地矿藏”之称,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就有110多种,“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稀土之都”包头、“塞上江南”河套平原享誉海内外,“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伊利、蒙牛、河套等品牌家喻户晓,锡林郭勒羊、科尔沁牛、乌兰察布马铃薯、兴安大米走进千家万户、风靡大江南北。这里历史悠悠、魅力无边,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在这里交汇融合,蒙古长调、马头琴、呼麦意味悠远,红山文化、大窑文化、萨拉乌苏文化镌刻着华夏文明的灿烂辉煌。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内蒙古工作,始终寄予厚望。自治区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称赞内蒙古,“开始创造自由光明的新历史”。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谈到内蒙古,“那里有广大的草原,人口又不多,今后发展起来很可能走进前列”。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内蒙古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做好了,在全国、在国际上都有积极意义”。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怀抱中,内蒙古各族人民一心一意听党话、坚定坚决跟党走,沿着社会主义康庄大道阔步前进,谱写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壮美篇章,赢得并长期呵护了“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 这70年,是各族人民携手奋进的70年。全区各族人民始终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创新丰富民族工作实践,创造了新中国民族工作史上众多第一和宝贵经验,书写了“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克服困难捐粮畜”“最好牧场为航天”等历史佳话,民族团结犹如草原的阳光、绿洲的甘泉、山间的清风,滋养着各族兄弟姐妹的幸福生活。 这70年,是经济发展翻天覆地的70年。2018年经济总量和人均生产总值分别达到1.7万亿元和6.8万元,较70年前增长595倍和137倍,内蒙古由“吃粮靠返销”变为粮食净调出省区,由“轻工业皮毛匠、重工业钉马掌”到逐步形成现代工业体系,成为了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现代煤化工基地和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成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外送煤炭和电力居全国首位,乳肉绒粮、煤电油气、稀土石墨、信息数据都在国家经济版图中占有重要地位。

这70年,是城乡面貌沧桑巨变的70年。一座座现代化城市在千里草原拔地而起,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12.4%提高到62.7%。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牧民,喝上了自来水、看上了卫星电视、用上了卫生厕所,柏油路也修到了家门口。全区铁路营运里程超过1.2万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超过20万公里,民航机场达到29个,99.6%的建制嘎查村通了公路,内蒙古人实现了由“勒勒车,慢悠悠,三天三夜到包头”向日行万里、朝发夕至的历史跨越。

这70年,是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的70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8万元,马背上的民族开上了小汽车、奔上了小康路,农牧民群众从土窑洞、白毡包搬进了砖瓦房,有的还住上了小洋楼,“老三件”“新三件”不再是富足生活的标配,宽带互联网、智能新家电飞入寻常百姓家,自驾游、出境游、康养游成为时尚,全体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27.1%,老百姓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70年筚路蓝缕,70年春华秋实。新中国成立以来内蒙古的成功实践和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党的民族政策无比优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无比优越。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蒙古才有繁荣和谐进步的今天和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一直心系北疆、情牵草原。2014年,总书记到内蒙古考察指导工作,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勉励我们“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2017年,总书记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题词“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十三届全国人大,总书记选择在内蒙古自治区参加选举,全票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连续两年参加内蒙古团审议,与代表们共商国是,亲自为内蒙古量身定制行动纲领、擘画宏伟蓝图。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一往无前,推动自治区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祖国北疆呈现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文化繁荣、边疆安宁、生态文明、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亮丽风景。

我们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伟大思想走进了边疆哨所、田间地头、学校课堂、牧民毡包,走进了各族群众心坎里。今天的内蒙古,2500多万草原儿女站在草原望北京、饮水思源念党恩,坚定沿着党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

我们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精心呵护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遍布草原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抒人民情怀、演人民生活、聚人民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孩子们从小就牢固树立起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意识,树立起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深深扎根于各族人民心中。今天的内蒙古,生活着55个民族,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始终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我们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形成了煤—电—有色金属、钢铁、化工、建材等产业延伸链,煤炭、稀土加工转化率分别提高到38.4%和80.6%,“煤制油、土成金”的蝶变正在加快改变挖煤卖煤、挖土卖土的粗放增长方式。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大数据云计算、蒙中医药、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大数据服务器装机容量、新能源电力装机容量居全国前列,“壮美内蒙古·亮丽风景线”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与日俱增。呼包鄂、和林格尔新区、沿黄生态经济带等新增长极势头强劲。高铁、通信、油气管道、输电通道等现代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5条特高压输电通道实现了“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内蒙古迈入高铁时代、5G时代、“互联网+”时代。作为我国向北开放的前沿,内蒙古已建成18个开放口岸,由满洲里、二连浩特进出的中欧班列占全国近一半。今天的内蒙古,营商环境明显改善,资源要素集中集聚,发展活力持续迸发,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我们自觉扛起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责任,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以草原、森林保护为首要任务,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加强环境污染治理,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盖度实现“双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实现“双减少”,一些地方重现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景象。今天的内蒙古,正在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坚决不搞打破自然生态平衡的开发,不建超出环境承载能力的工程,不上突破资源承受强度的项目,全力守护好祖国北疆这片碧绿、这方蔚蓝、这份纯净。

我们全心全意为各族人民谋福祉,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2013年以来累计减贫141.7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1.7%下降到1.06%。这些年,全区七成左右财力用于民生建设,建立起了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事业长足发展,平安内蒙古、法治内蒙古建设扎实推进。今天的内蒙古,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祥和,各族群众的日子从物质上到精神上都更加红火起来。

新时代标示新方位,新起点展现新作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内蒙古这匹奔腾的骏马,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纵横驰骋,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上纵横驰骋,在“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征程上纵横驰骋。明天的内蒙古,将是一个经济更加繁荣、政治更加清明、民族更加团结、社会更加和谐、文化更加兴盛、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的地方,祖国北疆的这道亮丽风景线,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更多光彩。

下面,我和布小林主席、马学军副主席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null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内蒙古有大草原、大森林、大沙漠,生态功能对于全国来说都非常重要,但是作为边疆欠发达地区,又亟需发展,面临着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请问,内蒙古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走出一条既符合战略定位,又体现内蒙古特色的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谢谢。

李纪恒:

谢谢,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你提的这个问题很有针对性,也很有深度,我非常愿意回答。提起内蒙古,大家首先想到是辽阔无垠的大草原,大家都记得德德玛一首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百鸟唱,一弯碧水映晚霞。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多美啊,非常美。保护好内蒙古的大草原、大森林、大湖泊、大湿地,治理好这里的大沙漠,是党中央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今年4月下旬召开的自治区党委十届九次全会专门研究了这个问题,通过一个决定,提出坚决不上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项目,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不要污染的GDP,不简单同东部地区攀产业、比结构、赛速度。

正如这位记者朋友讲到的,内蒙古确实面临着发展和保护的双重压力,我想同大家说的是,表面上看,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存在一定的矛盾,但从根本上讲两者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当然,我们所要的发展必须是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鄂尔多斯就是一个典型。我想很多记者朋友都去过鄂尔多斯,鄂尔多斯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地方。当年那里8个旗,7个国贫1个区贫,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好多地方“沙进人退”。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鄂尔多斯大量的农牧业人口转移到城市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不再土里刨食了,土地和草牧场得以休养生息。鄂尔多斯生态环境在发展中得到了有效保护,获得了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入选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区还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立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实现了美丽与发展双赢。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希望大家去看看。

对内蒙古来说,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既保障国家能源资源的战略安全,又守护好生态安全屏障,确实有压力、有困难,但不是没有办法。出路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总书记关于内蒙古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实践。

一是构筑生态空间格局,科学划定并严守“三区三线”,确保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都不越边界,不出红线。

二是培育绿色产业体系,改造提升一批传统产业,培育壮大一批新兴产业,坚决淘汰一批落后和过剩产能,构建起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体系,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三是打造生态治理样板。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突出草原、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实施好“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全面落实草畜平衡、禁牧休牧轮牧等制度,加强荒漠化、沙化土地治理,江河源头地区水土保持和重点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实现沙不成害、风不成灾、水土不流失、生态功能不降低。

四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组织实施非法征占用草原整治、工业固废治理、“散乱污”企业整治、绿色矿山改造、绿色园区建设等专项行动,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大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和农牧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加快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让内蒙古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人民更开心。

五是构建生态文明体制,形成一套支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制度体系,让管理者明导向、知责任、有约束,让保护者不吃亏、有效益、得实惠,让破坏者付代价、担成本、受惩戒。谢谢。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我们都知道内蒙古紧邻俄蒙,请问在共建“一带一路”、推进向北开放方面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刚才书记提到内蒙古有很多口岸,包括二连浩特、满洲里等口岸,请问内蒙古下一步如何为中欧班列提档加速,让“钢铁驼队”驰骋草原丝路?谢谢。

李纪恒:

这个问题请布小林主席回答。

null

布小林: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对内蒙古的关注。内蒙古一直以来是东西方经贸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要求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按照总书记提出的亲诚惠容理念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我们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为重点,与俄罗斯、蒙古国建立了多领域、多层次的交流合作机制,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目前,内蒙古的18个口岸承担着中俄之间65%的陆路过货量,承担着中蒙之间95%的过货量。2018年,中欧班列从内蒙古过境2850多列,占到全国近50%。

我们以满洲里、二连浩特、策克开发开放试验区为枢纽,建设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综合性经济区,积极发展泛口岸经济。二连浩特-扎门乌德经济合作区是中国与蒙古国第一个跨境经济合作区,中蒙两国就是在本月初签署的协议。我们要努力把这个合作区建成优势互补、贸易和投资更加便利的高水平开放区域。

由中蒙两国主办的中蒙博览会,已经成为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参与国家达到40多个。今年9月,第三届中蒙博览会将在内蒙古举办,我们欢迎国内外的朋友届时莅临。

内蒙古与俄罗斯已经建立了10对友好城市关系,与蒙古国建立了20对友好城市关系。目前,在内蒙古学习的俄蒙两国留学生有4600多人。“一带一路·光明行”蒙古国行动,2018年开始在边境地区和口岸附近开展,为蒙古国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这项活动列入了中蒙建交70周年纪念活动计划。

2018年我们举办了阿尔山论坛,以“全球文明对话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目的就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好应有作用,为实现“一带一路”美好愿景,做出内蒙古应有的贡献。谢谢。

null

新华社记者:

我们知道,内蒙古地处边疆、民族众多,始终保持着安定团结的局面,被誉为“模范自治区”。请问,进入新时代,内蒙古如何发扬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更好地呵护“模范自治区”的荣誉?谢谢。 李纪恒: 谢谢这位记者,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内蒙古具有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自治区成立70多年来,各族人民始终心向党、心向党中央,赢得并长期呵护了“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模范自治区”对内蒙古而言,既是荣誉和财富,更是责任和动力。我们一定倍加珍惜这一荣誉,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让“模范自治区”这块金字招牌永放光彩。

一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草原上有句谚语,看准北斗星,就不会迷失方向。中国共产党就是草原人民心中的北斗星。正是因为有党的坚强领导,中国才能结束“人民五亿不团圆”的局面,形成“万方乐奏有于阗”的盛况。正是因为有了党的坚强领导,内蒙古才能摆脱过去的一穷二白,实现如今的繁荣发展。新时代,内蒙古各族人民一定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方向为方向,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矢志不渝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

二是坚定不移贯彻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同全国人民一道共圆伟大中国梦。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始终是内蒙古前进的根本保障,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始终是内蒙古发展的指路明灯。1947年,在决定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考验关头,内蒙古各族人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中华民族大家庭。新中国成立初期,内蒙古贯彻执行党的农村土地改革、牧区民族改革、社会主义改造政策,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内蒙古率先开展了家庭联产承包和草畜双承包,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我们“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我们将自觉把内蒙古改革发展放在全国大局下思考谋划,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努力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三是坚定不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让各民族心连心、手拉手的好传统代代相传。内蒙古繁荣发展的历程就是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历程。长期以来,各族人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的巴彦社区就是内蒙古民族团结的一个缩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在这个社区里生活了蒙、汉、鄂温克、鄂伦春等共11个民族,住着8957名居民,其中有少数民族7619人,各民族其乐融融、美美与共,到处都洋溢着幸福、快乐、甜蜜。我希望各位记者有空到巴彦社区走一走、看一看,你们会深刻感受到民族团结、民族和谐在内蒙古体现得确实非常好。新时代,我们将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优先发展民族教育,全面推广蒙汉“双语”教育,进一步构建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使各族群众交真心朋友、做和睦邻居、结美满姻缘,不断巩固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的大好局面。

四是坚定不移维护国家安全和边疆稳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作为祖国的“北大门”、首都的“护城河”,维护国家安全和边疆安宁是内蒙古各族人民共同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新时代,我们一定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发扬“我为祖国守边疆”的光荣传统,深入实施思想筑边、组织固边、富民兴边、帮扶强边、共建稳边“五边行动”,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筑牢各民族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钢铁长城。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

我的问题是关于脱贫攻坚的,中央提出2020年要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现在只剩一年多时间了,请问内蒙古还有多少人没有脱贫攻坚,攻坚难点在哪儿,未来要如何突破?谢谢。

李纪恒:

这个问题请我们的常务副主席马学军同志回答。

null

马学军:

非常感谢这位记者对内蒙古脱贫攻坚工作的关心关注。大家都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上下响应党中央、总书记的号召,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全力推进。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的目标和标准,正在带领全区2500万各族干部群众,把脱贫攻坚一步一步扎实推进。

到去年底,全区累计减贫141.76万人,贫困人口“两不愁”问题基本解决。目前还剩余15.3万贫困人口没有脱贫,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主要集中在落实“三保障”和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两个方面,我们将采取更加务实、过硬的措施,确保2020年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

第一,在目标标准上严格把握。按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不动摇的要求,既不擅自拔高标准、吊高胃口,也不随意降低标准,影响质量和成色。为此,我们研究制定了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工作方案,组织基层开展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安全饮水等保障情况的“回头看”,加大排查整治力度,坚持问题导向,确保经过努力之后全面完成剩余的指标任务。特别是对“三保障”当中存在的没有达标问题要彻底整改,确保实现达标。对超标准的问题要进行整改,全部纠正到位。

第二,在方法路径上要精准施策。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脱贫攻坚重在精准,贵在精准。我们将按照总书记的要求,继续实行省级领导“一对一”帮扶贫困县的工作机制,向57个贫困旗县派驻脱贫攻坚工作队,工作总队由厅级干部负责,同时向贫困嘎查村派驻工作小队,为每个贫困户落实1名帮扶责任人,所有的工作队员要求每年在嘎查村工作的时间不少于200天。到去年底,全区共派出8702个驻村工作队,总人数达到35735人。其中,自治区180人,盟市1773人,旗县市区17342人,苏木乡镇16440人。同时,在工作队的组织推动下,我们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的保障范围。健全完善贫困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无因贫失学现象的发生。今年,还要投入专项资金1.3亿元,启动未达标的176个苏木乡镇的卫生院、752个嘎查村卫生室的建设,确保贫困群众医疗有保障。另外,投入国家和自治区补助资金7330万元,确保365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全部清零。筹资2387万元,解决好39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饮水安全问题。

第三,在激发内生动力上积极引导。我们将坚持智志双扶,强化宣传带动,加大典型示范,通过脱贫攻坚的“农民夜校”、宣传思想文化的“十进村”等措施,进一步增强贫困户脱贫的决心和信心。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目标转变。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农村牧区的治理机制,牢固树立贫困群众的脱贫主体意识,政府搞好帮扶和引导,不当“保姆”,也不养“懒汉”。

到今天,距离打赢脱贫攻坚战还剩558天,到2020年底要实现全面脱贫这个目标,时间是比较紧的,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论述,特别是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重要讲话精神,在中央26个帮扶单位和北京市的大力支持下,再鼓干劲,连续作战,坚持目标标准不动摇,坚决落实脱贫攻坚各项措施,确保向党中央、向全区各族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谢谢。

null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

提起乌兰牧骑,大家都很熟悉,是内蒙古草原上流动演出服务的综合性文艺服务团体,深受农牧民群众的喜爱,被誉为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请问,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农牧民对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升,如何弘扬乌兰牧骑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更好地服务基层农牧民?谢谢。 李纪恒: 这个问题请布小林主席回答。

布小林:

谢谢这位朋友以及社会各界对乌兰牧骑的关心。乌兰牧骑诞生于1957年,是为基层群众服务的文化工作队。内蒙古农村牧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为了适应这一特点,每一支乌兰牧骑人员都不多,队员都是一专多能的。60多年来,乌兰牧骑把党中央的声音和关怀及时传递到农村牧区,在给广大农牧民送去欢乐的同时,还为他们传授科学技术知识和文化知识。乌兰牧骑每年到基层演出,每一支队伍都能达到100场以上,深受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欢迎。乌兰牧骑本身还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队员来自于不同的民族。乌兰牧骑几乎走遍了全国,并且到过很多国家演出,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党和国家给予乌兰牧骑很高的荣誉,几代领导人都观看过乌兰牧骑的演出,接见过乌兰牧骑队员,为乌兰牧骑题词。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按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乌兰牧骑到全国巡演,也到了井冈山、延安,井冈山的群众从当年红军战斗过的地方砍来几根竹子,送给乌兰牧骑做旗杆,希望乌兰牧骑高举红旗,永远向前。这么多年,乌兰牧骑没有辜负党的培养和人民的期望,始终保持了初心。

2017年,在乌兰牧骑成立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回信,称赞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鼓励乌兰牧骑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总书记的回信极大地鼓舞了乌兰牧骑,也鼓舞了内蒙古全区各族群众。乌兰牧骑队员都表示,要继续发扬优良传统,扎根草原、服务群众,保持红色基因不变,传承好、弘扬好革命文化、优秀民族文化,宣传好党的政策,始终做民族团结的典范。目前,内蒙古各个旗县的乌兰牧骑正在跨盟市交流演出,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谢谢。

null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记者:

我们都知道,内蒙古四季分明,旅游旺季 却在夏季。我们了解到,第14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即将在内蒙古举行。请问,除了夏季,剩下三个季节的旅游怎么发展?四季旅游这个题该怎么破?谢谢。

李纪恒:

这个问题请马学军常务副主席回答。 马学军: 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内蒙古旅游事业的关注和期待。不知道这位记者去过内蒙古没有,内蒙古其实一年四季都是旅游的天堂,希望通过今天的交流,大家今年争取去一趟。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考察内蒙古时曾经赞叹内蒙古,特别是赞叹“阿尔山一年四季都很美”。阿尔山就是内蒙古的一个缩影,也是一个代表。走进内蒙古,大家会发现,从美丽的呼伦贝尔到苍天般的阿拉善,从千里草原到浩瀚沙漠,自然景观气象万千、五彩缤纷,有大草原、大森林、大沙漠、大湖泊。从历史上讲,从元上都到西夏黑城,从蒙古族的发祥地室韦到鲜卑都城和林格尔,历史积淀源远流长;从五一会址到集宁战役,从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到城川民族学院,红色革命历史可歌可泣;从神奇的呼麦到悠扬的马头琴,从乌兰牧骑到每一座毡包,音乐舞蹈享誉世界,今天各位记者已经看到我们乌兰牧骑队员比较精湛的表演,有马头琴演奏,有民族歌舞表演。应当说,我们内蒙古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文化之美、艺术之美会让每一位游客陶醉其间、流连忘返。

目前,我区有A级景区390家,其中5A级景区5家,4A级景区125家。这几年,推出40条春季旅游线路、20条精品自驾游线路、10条马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和10条精品研学旅游线路,能够满足不同游客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的需求。2013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下定决心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投资2000多亿元,每年增长都在15%左右,先后接待游客5.7亿人次,年均增长11%,实现旅游收入1.56万亿元,年均增长19%。特别是从2018年以来,我们深入挖掘内蒙古丰富独特的饮食文化,相继推出了“锡林郭勒蒙餐八绝”“阿尔山山野十二味”“河套20风味”等“内蒙古味道”品牌,游客餐饮消费占比逐年增长,达到28%。截至去年底,全区共有星级饭店299家,其中五星级10家,四星级39家,其他如民宿、农家乐、牧家乐、林家乐等接待单位1.5万多家。仅去年我们就接待游客约1.3亿人次,其中境外游客188.08万人,分别增长12.01%和1.75%。景区、景点基本形成干支结合、功能完善的公路交通网,4A级以上的景区基本通三级公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2020年2月,第十四届全国冬运会将在内蒙古举办,这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之前我们国家举办的规模最大、专业性最强、水平最高的冬季项目运动会,对我们内蒙古来说,是发展冰雪旅游的难得机遇。目前,全区共有滑雪场等冰雪运动场馆45家,可同时容纳2万多人。我们正在打造“冰雪内蒙古”品牌,开发了冰雪那达慕、阿尔山冰雪节、中俄蒙冰雪旅游节、银色锡林郭勒冰雪运动游、达里湖冬捕等项目,可以说点起了冬天里的一把火,让内蒙古的冬季旅游火起来、旺起来。下一步,我们将以举办十四届全国冬运会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全域旅游、四季旅游、边境旅游、康养旅游、乡村旅游、冰雪旅游,力争到2020年接待游客人数达到1.56亿人次,旅游业收入达到4950亿元。

另外,我也很高兴地向大家报告一个好消息,到今年底,北京到呼和浩特的高铁将全线贯通,这样北京的游客到呼和浩特只需要两个半小时,大家可以更加方便、更加快捷地到内蒙古观光旅游。在这里,我也代表我们内蒙古的各位同事,代表2500万各族群众,真诚地邀请在座的各位朋友,邀请全国各地的朋友到内蒙古做客,骑着马儿游草原,听着牧歌赏风景,一年四季都能实现“我和草原有个约定”。谢谢大家。

null

中国日报社记者:

我的问题是关于能源的。我们知道,内蒙古是我们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目前自治区正处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和攻坚期,我想问一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蒙古将如何做好现代能源这篇文章?谢谢。

李纪恒:

这个问题请布小林主席回答。

布小林:

内蒙古能源资源富集,煤炭、风能、太阳能资源都居全国前列,石油、天然气和地热能资源也很丰富。能源工业占了全区工业的50%。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内蒙古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做好这篇文章,从挖煤卖煤、燃煤发电到现代能源经济,既是实践革命,也是思想革命。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能源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发展。

一是在能源供应上,建立化石能源、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元供应体系。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目前,煤炭一体化的比重达到90%以上,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达到76%以上,煤制油等现代煤化工产业的规模和技术水平在国内领先。同时,我们积极发展新能源,目前风能、太阳能发电装机占总装机的30%以上,到2025年可以达到40%以上。

二是在能源消费上,我们推行节能改造,倡导全社会节约能源,促进绿色消费。现在自治区全社会用电量的23%以上来自新能源,相当于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300万吨。

三是在能源技术上,紧跟国际趋势,积极推动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目前,我们自治区煤炭深加工方面有专利技术100多项。

四是在体制机制上,坚持市场化方向,推进电力、油气等领域改革。目前我们已经开展电力体制改革试点,建立了电力多边交易市场。

五是在能源国际合作上,主要与俄罗斯、蒙古国等国家开展合作。去年我们举办了内蒙古国际能源大会,国内能源领域的主要专家学者和2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包括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研讨现代能源经济发展的路径和措施,形成了许多共识。我们还要进一步深化能源国际合作,推动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谢谢。

李纪恒:

衷心感谢中央宣传部,感谢国务院新闻办,感谢媒体的各位朋友。真诚希望大家更多地走进内蒙古、了解内蒙古、宣传内蒙古。今天上午,我同布小林主席、马学军副主席用一个多小时讲了内蒙古的故事,介绍了内蒙古的情况。内蒙古最为鲜明的特点,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美”:自然风光壮美,历史文化绚美,民俗风情大美,社会风尚和美,小伙子们俊美,姑娘们秀美,草原上的歌声甜美,各族人民善美,发展环境优美,一切都是美不胜收的美、不可复制的美。欢迎大家到内蒙古做客,我们“陪你一起看草原”。谢谢大家。

凤凰全媒体内蒙古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