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川西古碉楼:犹如天神之居的人间堡垒

2013年02月21日 09:55
来源:《华夏地理》杂志

进入川西北高原的崇山峻岭之中,最引人瞩目的景观,也许莫过于高耸在山谷之间的座座碉楼了。这些完全采用石板和石块层层累砌起来的碉楼形态各异,八角、六角、四角……有的高达数十米,在其分布最密集之处,犹如一片石砌的森林直指蓝天,分外壮观。然而,千百年来笼罩在碉楼之上的层层神秘面纱,却始终没有被彻底揭开。

最早的古碉起源于何时?几乎每位初见川西高原石碉的人,都会提出这个最基本的问题。

丹巴藏寨

丹巴藏寨

根据古代文献,关于这种高大石碉的记载最早见诸《汉书》中的《南蛮西南夷列传》,其时居住在汶山郡(今四川西部高原)的土著民族(包括六夷七羌九氐)“皆依山居止,累石为室,高者至十余丈,为邛笼”。学者们一般认为,这种被当地土人称为“邛笼”的石室,很可能就是今天我们所见到的碉楼最初的原型。撰写《后汉书》的作者范晔是南北朝时人,距汉不远,他所根据的各种史料应该能比较真实地反映东汉的情况,因此川西高原这些石碉最早大概出现于东汉时期,便有了文献上的证据。

雄伟的古堡

雄伟的古堡

后来,在《隋书· 附国传》中也出现了类似的记载,说附国的主体民族是汉代的“西南夷”,他们的居所都是“垒石为巢而居”,高者可至十余丈,最低也有五六丈,对碉楼内部则讲述得更加详细:“每级丈余,以木隔之,基方三四步,巢上方二三步,状似浮图,于下级开小门,从内上通,夜必关闭,以防贼盗”。《隋书》是一部出自唐代史馆众家之手的史书,汇集了当时所能见到的前代最为珍贵的一些史料。从书中记载来看,这些细节与今日所见颇为类似。

[责任编辑:王晴] 标签:碉楼群 汶山郡 考古年代学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