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空历史文化街区使其闲置八年   哈尔滨“黄房子”真的会“黄”吗? | 凤旅观察
旅游
旅游 > 业界 > 正文

搬空历史文化街区使其闲置八年 哈尔滨“黄房子”真的会“黄”吗? | 凤旅观察

近日,全国大部分地区开启了“高温烧烤模式”,而哈尔滨却以20℃左右的凉爽“悠哉美哉”地进入了最美的夏天。冰雪、啤酒、音乐、俄罗斯歌舞、松花江美景、俄式建筑的欧陆风情,这个夏天哈尔滨再次吸引国内外无数拥趸到此打卡避暑。

今夏,为丰富一年一度的“迷人的哈尔滨之夏”旅游文化时尚活动,哈尔滨设计了“打卡哈尔滨老建筑”旅游线路,向游客大力展示“东方莫斯科”俄式建筑风情的浪漫与时尚。

然而,今年3月,哈尔滨市存在搬空历史文化街区居民后长期闲置不管问题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通报批评。既然当初要“高调”改造,为何规划设想却迟迟不能落地,致使其闲置八年之久?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的搬空现状,再次折射出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改造的特殊困境。

2019年,凤凰网旅游《凤旅观察》栏目将推出“精品目的地养成计”系列评论,针对包括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主题公园、热门旅游城市在内的旅游目的地打造和升级进行深度研究,挖掘极具参考价值的样本,归纳精品目的地养成秘籍,为中国文旅发展提供动力。

腾笼不换鸟,致使街区长期闲置致

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的“黄房子”始建于1898年,是哈尔滨开埠之初沙俄为当时修建中东铁路的俄国工程技术人员修建的俄式风格集体宿舍。街区由大直街、木介街、海关街、红军街、耀景街等街道围成四个街区。

在当时,这里是哈尔滨最繁华的俄国人聚居区。但随着老城拆迁改造,曾经的许多俄式住宅区被拆掉,如今成规模存在不多,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算一个。

(图片来源于LOFTER 作者:梅和勒.慶吉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据了解,花园街的“黄房子”是现存唯一保持哈尔滨开埠时期住宅区基本原貌的地区,也是哈尔滨市唯一一处保留比较完整的“花园式”住宅街区。花园街的俄式风格房屋,外墙一律涂成黄色。房子属于独立式房屋,每户门前自带门斗、大门和小栅栏,普遍采用砖木结构,墙体足有两砖半之厚,双坡式屋顶,冬暖夏凉。房子里有壁炉、厨房、阳台、花窖和菜窖等,还有踩上去发出“笃笃笃”发出闷响的红色木地板。在当时的哈尔滨人看来,“黄房子”绝对是奢侈的高档住宅。

但随着时间推移,加之这些建筑在居住使用过程中破坏程度不一,该区域的居民居住条件和环境也始终未得到改善,无法满足现代基本生活需求。哈尔滨市将其列为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更新。

(图片来源于LOFTER 作者:梅和勒.慶吉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2011年,哈尔滨市提出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改造项目,计划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街区进行保护性开发,设想打造主题园区,构建多元商业及文化空间,形成富有特色的城市新地标和城市景区。为保证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项目顺利进行,哈尔滨市启动房屋征收工作,范围涵盖南岗区东起交通街,西至海城街、公司街,南起木介街、繁荣街,北至联发街、西大直街、花园街的大片区域。搬迁区域内共有68栋俄式风情建筑,当时搬迁了近2000户居民,实现全部腾空。

当时哈尔滨市政府承诺花园街项目将于2011年正式启动,预计投资39.9亿元,打造“民俗花园”、“艺术商务花园”、“啤酒花园”、“咖啡休闲花园”四个主题园区,使之成为哈尔滨市文化旅游新名片。然而,距离搬空街区已过去8年,原先承诺的项目一个也没有启动。相反,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由于长久没有人居住,缺少修缮和保护,如今落得一片破败。

(图片来源于LOFTER 作者:梅和勒.慶吉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一位长期居住哈尔滨的徐蔡坤(化名)告诉凤凰网旅游:“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在没搬空前一直是居民住宅区,没有旅游开发和商业开发,房子外观还可以但内部比较破,到此旅游观光的人也几乎没有。”

徐蔡坤表示,相比满是俄式漂亮建筑的果戈理大街,花园街的“黄房子”没什么名气,当地人也没有把它当作一个经典,更不如中央大街和老道外有看头。但这些房子有些历史了,破坏很严重,应该修缮保护再利用起来。

方案未定,先腾空早一步晚十步

对于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长期闲置,哈尔滨市有关部门也给出了一个官方理由:由于保护工作存在投入大、周期长、情况复杂的特点,部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还存在文化内涵流失且发掘展示不足、保护资金不足、文物监管手段落后、产权人对历史建筑保护意识淡薄等问题。

不仅如此,这个理由还包括:随着哈尔滨市城市总体战略的实施,城市格局不断演变,以及国家、省市新颁布法律法规的新要求,现有的相关条例和规划已不能满足新格局下哈尔滨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图片来源于LOFTER 作者:梅和勒.慶吉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总体来说就是前期缺乏科学的论证、规划与制定详实的方案,而后期又因为政府资金掣肘与商业化开发受限以及专家的不认可才被耽搁拖累。

此外,导致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被闲置8年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在方案还未制定、征收补偿资金尚未到位的情况下,就在街区内启动房屋征收项目,并擅自在保护区域内拆除不可移动文物和俄式风貌建筑本体及附属建筑。

从2011年到2014年,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改造方案一直在研讨中。哈尔滨市始终未编制、审批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未采取必要措施对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有效保护与修缮。直至两部委通报批评时,该区域依旧处于闲置荒废状态,无人打理的老建筑更趋破败。

(图片作者:老史太太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根据2011年启动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改造项目的规划显示,保护与更新工作将围绕再现城市历史记忆为核心,重点突出城市历史文化特色,着力将其打造成新的城市名片,最终实现夯实文化名城物质载体的规划目标。

实际上,在2014年7月,哈尔滨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曾召开会议,对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改造项目规划进行了新的改动。新规划计划重新恢复当年“花园社区”的历史环境风貌,街区内291棵古树和68栋俄式建筑将会被全部保留。

为最大限度保留一百年前哈尔滨的城市格局和建筑肌理,不能在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重复建设吸引大量人流、车流的大型商业设施。规划新建建筑将采用独具哈尔滨特色的“方言”来诠释地域文化特征,避免商业化的一般欧陆风格,破坏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风貌。但修改的规划最终又再次落空,街区继续闲置至今,项目也没有任何起色。

(图片作者:老史太太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2015年,哈尔滨将围绕打造千亿旅游产业目标,大力促进旅游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其中推动南岗区“花园街黄房子”等历史街区建设,拟打造哈尔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名片;

2017年12月,哈尔滨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召开,听取了哈尔滨市政府关于城乡规划实施情况报告。报告指出:推进中华巴洛克三期、花园街两个历史文化街区规划,打造城市靓丽地标;

2018年11月,哈尔滨市南岗区与深圳特建发集团达成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相关合作事宜;

(图片作者:老史太太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2019年1月,哈尔滨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系统推进中央大街、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等历史街区整体性改造建设及业态布局,持续推出一批吃住行游购娱特色旅游产品和新业态。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改造一直被哈尔滨市政府提及,但搬空街区之后进一步的保护利用工作却迟迟不能向前推进与落实。

8年过去,政府当初计划投资39.9亿的资金并没有真正落到街区的保护更新改造上,因为街区并未有任何的改变,除了变老和残破。“我想知道政府说的39.9亿到底花在哪儿了?我走在街上只看到一片片的‘黄房子’在不断变老。”一位哈尔滨市民发出这样的惋惜。

多管齐下,平衡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利用

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是哈尔滨申请成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硬件,如果该街区继续闲置荒废,甚至遭受毁灭性破坏,那哈尔滨也就失去了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资格。因此,花园街的保护更新改造及利用亟需解决。

首先,要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避免因为资金掣肘造成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改造项目的再次中断。除了市、区两级政府财政资金支持,还要建立保护基金、社会捐助、商业投资等多种方式的资金支持渠道。同时,并争取国家和省一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支持。

以“谁投资,谁收益”为原则,调动街区内建筑所有人和使用人保护的积极性;建立文物保护补偿机制。在确保历史文物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对保护街区文物的产权人、使用人及相关部门或个人进行保护补偿;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合理进入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开发领域。

其次,建立健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法律制度建设和监督机制。完善法律制度,让文物保护的每一步骤都能有有法可依;切实保障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在论证评审、专业指导、参与决策中的职责和作用,要依靠专家、依靠专业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妥善保护及利用。

再次,建立健全文物保护机制。按照国家《文物保护法》《城乡规划法》及有关规划、条例和办法,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具体城市具体保护对象的专项保护规划和方案。

最后,构建文化、商业、旅游协调发展的保护及利用模式。充分利用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资源和文化故事,将民俗、建筑、商区和近代故事融合起来,把文化、商贸、旅游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产业链条,满足游客的多元化消费需求。

另外,要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实现科学的保护及利用。要进一步开发利用好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东北民主联军指挥部等10余处旧址和68栋记录哈尔滨开埠历史的“黄房子”等历史文化资源,讲好哈尔滨故事,整体提升哈尔滨的文化品位。从文物保护、文化再现、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以及增强人流、资金流吸引力等多个层面深入研究规划,加快推进花园街“黄房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步伐。

百年的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见证了冰城哈尔滨一段不同寻常的历史。作为一座中俄文化交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花园街的“黄房子”已然成为展示哈尔滨开埠之初城市面容的“活化石”。珍贵的文物是活的而不是死的,腾空闲置只会加速它的死亡。开裂的墙体,剥落的色彩,丛生的杂草,证明了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改造已刻不容缓。

凤凰网旅游精品目的地养成计,将持续关注历史文化名城的整改情况,欢迎爆料!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