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土楼
30多种姿态
长方形楼、正方形楼、府第式方楼、殿堂式围楼、五凤楼、五角楼、八角楼、纱帽楼……现存的永定客家土楼千姿百态、种类约有30多种。这和当时楼主审美情趣差异和楼主人口或经济条件不同有关,当然也是楼主因地制宜的需要,体现了其风水理念。
从外观看,永定客家土楼气势恢弘。最高的土楼有6层,直径最长的圆楼有84米,规模最大的圆楼高4层、内外4环、400多个房间。一座土楼可居住数十人甚至数百人。圆楼王承启楼和现存将近600年的圆楼集庆楼在鼎盛时期居住了六七百人。
一楼一社会
走近一点,发现土楼外墙一般都在一米厚左右,最厚的达1.8米。
而内里的结构更是奇巧。不论哪一种土楼,大门(除了外大门)、厅堂、主楼都建在中轴线上,横楼和附属建筑分布在左右两侧,整体两边对称极为严格。每座土楼都有厅堂,以主厅(祖堂)为核心,并以祖堂为中心组织院落,以院落为中心进行群体组合。楼内或楼侧有水井。较大型的土楼,在楼内或楼外设花园、鱼池等,甚至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也融入其中。
就在这样一幢幢冬暖夏凉、环保节能的杰作里,客家人进行着宗族议事、婚丧喜庆、会客、宴会、演戏等活动。一座大型的永定客家土楼,俨然一个功能齐全的小社会。
永定土楼之最
现存最古老的土楼——龙安寨。方形土楼,坐落在城郊乡古二村,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没有石脚墙基。今存遗址(包括部分残墙)。
最富丽堂皇的圆楼——振成楼。坐落在湖坑镇洪坑村,建于民国元年(1912),被称为“土楼王子”,以中西合璧、内部空间设计精致多变而著称。2环,外环高4层,直径57.2米。
最令人震撼的土楼群——初溪土楼群。位于下洋镇初溪村海拨400-500米大山深处的山腰上,山势峻峭,形成于明代初(公元13世纪初)至现代。包括5座圆楼在内的近百座土楼,是人与自然完美结合、和谐相处的典范。
规模最大的圆楼——承启楼。坐落在高头乡高北村,又名天助楼,被称为“福建土楼王”。始建于明祟祯年间(1628~1644),直径73米。“高四层,楼四圈,上下四百间;圆套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鼎盛时期住过800多人。
现存年代最久的五凤楼——裕隆楼。坐落在高陂镇富岭村,始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占地面积5113平方米,3堂2横式。1959年出版的《中国古代建筑史》一书对该楼作过详细介绍。
占地面积最大的土楼——永隆昌楼。府第式方楼,坐落抚市镇新民村,建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占地面积达11519平方米。全楼共有95个厅堂、624个房间、144道楼梯、7口水井、8个门坪、16个大小楼门。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永定客家土楼
“三群两楼”: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衍香楼、振福楼共23座。其中,初溪土楼群包括集庆楼、余庆楼、绳庆楼、华庆楼、赓庆楼、锡庆楼、福庆楼、共庆楼、藩庆楼、善庆楼;洪坑土楼群包括光裕楼、福兴楼、奎聚楼、福裕楼、如升楼、振成楼、庆成楼;高北土楼群包括承启楼、五云楼、世泽楼、侨福楼。
![]() |
1
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