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丹寨羊先村 苗族人的锦鸡舞发源地(组图)

2011年05月16日 14:19
来源:旅游纵览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民俗摄影人都对“羊先村”——这个锦鸡舞的发源地有一种魂牵梦萦的牵挂。传说中的羊先村地驻华南,这里无严寒,无酷暑!这片听起来和看起来都好似人间仙境的地方——就是丹寨县羊先村。苗族是这里避不开但又不会厌倦的话题。

“黛胚”(女孩子)们在芦笙场边等待着同伴们的到来,她们身上的苗族盛装保留着古朴典雅的民族特色,银饰、绣裙、 花带以及造型扮相,都以美丽的锦鸡为审美参照,因此也称为“锦鸡装”。

吃新节芦笙吹响长裙舞

每到“吃新节”,摄影人就要背上能带的各种摄影器材随时准备出发。在贵州省丹寨、雷山、台江等县,吃新节是苗族人一年中仅次于苗年的大节。俗话说:“牛歇谷雨马歇夏,人歇‘吃新’不要哇”。在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中,“吃新节”也许是唯一没有确定日期的节日。其时约在农历“小暑”到“大暑”之间,以早稻成熟为标志。因为各村水土、气候条件不尽一致,早稻成熟往往会相差一天或几天。所以即便在同一个乡里,各村的“吃新”也会有先有后。

锦鸡舞的表演形式常见的是 集体舞,而且场面宏大,男性吹芦笙在前,女性随后,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圆圈跳, 少则七八人,多的不限,并围成两三圈不等。

各个寨子的“吃新节”往往一个寨子接着一个寨子地连着过,时间跨度达几个月,一直到农历的年末。在丹寨地区,排调镇的羊先地区是在每年的农历9月第一个鸡场天,而扬武乡的排倒莫地区则是在每年的农历9月第一个虎场天,这样一个县的寨子排下来,吃新节可以过二个多月,所以在这几个月,几乎天天都在过节,真是热闹非凡。

吃新节当天,每走近一个苗族村寨,耳朵里就听到远处寨子里传来的阵阵芦笙,那是芦笙手们一声声的呼唤,催促村里的女孩子们集中到跳月场上。寨子里各家各户到处都能听到阵阵的鞭炮声,那是客人进家前所必须做的礼信,全村到处都呈现着热闹与祥和。丹寨县内的吃新节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吃新节”意为“吃新米节”,就是在每年稻米快要成熟的10月份,人们就要到田里摘取一点新长成的稻米来煮吃,以庆贺当年的丰收在望。作为水稻耕作文化的一个传统祭祀日,“吃新节”以及与它相关的传说、仪式曾随着民族的交融,在我国南方各民族包括汉族中长期延续。日月穿梭,苍海桑田,绝大多数民族都已淡忘了这个神圣节日的今天,苗族,仍然执着地在吃新节杀鱼斗牛、跳月吹笙来庆祝。

盛装头饰背面

在过节的前几天,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准备新米和窖酒,姑娘和妇女们在精心准备着过节的盛装,小伙子们忙着修整芦笙,准备在节日里一展身手。到了吃新节那天,亲友们都挑着礼品,带着芦笙到亲戚的寨子来与亲朋好友们共度节日。节日当天,整个寨子非常热闹,斗牛、跳月是最有代表性的节目,男人们都在场子里关注斗牛的勇猛,而女人们则在跳月场上翩翩起舞,特别是未婚的姑娘们,身穿美丽的盛装,头戴漂亮的银饰,手持手帕随着芦笙曲调节拍翩翩起舞,尽力地展示自已的舞姿和衣服上的手绣工艺,小伙子们则卖力地吹奏动听的音乐,以引起姑娘们的注意。整个舞要一直跳到太阳下山月亮升起才曲终人散。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