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最后的穿越之行 十天徒步探秘加查峡谷

2011年07月26日 11:42
来源:西藏旅游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浩浩荡荡的队伍!此时刚出发十分钟左右,路还是路,队伍整齐

向峡谷进发,初露峥嵘

4月17日,我们终于从峡谷口的大本营向峡谷进发。考察队一共6人,另请了15名藏族同胞,进入峡谷后,荒无人烟,没有路、没有手机信号,所有的生活用品及考察工具,必须我们自己和藏族同胞人力背负。

刚进入峡谷口的路途较为平坦,但很快我们就在干燥的灌木丛和逼仄的悬崖小径上行进。刚一开始我们就确定了施工导流洞的位置。

中午短暂的休整之后,路渐渐更难走了,说实话,藏族同胞为我们背负了大部分负重,非常感谢他们,但即便如此,我们这几个人渐渐开始变得举步维艰。很多次,我都险些从悬崖陡坡上滑进深不可测的峡谷。但这样的危险相较后面,这里的路还算是康庄大道了。

下午6点多,我们终于徒步15km,到达雅江渡口。之前我们一直在雅江右岸徒步,至此已再无法通过,必须通过雅江到达左岸,然后徒步最后的1公里,到达今天晚上的宿营地。我们以为马上就能到达营地得以休息,但是,在牛皮筏渡我们通过雅江之后,立马就傻眼了,因为剩下的1公里的坡度非常大,可以用寸步难行来形容,我们手脚并用,挣扎着靠爬来继续前行。那时顾不上畏惧,因为我们没有退路。当我走过峭壁上狭窄的路,再回望,心里丝丝凉意:绝壁之上,不到30厘米的陡峭的山路,攀着山崖,百米之下,就是奔腾的雅鲁藏布江。现在回想起来,后怕是后怕,但站在绝险的地方品峡谷的美景,看着绝壁和绝壁之上的俏松,还有峡谷对岸苍茫的群山,以及头顶的雪山,这是此生难得一见的美。 

天幕渐渐落了下来,终于到达宿营地。萝卜白菜一锅煮的稀饭,成就了我们美味无比的晚餐沉沉睡去,一夜静谧。

钉几个木桩便是路  走了一天才碰到人家

打开GPS算了算,昨天一路在峡谷中徒步16公里,一大早谢教授就宣布,今天预定的行程是 8公里,还没来得及庆幸,同行的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队友给我打了预防针:今天8公里的路途,相较昨天最后1公里,其艰难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出发吧,相较负重的藏族同胞,我们的负担是相对比较轻的,有什么理由要退缩?没多久,我们就走上了一处山坡,那里本没有路,只是藏族人在悬崖上,钉几个木桩, 这便成了所谓的路。恐怕离了那木桩铺就的路,我们绝无法下脚的,也只能滚下山坡,随江水奔腾而去。 

藏族同胞的攀岩没有安全带和镁粉等专业攀岩设备,还背负着沉重的物资,仅有一双劣质的皮鞋,当作攀岩靴来用

到达2公里处,要从更加陡峭的悬崖朝下跋涉,前方绝无他路,唯有从绝壁之上顺着可以落脚的地方战战兢兢一路向下。如果只看照片,你绝对找不到路在哪里,也无法相信我们是如何从那崖顶走下近百米,而这其实只下到悬崖的中间,再百米之下,才是湍急的雅江。在悬崖的某处,拐了个弯, 木桩才变成了凿出来的小径,这里也总算是过去了。抬头望望,想着几天之后我们将再次来到这里原路返回,心中真不是滋味。但稍后一想,不用退缩,前面的路和回头的路,也不过如此而已,再无超越,心生笃定! 

80度的陡崖,没有路,我们顺着岩石的纹理走得胆战心惊

很难想象,那些比我们负重大得多的藏族同胞,一双普通的烂胶鞋,几十公斤的负重,在没有任何防护设备的情况下,是如何走下来的……
天黑之前,我们终于赶到宿营地:达古村鲁八堆组,这也是我们进入峡谷后碰到首个有人家的地方。难以理解这里还有人居住,他们平时是如何与外界交流的呢?峡谷蓄水之后他们的家园将淹没在水下,我想他们应该会搬迁到藏木乡去,也不知他们会怀念现在的生活,还是更向往以后的生活。

[责任编辑:魏佳] 标签:加查峡谷 雅鲁藏布江 西藏 旅游 凤凰网旅游 国内游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