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里的艳遇故事

一条老街,一串故事,一座古城,一段历史。一面大海,一片沧桑。
漫步千年台州古城,雨后的青石板路在灯笼映衬下,绚丽而多彩,古朴并透着灵气。江南湿润的空气,让干涸了许久的灵魂,得以舒展,时光在这里交错,放缓脚步,伸手便可以触摸到千年历史,静静地感受这座古城深厚底蕴。
距今千年的紫阳古街,因纪念宋代南宗道教始祖紫阳真人而得名,全长千余米,南北走向,至今街上仍保存有纪念紫阳真人的石碑、紫阳桥和紫阳坊。
千佛井、永靖坊、清河坊、一门三巡抚、张家剪纸等众多的古迹、碑坊、故居,老字号随处可见。
古街保存着宋代的遗风和明清的格局,木结构,青砖坊墙,下檐,雕刻,房子一般以二层居多,错落有致,前店后坊,中间客堂,楼上卧房,成为前店、后坊、住房“三位一体”典型的江南风格。
台州古城与其他江南古镇相比,厚重而不失鲜活,依旧延续着的浓厚的市井生活气息:街边躺椅上晒太阳的老人,古井旁踩洗衣服的妇女,编制灯笼与剪纸的艺人,偶尔传来几声小吃摊主的吆喝,眼前一副悠然自得小城慢的生活画面。
几代人在里这繁衍生息,时间并不曾改变太多,仍然能够感受到古老的生活习俗与传统。脚底下粗糙开裂的石板路,长满苔藓的青砖,斑驳的老门板,见证着岁月的印迹,诉说着老城的故事……
日僧最澄入唐求学,久驻龙兴寺,研习天台教观,抄录经文,并授菩萨戒,回国后创立日本天台宗教,是日本佛教天台宗的重要发祥地,而今也成为了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龙兴寺内的极乐净土院供奉着两座木雕佛像,一尊是日本天台宗创始人最澄大师,另一尊则是天台宗大德道邃和尚。寺内千佛塔至今仍挺拔俊美,是台州现存唯一的元塔。
离龙兴寺和紫阳古街不远,便是台州府古城墙了。自晋代开创以来,已有1600余年,迭经唐、宋、元、明、清诸朝不断修筑增扩,其主体部分一直保存到今天。
古城墙沿江修筑而上,北枕北固,南拥巾山,临江绕城,城依山,山傍水,水绕城,曲折蜿蜒,千百年来,屹立不倒,守护着台州古城免受倭寇和洪水的侵扰。
台州古城墙享有“江南八达岭“美誉,实至名归,据史载,明朝名将戚继光在临海八年,抗击倭寇九战九捷。期间,戚继光与知府谭纶整修临海古城墙,创造性地加盖了二层中空敌台,遗存至今。
后来经谭纶推荐,戚继光调任北方,负责长城的防务,他们抽调江南三千兵士,将其在临海筑城经验运用到明长城修建工程中,并运用于北方长城的增扩加固。现存北京八达岭、慕田峪、天津黄崖关、河北山海关等多处长城雄姿,皆是戚继光改进之后所留。北国长城的空心敌台,源自临海。
因此,南北长城在规格、形制、构造上,共同点颇多,实为北国长城之“师范”和“蓝本”。
“四壁云山天上下,一亭风月水中央。”东湖位于临海古城东侧,开凿于北宋年间,原为水军舶船屯兵之所。北宋熙宁四年,台州郡守钱暄疏淩拓建而成湖,并辟为园林,后经几次规修缮扩建,逐具规模,成为台州园林之首。
整个园林楼阁林立、郁郁葱葱、设计精美、古风蔚然。清文人俞樾有语云:“杭州有西湖,台州有东湖,东湖之胜,小西湖也。”
自古以来,临海便成是文人骚客的胜游之地,追寻着旅行大家徐霞客的足迹,感受文天祥那“海山仙子国,邂逅寄孤蓬,万象图画里,千岩玉界中。”之意境。
第一缕阳光下,括苍之巅的壮美印记与脑海,感谢与千年古城的这场如期“艳遇”,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她与众不同的魅力。相信不久,我们再见!
图文作者:凤凰旅游签约摄影师林俊杰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