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初印象

雪山青草,风景如歌,高原反应,险峻边疆。每个盼望进藏的人都有类似憧憬和顾虑。这些顾虑甚至让一大部分人搁置了自己的行程。也有一部分勇者敢于前行。

酸奶宴的故事让拉萨的哲蚌寺成为雪顿节最重要的朝圣地。节日当天,拉萨各个寺庙附近的朝圣者数以万计,其中哲蚌寺的晒佛仪式将节日庆典推向高潮。

旅行本来就是一个冒险,无论去度假胜地还是雪域高原。勇敢踏上征程的时刻,你已经战胜了恐惧。

哲蚌寺与甘丹寺、色拉寺合称拉萨三大寺。位于拉萨西郊更丕乌孜山下。整个寺院规模宏大,鳞次栉比的白色建筑群依山铺满山坡,远望好似巨大的米堆,故名哲蚌。哲蚌,藏语意为"米聚",象征繁荣,藏文全称意为“吉祥积米十方尊胜洲”,它是格鲁派中地位最高的寺院。

当你近距离接触这些虔诚信徒的时候,才明白自己的恐惧的确来源于陌生。懂得这个道理,便让旅途开始变得轻松并充满好奇,接踵而来的是一个又一个惊喜。

罗布林卡始建于十八世纪40年代(达赖七世),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夏宫,历史与现实在如此恢弘的古建中殊途同归。

在拉萨游走两天,才见到梦寐以求的布达拉宫,高原反应,水土不服?这一跃而起,可以说明一切。

夜幕驱走了酷热的烈日,把旅行笼罩在梦想里。

布达拉宫广场,来圣地淘金的人们堆在栏杆外面拥挤的车流里,栏杆里面,无家可归的野狗享受着安逸的阳光。家,不就是亲人们守在一起吗?心有归属,走到天涯都不是流浪。

大昭寺是西藏的第一大佛教圣地。封装了西藏的千年历史。盘点大昭寺的信徒,我告诉自己,不要试图用复杂的思维逻辑去评估虔诚信徒的心灵世界,努力去简化内心的繁乱吧。

在这里,绿色代表树木,红色代表太阳,蓝色代表蓝天,褐色代表土壤,一切都美的很自然。

大昭寺始建于七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建造的目的据传说是为了供奉一尊佛像。大昭寺共修建了三年有余,因藏语中称“山羊”为“惹”,称“土”为“萨”,为了纪念白山羊的功绩,佛殿最初名为“惹萨”,后改称“祖拉康”(经堂),又称“觉康”(佛堂),全称为“惹萨噶喜墀囊祖拉康”,意即由山羊驮土而建的。“大昭”的名字据说与始于15世纪的“传昭大法会”有关。

辩经是色拉寺最吸引人的地方。辩,是学习领悟的过程,更是古典的交流平台。在这里,我手里的英特尔平板打开了一道互联网的大门,我正计划通过这道时空的大门把千年的古朴带回到世俗的文明里去。

从北向南望向布达拉宫,像是仰望巨人的脊梁。田野畔,是整个西藏的肩膀。

在藏语中,“格桑”是幸福的意思,“梅朵”是花的意思,“格桑梅朵”,是一种生长在高原上的普通花朵,杆细瓣小,看上去弱不禁风的样子,可风愈狂,它身愈挺;雨愈大,它叶愈翠;太阳愈曝晒,它开得愈灿烂。

布达拉宫最初是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于17世纪重建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布达拉宫外观13层,高110米,自山脚向上,直至山顶。由东部的白宫(达赖喇嘛居住的地方 ),中部的红宫(佛殿及历代达赖喇嘛灵塔殿)组成。红宫前面有一白色高耸的墙面为晒佛台,在佛教的节日用来悬挂大幅佛像挂毯。

在西藏游历,除了眼福和心得,别忘了口福,和友谊。

只要阳光能照进来,再污秽的地方也有希望。从拉萨到林芝,这一程心历,已经从冒险的渴求变为灵魂的洗礼。或重如泰山的雄壮,或轻如鸿毛的婀娜,都不过是大自然的轻轻一笔。

(文:凤凰旅游签约摄影师@关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