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132家高尔夫“围堵”京城 绿色背后污染耗费惊人

2011年08月12日 08:35
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 至少有132家各种名目的高尔夫球场

● 占地超13万亩,少则几十亩,最大占地6640亩

● 一年喝掉20个昆明

● 最大问题是污染环境

这是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社会财富两极分化的产物。高尔夫不是社会大众需求,是纯粹的资本力量的体现。”

国务院在7年前就已经叫停了高尔夫球场的审批,但《国际金融报》记者日前调查发现,北京的高尔夫球场却越建越多。据记者不完全调查统计,目前仍有132家打着各种名目的高尔夫球会、俱乐部、练习场等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对北京呈合围之势。

13万余亩土地被圈占

《国际金融报》记者调查统计,这132家高尔夫球场面积可查的有103家,共占地约135682.1亩。这些高尔夫球场少则占地几十亩,多则占地几千亩,其中占地最多的是2006年建成的北京永乐时光度假村高尔夫俱乐部,约6640亩,北京城外诚商务会所的6洞高尔夫练习场占地最少,但也有30余亩。

北京市遍地可见高尔夫球场,而且有向繁华地区集中的趋势。《国际金融报》记者调查了解到,密度最高的是人口最多的朝阳区,共有41家,有面积可查的31家共占地约18981.6亩。其次是共有19家的海淀区,有面积可查的13家共占地约7416.3亩。

在京郊的高尔夫球场密度虽不高,但平均占地面积均过千亩。昌平区8家共占地约19072.5亩,平均到每家高达2384亩,为各区(县)平均圈地面积之最。北京高尔夫平均占地超过2000亩的有昌平、大兴、通州等6个区。

北京周边高尔夫球场圈地规模也十分惊人。仅燕郊经济开发区就有3家共圈地6100亩的高尔夫球场。

“这是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社会财富两极分化的产物。高尔夫不是社会大众需求,是纯粹的资本力量的体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主任傅崇兰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禁令”禁不住高尔夫

高尔夫项目一哄而上,消耗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在2004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后,高尔夫球场项目在2006年12月又被列进《禁止用地项目目录》。

为何京城高尔夫项目还是接连冒出?《国际金融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有很多项目建设是打着以乡村体育公园、休闲俱乐部、城市公园等名义,如奥园高尔夫俱乐部、北京天安假日体育休闲生态园等。有些高尔夫球场的建设还配套建设高档商品房,把高尔夫作为对外宣传的招牌。

“北京近些年来发展一直处于外扩阶段,各区有不同的功能规划,如发展高端文化、生态、科技新城等,从而催生高尔夫等高端旅游项目以吸引外资,迎合高端需求。”傅崇兰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圈地是一定的,国家虽有规定出台,但是资本力量的强大加上当地政府的招商需求,高尔夫项目还是会接连出现。”

首都经贸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则指出,国家颁布禁令的初衷是为了保护耕地以防止耕地被滥用。但随着经济发展及全球化的文化交流,人们对生活和娱乐有了更高的需求。因此,国家在保护耕地时应切合实际地考虑到人们的文化需求。 

“我认为不能对高尔夫项目一刀切。一些未占用耕地的高尔夫球场对周边经济的发展及基础设施的建设起了一定的作用。所以说对于未占用耕地的高尔夫球场,国家应予以保留,而对于占用耕地的高尔夫球场,国家应视情况要求他们还原耕地。”陈及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绿色”背后污染耗费惊人

高尔夫不仅耗费大量的土地资源,在草坪维护用水用药上也十分惊人。最近,央视曝北京60余家高尔夫球场每年消耗100万人生活用水。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中国高尔夫球协会场地管理委员会秘书长苏德荣对媒体指出,一个18洞球场年耗水40万立方。

《国际金融报》记者调查的132家高尔夫球场中,18洞有41家,13家27洞,4家36洞,2家54洞,1家72洞。按照苏德荣的说法推算,132家高尔夫球场每年消耗的水资源估计约3140万立方。而据资料显示,2010年北京高尔夫球场总的耗水将近4000万立方米,这相当于20个昆明湖的水量。

高尔夫球场一年四季需保持绿草如茵的状态,农药化肥的使用也就必不可少。广州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鞠荣博士曾表示,一般一个18洞的球场一年的农药使用量在一吨至两吨之间。而据央视调查,一个占地1000亩的18洞高尔夫球场每个月施用的氮磷钾混合肥、杀菌剂、杀虫剂至少在13吨,按此推算,132家除去室内练习场一年共需用农药化肥12246吨左右。

据了解,这些化肥、农药被草坪吸收的不到一半,大部分都随雨水流向附近的水库、河流,甚至渗透到地下。“高尔夫最大的危险就在于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傅崇兰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一个高尔夫球场的建成,往往会破坏附近的多样生态群,进而危害到附近居民的生存环境。当地政府不要只考虑到经济利益,需落实规定,严控高尔夫项目建设。”

《国际金融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对高尔夫污染标准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高尔夫污染处于监管真空的状态。禁建法规并没能阻止全国高尔夫兴建之风,对高尔夫项目的监管,下一步该何去何从?记者 卢元强 特约记者 姜明峰 实习生 燕玉涵 李慧 《 国际金融报 》

[责任编辑:王晴] 标签:国际金融报 绿色 苏德荣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