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5日电 近期,日本地震灾区核电站多个机组出现险情引起我国民众对于核辐射问题的关注。卫生部网站15日发布《核与辐射事故医学应急问与答》。问答指出,当全身照射剂量大于1戈瑞(Gy)时,人体会出现急性放射性病等健康效应。但对于核电站事故中释放的放射性落下灰,大量的放射性烟云经过长距离输运后,不大可能出现如此高剂量照射的情况。
据介绍,核事故指的是核设施或者核活动中发生的严重偏离运行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若有关的专设安全设施不能按设计要求发挥作用,则放射性物质的释放可能会达到不可接受的水平。核事故后烟云飘浮的距离,取决于风速和其他气象条件。
问答指出,通常情况下,发生核与辐射事故后的首要任务是限制辐射暴露的发生。主要通过疏散或隐蔽受影响人口,减少放射性烟云沉降的影响。根据大气中放射性物质的释放量和当时的气象条件,例如风向和降水等,并依据爆炸的中心范围,国家将会确定在多大半径范围内应采取紧急隐蔽防护措施。
一旦出现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公众必须做的第一件事是尽可能获取可信的关于突发事件的信息,了解政府部门的决定、通知。应通过各种手段保持与地方政府的信息沟通,切记不可轻信谣言或小道信息。其次,公众应迅速采取必要的自我防护措施,例如可以选用就近的建筑物进行隐蔽,关闭门窗,关闭通风设备,并根据地方政府的安排实施有组织、有序地撤离。当判断有放射性散布事件发生时,切忌不能迎着风,也不能顺着风跑,应尽量往风向的侧面躲,并迅速进入建筑物内隐蔽。应采取呼吸防护,包括用湿毛巾、布块等捂住口鼻,过滤放射性粒子。体表的防护可用各种日常服装,包括帽子、头巾、雨衣、手套和靴子等。若怀疑身体表面有放射性污染,采用洗澡和更换衣服来减少放射性污染,并防止食入污染的食品或水。
问答强调,出现核与辐射事故时,公众要特别注意保持心态平稳,千万不要惶恐不安。
根据问答,暴露于电离辐射可能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对原子弹爆炸幸存者、接受放射诊疗的病人、职业受照人群以及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受照人群的辐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全身辐射剂量低于100毫西弗(mSv)时,未发现明显的辐射致癌效应。对日本原子弹爆炸幸存者的调查研究表明,在遭受辐射后数年里,患白血病的风险增加;10年后患癌症的风险增加。
问答指出,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发生后,人有可能摄入放射性碘,并集中在甲状腺内,使这个器官受到较大剂量的照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经验教训表明,放射性碘是最大的影响因素,该事故造成年龄在0-18周岁的儿童暴发甲状腺癌病例超过了5000例。因此,如果在吸入放射性碘的同时服用稳定性碘,能阻断90%放射性碘在甲状腺内的沉积。在吸入放射性碘数小时内服用稳定性碘,仍可使甲状腺吸收放射性碘的量降低一半左右。对成年人推荐的服用量为100毫克碘,对孕妇和3~12岁的儿童,服用量为50毫克,3岁以下儿童服用量为25毫克。
对出生后一个月内的新生儿,稳定性碘服用量应保持在有效的最低水平。对有些人,例如,甲状腺有结节者,突眼性甲状腺肿已经治愈者,曾接受过放射性碘治疗者,甲状腺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甲状腺单侧切除者,有亚临床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对碘过敏者,某些皮肤病患者,如痤疮、湿疹、牛皮癣等,应慎用或不用稳定性碘。
问答强调,碘片不能保护来自于体外的放射性和被身体吸收的除碘以外的放射性物质。碘甲状腺阻断在多数场合应与其他防护措施,比如隐蔽待于室内、关闭门窗等综合使用。与此同时,碘片的服用要根据政府的指示,只有政府在评估事故状态以后才能决定是否需要服用碘片。不能仅凭个人主观臆断或因恐惧而擅自服用。
在核应急状态下,公众如何保持良好心态?问答表示,对于受到心理打击的受害者,可以采取一些对内心有安抚作用的方法来解除精神紧张。有的受灾者可能会出现某些不良行为,也有的表现为抑制、退缩、被动和消极的特征,可能还有一些人出现失态的表现。这些情况要求心理学家必须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方法。患者的家属和相关的人员应及时为有这些表现的人员安排心理治疗。
根据问答,虽然辐射可能对人体造成损伤,但如果剂量不高,机体可以通过自身的代谢过程对受损伤的细胞或局部组织进行修复。这种修复作用程度的大小,既与原初损伤的程度有关,又可能因个体间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相关专题: 日本大地震
本文关键词: 核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