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桃花源风景名胜区

2011年10月20日 13:06
来源:乐途网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桃花源景区位于星子县西端,与德安、九江两县毗邻,坐落在庐山最高处的汉阳峰西,名康王谷,又俗称庐山垄,为庐山三大峡谷之一。由观口山门、回马石、问津堂、忘路谷、桃花溪、吴官村、康王城、谷帘泉等景点组成。从星子县城出发,沿山南公路,西行近20公里,至德安、星子交界的隘口,往北折数公里即到观口山门。如果早晨从南昌或九江出发至星子山南旅游,则可从昌九高速公路到德安,穿城而过不久便到隘口,往北折数公里到观口山门,这样,桃花源景区便成了星子山南旅游的起始点。然—路下去,温泉、栗里、醉石、归宗、玉帘、秀峰、玉京等,最后到达星子县城,交通十分方便。

桃花源,又名康王谷,因战国时期楚王室后裔康王避秦乱于此而得名。地处庐山山南星子县境内,谷长12公里,是庐山最长的峡谷,东西侧均为海拔900米以上的山峰,1474米的庐山主峰汉阳峰紧邻东侧。谷中桃花溪婉蜒而下两岸群峰秀立,飞瀑漂流,竹修林茂,古木参天,鸟鸣幽谷,美不胜收。谷口极狭,其内豁然开朗,屋舍俨然,阡陌交通,有小桥流水,良田、美池、桑竹,为陶渊明创作《桃花源记》的真实写照。

每逢春季,万树桃花竟相开放,落英缤纷,到此令人有身临仙境,窥之忘俗之感。位于桃花源中部奇峰深壑间的谷帘泉在一百余米长的绝壁上喷薄而下,如银河阙口,气势雄浑,水流形状恰似寿星颔首,神态安详,蔚为奇观。

桃花源景区不仅自然风景秀丽,并且历史涵蕴深厚,人文景观众多,谷东有陶渊明栗里故居,上京故居,醉石和归去来馆,谷西有陶渊明墓,谷中有楚人村,古田舍、康王宫、楚王城、陆羽亭、白云庵等遗址。自晋代以后,陶渊明、吴筠、刘长卿、吕岩、张天新、王维、 苏轼、欧阳修、黄庭坚、王阳明、朱熹等历史名家往来于此,留下的吟咏康王谷和谷帘泉的诗文和摩崖石刻数量之众、文字之美令人叹为观止。

2000年5月,谷中成功举办“天下第一泉”国际茶文化节闭幕式,一时桃花源景区蜚声中外,谷内旅游设施日臻成熟,重新修复的楚王城雄伟壮观;品楼清幽典雅;康王山庄精致洁净;桑苎茶舍古朴自然。作客桃花源,游人可飨山珍野味,品名泉名茶,可登临庐山之巅,南眺鄱湖帆影,北望汉阳灯火,赏山川之秀色,发思古之幽情。

景区内盛产庐山云雾茶,可品庐山“三石”,新鲜笋类及各种山珍野味,其绿色无污染的时新蔬菜与农家饭更是山南一绝。

观口山门

位于康王谷人口处。汉时这一带有铜马庙,南朝梁代建有康王观,宋时有景德观,今俱废,而“观口”之名却保留至今。观口外一侧,有一山埂,名“桃花尖”,位于观口从谷中流出的溪水旁,高约400余米,面积约800余亩,广植桃树,因观口一带地势平坦,惟以桃花尖山埂兀突,当春季桃花盛开之时,便觉特别烂漫醒目。观口前方,即往隘口道旁,有一老松,其干佝偻偃伏,远观似老人驼背,故俗称“驼背树”,其枝虬节盘旋而上,针叶青葱,树皮光滑显银白色,为林木一大奇观。观口山门,由一座花岗青石石刻牌坊组建而成,为“四柱三门”式,柱为正长方形,顶端为圆形,四柱均突破横额枋而耸立天际。柱的下端前后均以鼓形石枋相砌。额枋正中有毛泽东手书“桃花源”三字石刻,由星子县石雕高手仿毛泽东七律《登庐山》墨迹精刻而成。石柱有石刻对联一幅:“世上无双梦;天下第一泉”.背面对联为:“千秋康王谷;万古陶令篇”。牌坊结构新颖,制作精巧,石料采自星子县著名的横塘玉泉山,质地玉润,灰中透白,无雕饰,略有纹刻,全以本色为工,以古朴为质,与整个桃花源景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实为牌坊雕刻作品中的上乘之作。

回马石

进山门一里,有“回马石”遗迹,此即秦国大将王翦追楚康王后裔不得处。关于康王谷的来历,多种志书均有记载。传说: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年)王翦伐楚,康王后裔避难于庐山谷中,“翦追之急,天忽大风雷雨,翦人马不能前。得脱,遂隐谷中不出,因名其谷曰康王谷。”而“回马石”则是秦将王翦“回马”的地方。康王谷又称“楚王谷”,据清同治版校点本《星子县志》载:“昔始皇并六国,楚康王昭为秦将王翦所窘,逃于此,故名楚王谷。”从历史传说这个角度看.康王谷的历史已有2223年了。

问津堂

过回马石,抵问津堂。有单层建筑三栋,青瓦白楼,小巧古朴,彼此相连。背山面溪,溪旁立一大石,上刻“世外桃源”四字,前行十余米,临溪一亭,名“问津亭”。亭额“净土”二字,中有一联:“桃花源出康王谷;彭泽令即武陵渔”。这一景点与观口山门“桃花源”牌坊相呼应,把陶渊明著名散文《桃花源记》的出处与康王谷联系起来。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星子县)人。生于晋哀帝兴宁三年(365年),卒于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卒后友朋私溢“靖节”。早年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后因厌恶官场污浊,遂退隐农村。今星子县山南的玉京、栗里、醉石等风景点,均留下他的遗迹。陶渊明的大半生处于我国封建社会史上一个大分裂、大混乱的黑暗时代,由于社会的动乱,玄风的盛行,东晋文人竞尚浮诞,驰骋玄理,诗坛为玄言诗所统治。晋末宋初,佛教哲理又被引人文学创作。陶渊明生活在当时那样一个思想空虚、文学贫困的年代,他并没有像清淡玄学家那样狂放不羁,也没有像佛教徒那样无虑无营,而是在现实生活和文学创作上,独特地走着自己的道路,形成一种单纯自然的新颖风格,成为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桃花源记》整个作品都闪耀着理想的光辉,在中国古代散文中素享盛名。

忘路谷

离开问津堂,沿溪北行数里,康王谷开始显示出它的幽深古奥,两旁山峰挺拔,树木葱茏,谷口最窄处,仅十余米。又数十步,忽峰回路转,苍松翠竹,花香鸟语,则又有一番景致。溪侧有桃叶渡、桃源洞诸景。《桃花源记》开篇说:“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来到这里,游人能不被目前景观所陶醉而“忘路”吗?

桃花溪

这是“忘路谷”的延伸与推进,也是在谷中行走时“忽峰回路转”出现的景观。谷溪源于汉阳峰的谷帘泉,喷薄而出,奔流直泻,蜿蜒曲折,纵穿整个康王谷,从谷口流出,经观口山门,注入鄱阳湖。大小不一的卵石散卧溪中,受水击打,发出大小不一的巨响,永无停歇。谷溪一侧傍山,另一侧则用卵石垒叠而成数米高的谷堤,堤上复为路,这就成了我们游人“缘溪行”所走的路了。桃花溪因桃花林而得名,唐王维《桃源行》诗:“渔舟逐水爱山村,两岸桃花夹古津。……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也许,王维曾来过此地兴游。

吴官村

《桃花源记》说:“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康王谷有五个自然村,均沿谷而居,有张、吴、余、杜、钱、康、熊等姓氏,村庄不大,一般为30几户,至多也仅40余户。建筑多为单层人字形,泥砖相混结构,间以小院,院内外及村之四周,广植桃树。缘溪而行,所逢第一个村庄名“吴官村”,颇有“无官一身轻”的“隐逸”之意,其问茂林修竹,茅篱草舍,野趣天成,其民风淳朴,尤存古意。凡五六月来到这里,村旁溪畔的桃树已是果实累累,摘桃一袋,略给几钱,在溪头用泉水略洗,即可作为旅途美食。将离去,村民犹呼:“下次再来。”据传,楚康王后裔避难谷中,满山遍野都是野桃树,他们即以桃为食,度过难关。后人便把桃树称之为“恩桃树”,其果,即名“恩桃”,流传至今。

康王城

行至康王谷底,一座雄关豁然迎面而立,高约8米余,上设雉堞,坚如磐石。巨形拱门之上有额枋一方,书“楚城”二字,两侧一联:”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唯二世起楚非秦”,高度概括了秦灭楚、而秦仅历二世便被楚推翻的这段历史,以及楚康王后裔避难谷中,在此筑城的史实。进得城门,楚风扑面而来,有怀念楚国忠臣三间大夫屈原的“大夫滩”,有纪念康王后裔带领楚人在此艰苦创业的“康王观”。其建筑造型以及附于建筑之上棕褐色的涂料等,均具有楚文化的氛围与特色,因此,“康王城”又称之为“楚城”。康王谷又俗称庐山垄,其垄底有”上垄”与“下垄”之分,上垄村为杜姓,下垄村为熊姓,而谷帘泉对面有一山,其山腰有一村庄,叫“半山康家”,这些村子均处康王城内。据说,“半山康家”有条祖训:康姓不得与熊姓通婚。皆因康王后裔避难后,改姓康的原故。康、熊二姓至今仍然保留着互不通婚的习俗。山谷尽头乃崖壁险峭,有潭名乌龙潭,汇聚筲箕洼之水。筲箕洼在笃里钱村,有小道直达汉阳峰。1938年,庐山孤军被日军所围,上山通道均被封锁,蒋经国即纵穿康王谷,攀走筲箕洼,登上汉阳峰,举行升旗仪式。

谷帘泉

位于康王谷底,笃里钱村右下方,与筲箕洼毗邻。泉水源自汉阳峰,据志书记载:“泉水西行为枕石崖所阻,湍怒喷涌,散落纷纭,数十百缕,斑驳如玉帘,悬注三百五十丈,故名谷帘泉。亦匡庐第一观也,”自从唐代陆羽寻访庐山,踏勘此地,曾说“谷帘泉水为天下第一”以来,吸引了不少文化精英慕名而至。唐张又新《谢山僧谷帘泉》诗:“消渴茂陵客,甘凉庐阜泉,泻从千仞石,寄送九江船。竹柜新茶出,铜铛活火煎,散花浮晚菊,沸沫响秋蝉。……超递康王谷,尘埃陆羽篇。何当结茅屋,长在水帘前。”宋陈舜愈《谷帘泉》诗:“玉帘铺水半天垂,行客寻山至此稀;陆羽品题真黼黻,黄州吟咏尽珠玑。重来一酌非无分,未挈吾瓶可忍归;终欲穷源登绝顶,带云和月弄清晖。”诗人们把对谷帘泉的眷恋之情发挥到极致。后任南康知军的朱熹则生怕谷帘泉过于寂寞,于是,利用自身“地方长官优势”和“名人效应”,在过观口山门前行一里的地方,也就是“回马石”附近,用隶体书写“谷帘泉”三字,刻于涧旁崖壁之上,以此招徕游客。在世人眼中,谷帘泉的真容,千余年来,被定格在一种依稀的朦胧之中。今天,我们终于揭开了谷帘泉新的世纪,那瑰伟绝特的身姿,那动人心魄的神韵,已经可以通过简易便捷的登临,为人们提供最佳的审美视角。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康王城,前行百余步,其右侧有一呈40度倾斜的花岗石阶梯,百余级,拾级而上,至山门,有一檐式牌坊,四柱三门,雄奇挺拔,古拙素雅,额枋横刻“天下第—泉”五字,灵秀飞动,遒劲飘逸。坊内一侧为“陆羽茶庄”,另一侧则有“陆羽品茶碑”。沿着花岗石便道缓步前行,山壁之间及道旁岩石多有题刻。数度曲折,至一亭,名“观瀑亭”,四角四柱,立于危崖之上,单层,小巧,亭顶为垂直弧线形,造型独特。站立亭中,谷帘泉尽收眼底,这里是从侧面观瀑的最佳位置。出亭,下坡,两度转折,至—单拱石桥,石桥横卧涧溪之上,名“鸿渐桥”,陆羽字鸿渐,是为纪念这位“茶圣”发现此泉而设。立于桥上,谷帘泉以全景式的立体画面展现在人们面前-过桥,岩石上又立一亭,名“仰止亭”,六角六柱,分上下两层,双檐飞翘,下层有护栏,栏下有条凳,另辟石阶至上层,四周设腰栏,有月形竹联一副:“谷帘泉醉桃花源;仰止亭怀陆羽仙”,竹联为鹅黄色,与亭的棕褐色形成鲜明反差,极为醒目。桥的下方,怪石嶙峋,水行其间,激浪飞溅。再下,则一深潭,相对静谧温顺,水溢潭外,复又奔腾咆哮。潭壁有“高山流水”、“到此无尘”、“听瀑”、“轰鸣不息”等石刻。瀑崖高数十米,宽十几米,崖壁腹部平整稍凸,逐使飞瀑能依壁而下形成“帘”式结构,“帘”与“帘”之间,以水柱相隔,初分五道,至中部,复成七道,中无空隙,形成统一的特大的“帘”体。又因泉流下泻迅疾,互相磨擦碰撞,进发出千万颗微型粒状水珠,故人们称其为“谷帘泉”,十分形象而生动地概括了这一奇观。其左侧崖壁刻“天下第一泉”斤个大字,实在是为这一奇观壮色的神来之笔。从美学角度看,在观瀑亭观瀑,有迷离朦胧之美;在石桥观瀑,直面巨瀑飞流奔泻而下,则有雄奇豪放之美;立于仰止亭上层观瀑,有淋漓通畅之美;而坐于仰止亭下层,身倚栏杆,悠闲仰观,则又有飘逸飞动之美。人与自然,在此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

2000年4月29日至5月2日,在这里召开“天下第一泉新吐纪国际茶会”,日本、韩国及东南亚诸国与中国的茶道学者聚集一堂,盛况空前的茶会为桃花源锦上添花。同时,星子县文化旅游部门又大胆设想,提出“赣北第一漂”旅游行动计划:以谷帘泉源头为起点,乘橡皮船往下漂流至观口山门,由于水势湍急,极富刺激性与挑战性。

桃花源景区有县城——隘口——观口——楚城的中巴直达车,交通方便。但也可以乘车至观口山门,下车后进山门,缘溪步行人谷,至楚城,临观谷帘泉,然后或乘车回程,或乘橡皮船漂流而返。这是目前桃花源景区颇为理想的旅游路线和游览方法。

桃花源景区距南九高速公路出口3公里,距京九铁路站1 2公里, 距长江港口30公里,距昌北机场80公里,新修建的环庐山旅游公路更是经星子县城直达景区。桃花源地势北高西低,森林植被覆盖率达9 8%以上,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为15—20度,夏季为22—28度,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深厚的文化底蕴加上科学合理的开发与建设,桃花源已成为融自然,人文、田园景观于一体的高效能生态环境和高艺术品位的人间别境,更是清新优雅,独具特色的避暑胜地。

景区电话:072-2603777

标签:桃花源 星子 谷帘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