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建设城市森林 借鉴国外经验

2012年02月28日 08:24
来源:千龙网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随着现代城市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传统意义上交通、住房等灰色空间的扩展,还应该包括森林、水为主题的绿色空间、蓝色空间建设。国外城市森林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其把城市森林作为城市有生命的生态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统一规划建设。一些欧美国家对于城市森林建设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对于正在进行城市森林建设的北京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北京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仅为14.85%,远低于全市37%的平均水平,未能真正形成完善的平原生态屏障。昨天,记者在采访有关园林专家时,专家表示,今春启动的20万亩平原造林工程将解决北京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低的问题,从而改善北京环境。在这方面,国外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可以供我们借鉴。

园林专家介绍,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发展,面向包括建成区、郊区甚至远郊区在内的整个城市化地区开展城市森林建设已得到广泛认可。无论是俄罗斯莫斯科、法国巴黎还是澳大利亚堪培拉、黄金海岸以及加拿大温哥华、挪威奥斯陆,都非常重视郊区以及远郊区的森林保护,形成森林围城的大城市生态发展格局。莫斯科、温哥华、多伦多、华盛顿、波特兰等城市,从郊区到市区,整个城市掩映在森林和树木中,高大的乔木构成城市绿地系统的主题,森林非常均匀地分布于市区各角落,绿色成为城市的基本色调。市区内既有大面积的森林公园,也有宽阔的沿街绿化带把城镇内各类公共绿地连接起来,在整体上构成一个森林环境,森林与城市的关系不是城市中分布有森林,而是城市坐落在森林之中。另外,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处在江水相对丰富的地带,气候湿润,在城市的建设中注重使用自然式喷泉增加空气湿度,减少灰尘。以夏宫为例,整个景区利用天然的水位落差设计了众多喷泉,不仅增加了空气湿度,吸滞大气中的灰尘,也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景观,增强了观赏效果。北京气候比较干燥,通过各种途径增加城市水体面积,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在建设过程中与城市森林建设结合在一起,形成合理的布局,可使城市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在城市森林建设中,欧美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保留重要的森林、湿地资源,建设足够宽度的自然生物廊道,甚至通过人为架桥建设自然林带,把被道路分割的林地连接起来,为动植物迁移提供走廊。同时,在绿化建设过程中非常注重本地乡土树种的使用与保护,从而使整个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地带性植被特征,保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

借鉴世界其他城市的经验只是一方面,园林专家介绍,这还需要北京更大力度地造林,所以,今春20万亩平原造林可以说正当其时,而且也势在必行。

注重开发林业游憩资源

满足居民休闲健身需求

在欧美许多发达国家,城市化地区森林资源的主导功能是改善人居环境,提供清洁水源及休闲游憩场所。除了划定城市附近大量的森林、湿地资源建立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城市郊野公园外,还规划建设了短、中、长程的多样化的森林游憩步道,建立了较完善的步道体系,形成贯通城乡的、便民游憩的森林健康廊道。加拿大温哥华山地森林游憩步道的设计充分吸纳了登山客的建议,既考虑了森林保护、安全管理的需要,又满足了登山者登山探幽、回归自然的需求。

在国外,许多城市还非常注重沿河植被、自然景观的保护。在莫斯科、温哥华、多伦多、华盛顿、布达佩斯等城市,河岸森林植被得到很好的保护,形成了林水结合的自然景观带,有效发挥了保护河流、连接城内外森林及湿地的生态廊道功能,即使是休憩型水岸的处理也非常注重绿化、贴近自然。

开展“树木城市”计划

提高城区树冠覆盖率

国外城市森林的周边地区保存着成片的自然林,城区也有成片的大型森林板块,同时非常注重提高整个城区的树冠覆盖率。如美国在全国开展“树木城市”发展计划,美国林学会也提出城市树冠覆盖率发展目标:密西西比东及太平洋东西部的城市地区,全地区平均树冠覆盖率40%,郊区居住区50%,城市居住区25%,市中心商业区15%;西南极西部干旱地区,全地区平均树冠覆盖率25%,郊区居住区35%,城市居住区18%,市中心商业区9%。同时对停车场等也提出了树冠覆盖率的建议。

城郊森林可以有效

控制城市无序扩张

城市的快速发展对建设用地产生巨大需求,一方面单个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周边土地被大量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另一方面卫星城不断出现也加剧了城市的用地矛盾。许多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注重制定长期稳定的森林、湿地保护规划,并通过政府、市民及非政府组织监督落实。许多城市周围保留的大片城郊森林,对控制城市无序发展、促进现代城市空间扩张由传统的摊大饼式向组团式方向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伦敦周围13-24公里宽的绿带,有效地控制了城市建设用地无限扩张,为伦敦形成沿河呈条带状串珠式的城市发展格局奠定了基础。

森林空间分布均衡

城市内外形成一体

从郊区到市区,整个城市掩映在森林和树木中,高大的乔木构成城市绿地系统的主题,森林非常均匀地分布于市区各角落,绿色成为城市的基本色调。

市区内既有大面积的森林公园,也有宽阔的沿街绿化带把城镇内各类公共绿地连接起来,在整体上构成一个森林环境,森林与城市的关系不是城市中分布有森林,而是城市坐落在森林之中。像莫斯科这样的城市还有温哥华、多伦多、华盛顿、波特兰等。

在市内,最为常见的绿化树种是椴树、白桦、欧洲赤松、橡树等几种非常普通的乡土树种,即使是林下的灌木、草本植物也都是土生土长的植物。

城市森林建设体现

近自然林营造理念

近年来,城市森林建设更加注重森林的休闲游憩、改善环境、愉悦身心等服务功能,因此近自然林的营造和管理是城市森林建设的方向。日本学者宫协昭提出利用乡土树种,模仿天然森林群落营造近自然林,这种“宫协昭造林法”被广泛接受。

目前,美国、加拿大、英国等许多国家的城市森林建设也都体现了近自然林的理念。一是树种近自然。注重乡土树种的使用和保护原生森林植被,强调体现本地特色的森林景观。加拿大温哥华市坐落在森林环抱之中,即使是飓风毁坏的林地,也尽可能保留自然的风貌,并引导恢复成原有的自然状态。二是群落近自然。三是设计管理近自然。韩国在进行公园设计时,根据不同城市不同群体居民的需求,在公园中营造生态区,采用近自然的手法进行营造和管理。俄罗斯对城市森林的管理也采取比较粗放的近自然模式,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不是拔除杂草、浇水等类似农田管理的做法,而是仅对靠近路边的地带进行低强度的修剪和管护,落叶被扫进林地里,整个林地处于自然生长状态。

他山之石

城市森林建设有完善的法规支持

■英国:1938年颁布绿带法,是城市绿化实行法制最早的国家。该法规定,在伦敦周围保留宽13-24公里的绿带,在此范围内不准建工厂和住宅。

■德国:科隆100多年来始终把绿地作为城市的骨架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

■日本:1962年制定保护树木法,1973年公布城市绿地保护法,规定工厂、医院、学校中绿地应占总面积的20%至30%。新加坡要求所有广场都要有30%至40%的绿地,新修建的道路必须有4米宽的隔离带、2米宽的侧方绿化带,次级道路也要有1.5米宽的侧方绿化带。

标签:城市森林 经验 生态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