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体育大型场馆走不出"亏损魔咒" 收支难以平衡

2013年08月21日 08:1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体育大型场馆走不出"亏损魔咒" 收支难以平衡

核心阅读

办赛必先建馆。大凡承办一项综合性体育赛事,一个城市至少会兴建“一场两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等各类场馆。赛事结束,这些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如何?如何走出场馆赛后运营利用的新路?本报今起刊发“关注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系列文章,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两年前,第二十六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绿色、简约、节俭,让世界看到深圳“不一样的精彩”,为这座城市积累下了物质、精神和制度财富。

其中,秉承节俭办会的宗旨,场馆赛后利用,也是当时相关部门谋划的重点。两年后,“后大运”时代,深圳各大场馆利用如何?是否能破解大赛后体育场馆利用的难题?记者就此展开走访。

人流少配套差,多个场馆很“寂寞”

“实在太远了。”深圳李女士第一次带孩子去深圳大运中心,就被“吓退了”,“原本听说这里可以学游泳,想带孩子来报个班。但这里比想象中的还要偏远,实在不方便。”

与李女士感受类似的市民,在深圳不在少数。他们慕大运之名而来,却又因路途遥远悻悻而返。

深圳大运中心位于深圳东北部龙岗区,距市中心福田区约35公里,需先搭乘地铁20多个站,再换乘两站公交或步行20分钟,单程用时约两小时。而且,在场馆周边打车十分困难。

深圳王先生家住龙岗区布吉街道,偶尔会和儿子一起到大运中心游泳,成为大运中心为数不多的“粉丝”之一。

“龙岗区体育场馆很少,这里到我家走高速要半个多小时,但也没有其他更好选择。”王先生表示,大运中心建设得很不错,但是却一直没利用起来,“难道就不能多搞些活动,哪怕是公益活动都行。你看这个湖这么漂亮,在这里被荒废了。”

“平时来这里的人太少了,没什么好玩的,除了迷笛音乐节热闹过3天外,就一直这么冷清。”大运中心一名保安介绍。

记者了解到,有时为了省电,夜晚体育馆的外墙装饰灯不会打开,炫彩的“水晶石”不再“水晶”。与记者聊完后,傍晚时分,该保安坐在门口的椅子上打起了瞌睡。偶尔有人经过,会抬头瞄一眼。

与大运中心遭遇类似“地域窘境”的,还有深圳湾体育中心、盐田体育中心等。

“目前来馆的主要是羽毛球爱好者。在大型商演活动方面我们跟市区场馆的人气相比还很不足。”深圳盐田体育中心负责人表示,因为中心距离市区较远,周边常住人口偏少,且无直通地铁,人气受到影响。

模式虽不同,收支平衡都很难

深圳大运场馆的利用,还面临着负担过重、缺乏政策支持、经营管理人才不足等问题。

据了解,深圳市为筹备大运会共建设了62个场馆。其中,新建场馆21个,改扩建场馆31个,临建场馆10个。

这些场馆归属极为复杂:有市、区文体旅游局直属的,如深圳市体育运动学校、龙岗区体育中心网球场等;有教育部门管理的,如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足球场等;有国资部门委托企业经营的,如大运中心“一场两馆”等;有企业所属的,如深圳湾体育中心。

这导致在运作模式上,既有事业单位管理的,也有事业单位企业化运营的,还有全部市场化的。

无论哪种权属关系,都面临着投入和产出的压力。据不完全统计,大运中心总投资41.48亿元,每年维护成本约6000万元;宝安体育中心投资8.69亿元,年运营成本约3800万元;深圳湾体育中心为华润集团投资建设,年总运营成本约4000万元……这些场馆能维持收支平衡的少之又少。业内人士透露,能耗、人工等庞大维护费用,使得不少体育场馆难逃“成本黑洞”和“亏损魔咒”。

以深圳体育馆为例,该馆全年分时段向市民免费开放1035小时,深圳市属专业运动队全年使用主馆训练1860小时。“但财政每年购买服务经费只有100多万元,只够深圳体育馆水电费。”知情人士表示。

得益于将网球场、羽毛球场和体育场塑胶跑道等向社会免费开放一定时段,深圳宝安区体育中心人气相对比较旺,每年累计接待健身人数约300万人。该中心目前每年创收约1400万元,运营成本却约3800万元,2400万元缺口由政府补贴。

“我们也努力通过举办各种商业文体活动创收,不断减轻财政负担,但每逢场馆举办大型活动时,常会遭到市民质疑和反对。”深圳市宝安区文体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有时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会对场馆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

前期要科学规划,运营需多方合力

高投入、高成本带来的运营困难,使得深圳许多体育场馆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陷入两难。

“在深圳湾体育中心打场羽毛球,每小时要70元,太贵了!”市民李小姐感叹,居高不下的场地费,让不少热爱运动的市民只能望而却步。

事实上,即便收费高,深圳湾体育中心也只能保证基本的收支平衡。“这或许是大运新建场馆里面唯一不亏损的一个。”该中心工作人员陈小姐介绍,由于企业自主经营,公司会想方设法盈利。据了解,2012年,深圳湾体育中心共举办大型商业演出、体育赛事、企业晚会、发布会及展览等活动近百场 ,吸引客流约200万人。此外,该中心创建寓教于乐的主题商业模式,吸引优秀早教培训机构和餐饮休闲品牌38家。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吴承照认为,中国的场馆建设在战略上大多先天不足,“前期从政治角度考虑规划选址,后期想要从市场经济角度解决问题为时已晚”。

他认为,要破解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的难题,国家就应该先建立起“设计—规划—理论”完整的政策体系。对于现有的场馆,应按照数量、类型、需求、规模进行产业化发展,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合理规划空间和布局,和城市未来经济发展紧密联系。

“场馆设施利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理顺政府、体育主管部门、企业、办赛主体等几方面的关系,更需要明确部门职责,通力配合,合力推进。”中共深圳市委党校2011年一项调研报告中提出,希望强化体育行政部门管理职能,实行管办分离,同时借鉴并推行场馆设施特许经营,也希望相关部门提供优惠政策,减轻场馆税费负担。

标签:体育 场馆 亏损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