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旅游习惯开启移动文明新时代


来源:凤凰旅游

人参与 评论

定居一直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和繁衍的根基。因为定居,我们可以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工作和生活,为公司带来效益的快速增长,为个人带来亲戚邻里的情感维系,为社会治理带来健康持久的价值支撑,为文化带来温暖和谐的情感

定居一直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和繁衍的根基。因为定居,我们可以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工作和生活,为公司带来效益的快速增长,为个人带来亲戚邻里的情感维系,为社会治理带来健康持久的价值支撑,为文化带来温暖和谐的情感坚守。

纵览中国五千年文化,其生生不息的根源就在于定居。因为定居,有了农耕,因为农耕,有了儒释道文化。

然而,对于移动文明的追求,也一直贯穿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无论是张骞出西域,还是郑和下南洋,无论是李白仗剑出蜀,还是徐霞客云游四海,这些出于不同目的的远行都塑造出了中国历史上的文化传奇,同时也为移动文明的发展做了最早的铺垫。

那时候的移动文明多出于政治谋略和诗意追求。而今天,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下,人类定居文明的瓦解趋势越来越明显,移动文明在信息技术的引领下,像破晓的晨曦照耀进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在信息技术中瓦解的定居文明

信息技术正在为人类打造一个庞大的帝国,这个帝国就是虚拟世界,在虚拟世界里我们可以完成产品制造,在虚拟世界里我们可以完成组织调度,在虚拟世界里可以完成市场交易,在虚拟世界里我们可以完成政治选举,在虚拟世界里还可以构建起崭新的情感纽带,等等。可以说,虚拟世界已经成为关键性的生产要素、生活要素和制度要素所集聚的崭新时空。在这个时空维度里,人类对定居的依赖大大降低。我们不在家里,可以指挥家里的机器人帮助我们照顾家里的小猫咪;我们不在工厂,可以指挥机器人帮助我们安装最精密的零件;我们不在亲戚朋友身边,照样可以在虚拟世界里随时见面、随时沟通。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待虚拟世界,那就是它彻底地消解了传统社会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成本。对于工厂来说,员工的时空距离不再是生产成本;对于市场来说,产品和顾客的时空距离不再是交易成本;对于社会来说,人和人的时空距离不再会形成管理成本;对于家族和家庭来说,亲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再是沟通成本。这一切都毫无疑问地动摇了定居文明的基础,瓦解着人类对于定居文明的依赖。于是,一个移动文明的时代呼之欲出。

旅游习惯中新生的移动文明

旅游在人类过往的历史中一直都是与日常生活相对立的一种生活方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绝大部分时间都要在定居状态下活着。当信息技术的出现给了人们摆脱定居的可能之后,旅游变得越来越接近日常生活,变成了人类的习惯。

因为旅游的习惯,人类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彻底地移动化,今天还在北京吃着冰糖葫芦,明天就在新疆吃着烤羊肉了,后天可能就在澳大利亚欣赏悉尼歌剧院的演出。这种移动化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也将反过来影响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的变革。由此就带来了生产方式的移动化和社会制度的移动化。

所谓生产方式的移动化,既包含物质产品生产,也包含精神产品生产,也就是说,在移动文明时代中,人类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都将在移动中完成。因为整个世界已经逐渐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互联,在这种状态下,现实的时空距离都将不再是距离,在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生产者都可以组织和参与生产。

所谓社会制度的移动化就更是一件伟大的事情了,一个美国人可以长期在全球游走,但是他已经不像在定居时代那样,需要只遵循美国的制度和机制来工作和生活,他可能也需要遵循所在地的制度和机制来工作和生活。

也就是说,每个移动中的人都将在不同的制度空间里游走。不同的制度影响着移动的人,移动的人也塑造和更新着制度。这样的互动中,隔阂会减少,包容会增多。那些曾经被不同社会制度所切割的土地和人群将在社会制度移动化的大背景下突破原先的藩篱,成就合作共享的“地球村”制度新范式。

以上所描绘的这幅美好图景虽然不足以概括移动文明的全貌,但是,也算讲出了移动文明的主要内容。有些已经实现,有些尚在想象。即使是想象,也是很近很近了。

远古时期,孔子的“旅游”是出于政治和思想的追求,李白的“旅游”出于对诗意和美的追求,耶稣的“旅游”出于对真理和爱的追求,李时珍的“旅游”出于对医药科学的执着……

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旅游的渴望,只是,直到信息技术出现前,人类的旅游都是非常规的活动,是少数人的奢侈行为。信息技术的出现将人类的生产生活从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中解脱出来,使得旅游变成习惯,使得人类的“移动模式”从政治驱动、商业驱动和文化驱动转型为了生活驱动,开启了一个移动文明的新时代。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曹晓娟]

标签:移动文明 旅游 时代

人参与 评论

网罗天下

凤凰旅游官方微信

48小时点击排行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