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凤凰文旅观察]传习录:孔子诞辰讲话对文化旅游的启示


来源:凤凰旅游

人参与 评论

9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立足于中国儒家文化,放眼全球多元文化格局,博古通今,古为今用,再一次表现出了他源于高度的文化自觉,精于其道的

9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立足于中国儒家文化,放眼全球多元文化格局,博古通今,古为今用,再一次表现出了他源于高度的文化自觉,精于其道的文化自信,勾勒出一幅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治国理念、经世致用的大情怀和大气魄。细细读来,荡气回肠之中流露着浓浓温情,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旅游的核心是文化。中国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曾说,“没有文化的旅游是灵魂出窍,没有旅游的文化是魂不附体”,巧妙地解读了文化与旅游之间不可分割的“联姻”关系。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习近平在孔子诞辰紧紧围绕“儒学: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讲话,对于当下及未来中国文化旅游的发展,同样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可以说,此番讲话破解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密码。

凤凰旅游从旅游视角切入,对习近平讲话进行解读,希望业界同仁共同来探讨,为中国文化旅游的繁荣与发展贡献智慧与谋略。

一、文化旅游要彰显中华情怀。

旅游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渠道,是游客在异地性、差异化的文化体验的过程中,通过求新、求异、求奇、求美、求知的满足和收获,从而对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地貌风情、民俗生活有一种深度的了解与感悟,达到一种和谐的情感交流与文化价值的认同。

旅游,尤其是出入境游,游客体验的不仅仅是区域化的体验,更是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的直观感悟。因此,旅游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是彰显国家文化形象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游客在潜移默化的游历中,完成了与一个区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古今交融的感性认识,教化于人。

习近平在讲话中说,“中华文明,不仅对中国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

文化旅游要充分展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的大情怀,以及对于推动世界文明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二、文化旅游要有全球视野。

旅游产业的繁荣,是和平时代的产物。跨国界、跨区域、跨行的流动,为国与国、地区域地区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开辟了一条“非政治”邦交途径。

在全球一体化时代,旅游更是促进和谐共荣的重要纽带,国家大力推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旅游的发展,目的也在于经由旅游产业的方式,推动中国更深入地融入世界,同时,也让世界更深刻地认知中国,实现睦邻友好的国际关系。

旅游是“和平的使者”。习近平在讲话中谈到,“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爱好和平在儒家思想中也有很深的渊源。中国人自古就推崇‘协和万邦’、‘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远亲不如近邻’、‘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国虽大,好战必亡’等和平思想。爱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今天依然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

全球一体化让全世界形同一体,休戚与共。跨国的游客流动更加频繁,跨区的经济合作成为常态,跨界的资源整合成为参与世界竞争的大势所趋,“旅游无国界”的属性,更是要求在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打破思维局限,立足本土,放眼全球,跳出旅游看旅游,跳出地域看旅游,跳出中国看旅游,以国际化视野推动国际化合作,开创国际化运作模式,推动旅游目的地国际化发展。

唯有如此,中国旅游产业才能成就一批具有世界竞争力的旅游品牌,让“资源大国”变为“旅游强国”,让更多的世界公民来体验“美丽中国”,扭转出入境游逆差。

三、文化旅游要秉承兼容开放。

苏格拉底认为,“沟通与对话“是首要的人类价值。旅游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沟通与对话。

旅游实现沟通与对话的主要方式,是差异化体验,差异化是旅游目的地保持竞争优势的命脉,是世界文明多样性的直观体现。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自然环境,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发展,环境与历史孕育了人民,人民的个性化创造成就了地方化的独特文化。正是世界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让旅游体验过程充满新奇乐,让每个人的旅途留下难忘的记忆。

习近平在讲话中谈到,要“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长处、优点”,“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要理性处理本国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差异,认识到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是独特的,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不攻击、不贬损其他文明。”

在文化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珍惜本土化文化资源,尊重自然造化,尊重先人智慧创造,通过挖掘梳理和创意策划,找到本土文化之魂,塑造个性鲜明的品牌特征,表现本土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成就“独一无二”的文化差异。

另一方面,要以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不孤芳自赏,不唯我独尊,要清楚地认识到差异性与同一性的辩证关系,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互补逻辑,只有求同存异,才能和谐共荣。

在新时期,旅游产业更要发挥推动改革开放深化发展的历史使命,“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唯有如此,“世界文明之园才能万紫千红、生机盎然”。

四、文化旅游要创新进步力量。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冷静地直面他们生活的真实状况和他们的相互关系。”改革与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解决人类面对各种困境的积极力量。停滞即意味着死亡。

文化旅游发展不仅要传承,更需要创新。没有价值的传承是徒劳无功,没有创新的传承是抱残守旧。要传承优秀的旧文化,并以创新的形式表达,使其更符合当下时代的价值要求。

法国诗人波德莱尔曾预言现代社会是“短暂、瞬间即逝、偶然”的,现代人的创造要“从短暂中抽取出永恒”。这是因为科学、信息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人们既要时刻保持现代性“日新月异”的变化意识,又要确立一个广阔的跨文化视界,以不断的创新来获取进步力量,顺应时代的瞬息万变。

习近平在讲话中谈到,“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同时也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文化旅游的发展,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也要以创新的方式科学地传承,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要打造今日的文化旅游精品,成就明日的文化新遗产。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文化的竞争不只是停留在对于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更在于立足优秀历史文化的创新改革,习近平孔子诞辰讲话,不仅表达了自己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更是今后中国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实现“文化强国”做了一次新注解和新要求,为中国文化旅游产业的繁荣发展提出了新思路,明确了新目标。

借用习近平主席的话作结——文化旅游既要承载“前人传承的知识”,也要传播“今人创造的知识”,要引导游客“对处理人、社会、自然三者关系的重要认知和经验”,又要激发人们“应对时代问题的智慧和探索”,因为“只有不断发掘和利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和丰富知识,我们才能更好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开创人类社会的未来”。

(作者: 孙小荣 凤凰网旅游频道主编、凤凰城市与旅游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相关新闻:

标签:习近平 孔子诞辰 孙小荣 旅游 凤凰旅游

人参与 评论

网罗天下

凤凰旅游官方微信

48小时点击排行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