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景区特产“雷同”不只是创意问题


来源:西安晚报

人参与 评论

国庆假期,各大景区迎来旅游商品购物潮。这些商品本应有极强的地方特色,然而不少游客却发现,一样的竹雕、一样的小木刀、一样的木梳……千百个景区都在卖同样的“地方特产”,旅游商品同质化、低端化现象严重,让人

国庆假期,各大景区迎来旅游商品购物潮。这些商品本应有极强的地方特色,然而不少游客却发现,一样的竹雕、一样的小木刀、一样的木梳……千百个景区都在卖同样的“地方特产”,旅游商品同质化、低端化现象严重,让人提不起购买欲望。

的确,景区特产“雷同”已是旅游纪念品的一个症结。仔细观察一些所谓的地方特产包装袋,你会发现上面标的产地虽是景区,但所谓的原料产地却来自其他省份。而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这种名不副实的特产,并非个案,近年来已是旅游纪念品市场一种正在蔓延的现象。特产失去了特产应有的含义,在商品包装效应下,其与景区的联系被资本的力量塑造成一种最简单的标签关系。

是缺乏创意,抑或缺乏创意机制?这些可能都不是景区特产雷同的真正原因。说到底,能够成为景区的地域,总归有一定的地域特色。之所以这些基于本土的东西,未能形成有代表性的特产,主要是景区市场发展不够充分所致。与包装打造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景区体验相比,特产方面虽看上去是小成本、小投资,但对直接贩卖特产的普通商贩而言,克隆其他景区畅销特产远比去做富有特色的地域特产研究要来得轻松。除非当地景区本身就已形成特产,比如海南的椰子,湖南的腊肉,商贩可以坐享其成,自然也不用去仿照别的景区特产。

成熟的景区市场,不应允许假特产的存在。雷同特产,表面上似乎是在打擦边球,实际却已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毕竟,景区特产,打的是当地景区的牌子,景区与产品的联系,也是其商品价值的一部分。如果说,“挂羊头、卖狗肉”,卖的不是真的景区特产,也就是破坏了商品自身的价值,违背市场精神甚至违反了相关法律,可能一时会盈利,但长久下去,一定会败坏景区口碑,砸了景区纪念品的生意。

因此,景区特产“雷同”的背后,绝非一个单纯的创意问题所能概括。那些畅销的特产,何以流传至今,甚至引起跟风模仿,最关键的还是其接地气的特色。而形成这种特色,不仅仅是依靠所谓的创新所能解决,更重要的是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真正理解一个地方的内涵。当我们的特产扎根于景区自身的文化理念,而告别一种功利性的跟风,属于景区特色的特产才可能越来越多元。

而眼下迫在眉睫的事情是,尽早厘清特产的法律地位,提高恶意盗用其他景区特产设计的法律风险。唯有市场机制给出这种优胜劣汰的鲜明信号,以法律之手保护真正的地方特产,才能有力保障特产开发者的创造热情,给特产市场注入生机。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郭小璇]

标签:景区 特产 雷同 旅游 凤凰旅游

人参与 评论

网罗天下

凤凰旅游官方微信

48小时点击排行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