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凤凰文旅观察]魏小安:中国文化旅游品质化发展七大转变


来源:凤凰旅游

人参与 评论

[编者按] 10月25日,首届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峰会暨“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品质研究院”成立仪式在西安隆重举行,来自全国行业组织、研究院所、政府部门、文化传播、文化界、产业界的20余名全国知名专家、业界领袖

【编者按】10月25日,首届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峰会暨“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品质研究院”成立仪式在西安隆重举行,来自全国行业组织、研究院所、政府部门、文化传播、文化界、产业界的20余名全国知名专家、业界领袖济济一堂,共同探讨中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品质化发展。此文根据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秘书长魏小安演讲内容整理而成。

前两天我去延川,我们谈论怎么定位文安驿,现在当地叫“文安驿古镇”。如果加“古镇”就是画蛇添足,它所反映出来的是中国古代行政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以驿道和驿站集中反映出来,这应该是中国第一大发明。在我们两千多年的历史中,这一套信息系统的工具不可磨灭。我们动不动就是“四大发明”,“四大发明”其实都是器物发明,我们把信息功能看低了。

延川还有一个地方叫乾坤湾,是万里黄河第一湾,在延川县境内流经60多公里,一共形成5个湾。其中有个黄河冲积的半岛在山西境内,当地想搞一个伏羲的浮雕城,我说这是有钱没有地方花了,这个地方最好的办法就是什么都不建。他们现在建了一个巨大的停车场,这么好的地方现在已经开始破坏了。

后来他们问我怎么办?我说就两条:第一条,核心区尊重自然,求真不要假;第二条,其他区域分别谋划,争取形成商业模式。实际上我说的这个意思是,我们有些地方现在是打着文化的名义过度开发破坏了资源生态优势,这种现象是普遍的,这种事情恰恰已经违背我们时代的发展。比如说在这个黄河冲积自然形成的半岛上,你多一分建设,自然生态价值就下降一分。

“我们往往是用最没有文化的项目在做文化的事情”

大家都知道,文化旅游、旅游文化,我们要做好文化旅游才能发展,那到底什么是文化?我们往往是用最没有文化的项目在做文化的事情,旅游方面尤其如此。这些年大家批评很多,甚至都不是批评,甚至是痛骂,也确实是如此,说到底一个本源性的问题是体制问题,官本位的社会,一个政府主导的体制,基本上就是当地领导的审美趣味决定了一个地方的发展,决定了一个地方的审美,当地领导对一个事情的看法,决定了这个事情到底按照什么方向走,这在全国是普遍的现象。

我们现在新一代领导不同了,学历高、眼界宽,至少能够超越老干部,但是我们仍然看到大量的花冤枉钱的现象,我们要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一个项目开发,先初步考虑投10个亿,实在不行再加10个亿。但是,我要一开始就说你有三五个亿完全可以到位,开发商就不接受了,为什么不接受?他们之所以把话说得这么大,是为了忽悠当地政府,所以要多大有多大,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政府想听多大,我就跟你说多大。

但问题在于说大了就对吗?比如万达城市综合体的模式,这两年又开发长白山度假区,看起来好像是讲文化,实际上我对万达模式从来不看好,万达模式在推广的时候它已经落后于这个时代。

如果从消费的角度我们来判断,追求温饱的事情我们的消费诉求是“吃穿用”,小康时期我们的消费诉求是“住行游”,到中等发达时期,消费的诉求一定是“文体美”,到了发达时期追求的是“多新奇”。这四个消费阶段在中国同时存在,而且只要上了一个台阶,一个排挡式的消费就产生了。

“中国的度假产品满足不了中国人的度假需求”

旅游是对应小康时代开始产生的,对应中等发达时代开始兴旺,这是很自然的。之所以这些年无论国民经济怎么波动,实际上不是我们工作推动的原因,而是消费进入了这个阶段。我们今天说国民经济进入新常态,实际上这就是一个发展阶段的判断。

发展阶段是什么阶段?我们进入了一个中等收入国家,全国普遍进入了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下一步就是后工业化时代,这两个时期我们称之为“新常态”,对于发达国家他们早就进入常态了,怎么冒出一个新常态呢?

这在语言的逻辑上是不通的,所以对应的只是发达国家的常态变成我们的新常态,那我们就看一看发达国家在这个阶段旅游发展如何?恰恰是大发展的时期,美国的休闲产业占了GDP的25%,一个人的休闲就是另外一个人的就业。休闲的普遍化已经形成了,我们现在还在谋。

在这样的过程下,就反应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就是旅游市场不要管国民经济的新常态,因为在这个阶段旅游市场一定是扩张的市场,不在于政府重视不重视,我们现在只在乎我们结构性的短缺。比如说中国的官方旅游资源世界一流,我们现在很多景区也是世界一流,这个基本上可以满足需要,而中国的度假产品满足不了中国人的度假需求,因为我们缺乏一流的度假资源,更缺乏一流的度假产品。

我们拥有1.8万公里的海岸线,其中岛屿海岸线1.4万公里,1万多个海岛到底能干什么?我们的湖滨基本都污染了,哪个湖泊可以度假,现在山地度假才有点希望。中国的度假需求大量地外移,现在东南亚、日本、韩国、南太平洋、夏威夷都变成中国人的度假地了。说起来更可惜,我们这么大量的需求,所以中国人的钱我们自己挣不着,意味着中国的旅游业在新常态面前,我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

文化旅游品质化发展的“七大转变”

从下一步旅游的发展趋势来看,一是产品新常态,从比较单一的观光产品向复合型转化;二是市场形成的,就是消费的普遍化和选择的精准化;三是手段的新常态,渠道的多元化和方式的大变化,就是新技术对我们的影响,这是毫无疑问的,这种方式的大变化意味着下一步旅游的新革命;四是产业的新常态,现在的旅游产业是一个特大型的行业,是一个完全融合型的行业,所以我们还用传统的旅游产业基本不成立了;五是管理新常态,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这里面到底怎么对应。这些年来国家旅游局也好,地方旅游局也好,作为一个政府的职能部门,职能越来越弱化了,何以如此呢?一方面是政府改革,另一方面是我们的路没有走对,放着自己的田不种,非去耕人家的地,该你干的事不好好干,还一口一个“忽悠产业”,产业是市场培育出来的,不是旅游局忽悠出来的。

从发展的角度来说,文化旅游品质化发展要注重以下七大转变:

一、从规模化发展向产量化发展转变。我们需要明确的就是追求了36年的旅游规模化增长,这个要停止,我们一定要转化旅游产量化的增长。

二、从注重硬开发向注重软开发转变。过去30多年旅游方面投了不少的钱,当然比起其他的行业来说我们是小菜一碟,这五年以来旅游变成一个投资的热门领域,记得我在国家旅游局当司长的时候,要碰到一个投资三五亿的投资项目,我会很兴奋,现在人家初步投资30亿,再追加20亿,现在都是这种话。

但是我就问一句,真的如此吗?前年我们一个省委书记提出来要在未来8年之内投资两到三万亿发展旅游,还是一个穷省,当时想做一个规划,希望我牵头来做。后来我研究了一番,我说这活我不接,我提了一个要求,你这个规划里不能有我的名字,因为这个规划将来一定会变成历史的笑柄,这是当年“大跃进”的事。但是书记最大,书记才不管你是不是“大跃进”。

三、从借助文化向创造文化转变。从文化旅游的角度出发,我们要弘扬旅游文化,文化旅游作为一种理念,这么多年我们的发展模式一直是依靠老祖宗创作的已有文化,但是文化旅游产业本身不但要借助文化,我们也要创造出新旅游文化,旅游文化是什么?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一步一步地创造。

四、从粗放型的发展转向集约型发展转变。如果是质量性的追求导向,发展肯定就逐步转向一个集约型的发展。

五、从旅游产品化向旅游品牌化转变。尤其是文化旅游产品,只有形成了旅游文化才能真正形成品牌,这个品牌我们目前还严重地不足,包括旅游消费在内,大家追求的还是工业化的消费习惯,实际上我们面对的是后工业化的需求,80后、90后、00后绝不接受你现在这套东西,所以,产品不向品牌效应转型必死。

六、从精品化向经典化转变。我们现在有了一些精品,但更要塑造经典,经典是百读不厌的。中国旅游产品虽然良莠不齐,但是好东西就是好,如果我们真的培育出一批经典,我们中国文化旅游很多东西就确实立得住了。

七、从旅游态向生活态转变。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所以我们要用生活方式、生活形态、生活闲适、生活追究这一套理念来引导发展。工业化时期的观光旅游会长期存在,因为我们有一代一代新的消费者,每一代消费者刚开始旅行一定是观光旅游,所以我们不能非此即彼。所以,观光游会长期存在,但是追求会越来越丰富。   

互联网的“神游”代替不了“身游” 

我觉得我们这个会开得确实很好,跨界交流,思想激荡,视野开阔,引领大潮,因为平常我们都是自说自话,旅游说旅游的话,文化说文化的话,凑在一起经常干仗,包括我今天听金融、经济、新科技,这种跨界的交融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收获,这也是一种思想的激荡。

大家各个都是精英,每个人谈的都是自己深思熟虑的东西,我认识张老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广瑞)这么多年了,张老师今天提出的观点堪称经典,虽然有的是用质疑的口气说出来的,有的是用询问的口气说出来的,但这样更让我视野开阔。

我们旅游产业发展和其他产业发展的区别在哪?

第一、从市场切入。我们做旅游的市场是第一,所以文化的调子是唱在天上去的,但是我更关注落地,所以一定要从市场切入。

第二、以产业立足。企业的集合就是产业,所以我们要构造出一批优秀企业来才有可能产业立足。

第三、求文化攀登。我们一步一步地往上走,我们的脚步是结实的,要勇于攀登文化高峰,创造新文化,新遗产。

第四、打品质制造。要让游客有最好的感受、最深的感受,最温暖的体验就是靠品质,无论互联网怎么发展替代不了人对人的感受,替代不了人的最细微的服务,这也是“神游”不能替代“身游”的根本原因,因为游客追求的是质量全面的感受。这不是看片子就能解决的,如果看片子就能解决问题,那么我们什么产业都该取消了。那不是人的生活,那可能是机器人的生活。

今天讨论了很多问题,我总结下来有三类:一是基础性问题,涉及基础理论、基础背景;二是战略性问题,涉及产业总体发展方向和国家各个方面的发展方向;三是技术性问题。这三类问题恰恰是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们形成了互补,所以今天我觉得收获很大。

也希望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能够在实操的层面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切实推动中国文化旅游产业的腾飞,切实使中国旅游在当下这个大潮面前能够引领大潮,能够创造一个新常态。

(本文由凤凰网旅游频道主编孙小荣编辑整理而成,有删节)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旅游”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旅游频道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曹晓娟]

标签:文化旅游 魏小安 化发展

人参与 评论

网罗天下

凤凰旅游官方微信

48小时点击排行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