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郑新立:新常态下的旅游业发展机遇


来源:凤凰旅游

人参与 评论

全国旅游工作会议郑新立报告分享会现场 在2015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召开期间,国家旅游局特邀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以“新常态下的旅游业发展机遇”为主题,给与会全

全国旅游工作会议郑新立报告分享会现场

在2015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召开期间,国家旅游局特邀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以“新常态下的旅游业发展机遇”为主题,给与会全国各省区市旅游局长(旅委主任)、业界专家及各部门、企业代表做学术报告及理论培训。

郑新立长期从事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研究,在计划和投资体制改革、宏观经济调控、中长期发展政策等领域,都有较深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曾多次参加中共中央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和“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规(计)划的起草工作。

在讲座上,郑新立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切入,将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放在国际大环境中,指出当下中国对“新常态”的三大认知误区,提出目前亟待解决的两大难题,梳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五大任务”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密切关系,强调围绕阻碍发展的体制弊端进行深化改革的紧迫性,并分析指出“新常态”下的中国发展旅游产业的五大机遇和意义。

虽然郑新立自称是“旅游外行”,但他对宏观经济与政策的分析阐述,以及对“新常态”下发展旅游产业重要意义的诠释,给参加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的各界领导及代表上讲一堂重新认识“新常态”,重新发现旅游产业价值的培训课。

以下内容根据凤凰旅游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郑新立演讲现场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局部有删节和调整。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 郑新立

非常荣幸有机会参加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并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谈一谈体会。我想讲的题目就叫“把稳增长放在今年的经济工作首要位置”。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了当前经济运行的态势,部署了今年的工作任务。特别是把“新常态”这个概念,从九个方面做出了系统的分析。包括消费方式、投资方式、出口方式、产能和产业方式、生产要素、市场竞争、资源环境约束、风险积累、资源配置模式等等,在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有哪些表现方式,有哪些特征,做了一个全面的、系统的阐述,对我们正确认识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于这些“新常态”大家都学习过了,这里就不再赘述。我想谈几点体会。

走出“新常态”三大认知误区

一、不能把经济下行看作是“新常态”

我们讲的“新常态”跟国际上对“新常态”的表述,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容。

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世界货币基金组织提出了一个概念,叫“新常态”,主要是针对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的低迷状态提出来的。提出以后,好多经济学家就表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这样一个表述没有反映出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和趋势。

所以在去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拉加德女士又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叫“新平庸”,也就是New Mediocre,以此各个国家都要开辟积极的、刺激经济的政策,能够引领经济尽快地走向复苏,走向繁荣。

我们讲的“新常态”与国际上的这个新思路显然是有完全不同的内容。我理解总书记讲“新常态”的几个特征,也可以概括为16个字——“增速适度,结构优化,效率提高,民生改善”。

增速适度,经济的增长速度要保持7%~8%,这是个中高速度的增长,因而使我们的结构优化。

结构优化,在产业结构层面,第三产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逐步改善。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远远落后于第二、三产业的局面也要加速,要加快农业的现代化。第二产业主要是通过自主创新带动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要从以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为主逐步向以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为主来过渡。

效率提高,企业的利润要持续地、不断地增长,国家的财政收入也要不断地增长。

民生改善,广大居民的收入水平要有一个持续地、较快地增长,特别是公共服务要增加供给,满足大家的需求,包括像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等,这些公共服务要尽快地改变供不应求的局面,满足广大居民的需要。

我们不能把一些经济运行出现的系统性问题视为新常态。2015年1月5日我在《人民日报》发布了一篇小文章,题目就叫《新常态是新概括、新认识,不是一个筐》。主要就是讲,第一我们不能把经济下行视为新常态。我们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已经经历了三年多的时间,尽管现在还处在合理的区间,但是继续下滑,就有滑出合理区间的危险性。

对此我们要采取措施,予以应对,实现经济增长的回升。如果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降,一些脆弱环节,比如说像煤炭、钢铁、房地产、中小企业,他们的困难就会凸现出来,就会在国民经济中出现一些风险,特别是会出现一些金融风险,偿债能力不够,到期的债务还不了,会出现这样的危害。

所以,我们不能把经济下行看作是“新常态”。

二、不能把需求不足看成是“新常态”

我们不能把需求不足看成是“新常态”。

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产品过剩、产能过剩是需求不足同一问题的另一面。最近三四年,我们经济运行的主要指标情况,从GDP的增长速度、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固定资产融资的增长速度和出国的增长速度,都是缓慢增长的。

需求不足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原因在什么地方呢?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投资率不断地上升,虽然这30多年有一些波折,但总体来讲是不断攀升的。但是,最终消费率是不断下降的,居民消费率也是不断下降的,居民消费率、居民消费加上政府消费是最终消费。政府消费一般占GDP的14%,这个比例多年保持稳定。

改革开放后80年代初期,我们的投资率只有30%多一点,最高时上升到前几年的49%,这几年仍然在47%和48%之间徘徊。居民消费率由“六五”时期的53%下降到最低点,只有34%,分别上升和下降将近20个百分点。

就是说在整个国民经济的使用结构中,现在我们拿了将近1/2用于投资,用于扩大再生产,仅仅拿了1/3多一点用于13亿人的消费。这样的结构已经到了极度扭曲的状况,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这就必然导致产能过剩和需求不足。

马克思用了毕生的精力研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他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就是生产能力的无限扩张和广大居民支付能力需求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个基本矛盾必然导致生产过剩的危机。

发达国家也从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得到了一些启示,特别是北欧的社会民主党,本来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分支。他们主要采取了两个办法使生产过剩的危机逐步的缓解,直至消除。

一个就是加强经济预测和宏观调控;一个就是推行福利社会。现在他们已经走到反面了,用于社会福利的高度过度,超过了财力的可承受力,出现了这样的危机。所以,现在该他们难受了。如果想延长退休年龄、减少退休金,那么老百姓要抱怨不平,执政党要下台。他们的问题是需求过旺、供给不足;我们的问题正好相反,是供给过剩、需求不足。

看看我们三十几年来走过的路,实际上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走上了一个生产能力无限扩张和广大居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下降这个路子。也就是说,靠高投资、高消耗、高污染来提示高增长,而近年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没有随着经济增长得到相应的增长,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

你们是搞旅游的,搞工业的他们体会很深,现在生产什么产品都很难卖,所以说工业企业面临全面破产。所以,从这个大的利益关系出发,要充分认识需求不足是我们当前的主要矛盾。

我们现在搞市场经济,面对的主要矛盾就是要解决过剩的问题。我们对计划经济下的短缺,过去认识很深刻,通过发展市场经济增加供给,现在商品匮乏这个问题解决了。但是从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目标,到现在只不过才20年的时间,我们对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认识不深、把握不够、研究也不够,特别是对于市场经济下“过剩”这个主要特征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来解决,还没有成熟的经验,没有成功的经验。这就是导致我们这些年经济下沉的根本原因。

对于这种需求不足,咱们不能把它看成是“新常态”,要是看成“新常态”就坏了,那就不可能去研究这个问题,想办法解决这个矛盾。

三、不能通过比数来看“新常态”

我们不能通过比数来看“新常态”。

我们工业生产的出厂价格比数已经连续三年下降。去年12月份,煤炭的价格下降了10%,铁路货运量下降了11%,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的幅度已经下降到1.4%,合理的价格涨幅应当是3%。

所以,从生产资料的价格到消费资料的价格来看,通货减速已经成为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风险,而不是通货膨胀造成的风险。对于这样一种情况,也不能看成是“新常态”。所以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

目前,我们有条件和能力来解决通货紧缩的问题。从财政上来说,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债务占GDP的比例总共还不到40%,在全世界都属于最低的国家之一。欧美国家都百分之一百几,美国已经是百分之二百多,我们还不到40%。所以,这点债务,应当说是很低的。我们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引导扩大内需、调整结构,还有很大的空间。

从货币政策上来看,我们的M2比较大一些。有些经济学家讲,M2跟GDP的比例已经超过200%。我们的M2有126万亿,GDP60万亿,200%多,好像很危险,不能再发货币了。

其实这个数据只看到了一个方面,没有看到另外一个方面,只看到经济的货币化率高,没有看到经济的正面化。我们国家的金融格局就是企业公司主要依靠间接融资,主要靠银行贷款,而资本市场发育不足,通过股票市场来融资比重占得很少。

在发达国家,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例是7:3,就是企业资金的来源70%来源于股票市场等直接融资,只有30%到依靠银行贷款。我们国家是70%是靠银行贷款,30%靠直接融资。

我们股市的总值占GDP的比例也只有40%左右,前几年一直在20万亿左右徘徊,最近的一段时间才刚刚有所上升。就是因为我们的金融格局是依靠间接融资。

在这种情况下,M2多一点就是经济的货币化率高一点,是正常、合理的,是必要的。在经济的快速增长时期,M2的增长速度是经济增长速度的两倍左右,不会有什么差距。

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中国的通货膨胀很严重,我曾经两次到美国去向弗里德曼(音)请教,他是货币学的鼻祖、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搞金融统计学出身的。他通过大量的统计数据告诉我,根据日本、韩国的经验,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M2的增长速度保持在经济增长速度的两倍左右,不会出问题。如果长期高于两倍,就出现通货膨胀了;长期低于经济增长速度的两倍,就出现了通货紧缩。现在看来,这个规律仍然存在,对我们仍然适用。

所以,现在不要听有些人瞎说,经济不能再膨胀了,M2都120多万亿了,还不管货币通货膨胀。在目前,面临通货紧缩的情况下,增发一个货币没有什么危险,不会出现通货膨胀。相反,对于伪增长、扩大利息、调整结构将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那篇小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上还引起了一定的反响,讲了很多不同的观点。所以我认为,不能把经济下行、需求不足、通货紧缩这三个问题,也视为“新常态”。如果视为“新常态”就坏了,我们就不可能把精力用在解决目前经济运行中的问题。

现在亟待解决的两个问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今年的经济部署,提出了五项任务:第一项任务是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把稳增长放在今年工作的第一位任务,或者是主要的任务;第二项是给予新的增长点;第三项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第四项是调整经济的空间布局;第五项是改善民生。

后面这四项工作也是围绕稳增长来进行的。我们有两个思想认识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有效地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经验的总结。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所以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也是“北京共识”跟“华盛顿共识”的一个新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前二十几年,就是在2000年以前的20几年,我们始终在经济的大起大落中过来,隔几年来一次通货膨胀,给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2000年之后,我们总结了这些经验教训,变得聪明一点,当经济偏热的时候,我们适当地踩一脚刹车,控制一下货币的发行和投资力度,给它降降温;当经济偏冷的时候,我们踩一下油门,扩大一下货币的投放,财政上发点国债,来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灵活的货币政策。

这样我们就形成了周期,避免了困扰我们20多年的大起大落。所以2000年之后我们出现了一个长达10年的增长速度,高达两位数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黄金增长期。中国经济经过这10多年的努力,一下子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现在这个经验对于我们增长同样是有效的,在面临着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的情况下,我们实行新一轮的财政政策和灵活的货币政策是完全必要的。所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今年应当是各方面政策比较宽松的一年。

旅游业的发展应该说是一个很好的消息。看看历史上旅游业的统计数据,会看到旅游业是中国经济最典型的晴雨表,哪一年经济好了,旅游人数一下子就增长了;哪一年经济有问题了,旅游人数马上就下去了,这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我们可以把旅游业的发展看成整个国民经济的温度计、晴雨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将对旅游业发展创造一个非常好的政策环境,今年的旅游业肯定会发展得比去年更好。

第二,需要解决产能不足的问题,这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通过市场经济激发了企业个人投资的积极性,加快了经济的发展,建立了各个行业一大批现代化的生产线,产品可以大批量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但是在产品的供应上,没有几个人买,或者只能一部分人买,城里人买,农村人买不起,那么就造成了产能的过剩。要把这个问题作为我们宏观经济所面临的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来进行研究,探讨解决的办法。

马克思用他自身的经历写出了《资本论》,资本主义的基本规律就是生产能力的无限扩张和广大人民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基本矛盾。我们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权利在我们自己手里面,我们怎么能够把这个财富分配得均匀一点,让中低收入人群收入增长得快一些,让大家都有钱买房子、买车,出去旅游,让自己的孩子都享受到好的教育,老人得到很好的赡养,提高生活水平等。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更有条件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要把解决需求不足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来研究、解决。

现在这个问题还没有提上日程,大家还没有意识到这两个问题。我觉得首先从认识上要认识好、把握好这两个问题。

2015年“五大任务”与旅游业的关系

中央经济会议提出今年经济工作的第二个任务,就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电动汽车、新一代互联网、生物工程、新材料、先进制造业等来统领新的经济增长。

还有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是服务业,包括旅游业。这几年,服务业的增长速度很快,2013年我们的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例提高了2.4%,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而第一产业下降了2.2%,第二产业下降了0.2%。如果这个趋势保持下去,再有5至10年时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例就能够达到全世界80个国家的平均水平50%。

尽管这几年增长很快,但是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例也只有38%,这个比例太低了。全世界的平均水平是60. 6%,我们只有38%,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是50%。如果把我们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比例提升到发展中国家的基本水平,就可以新创造1亿个就业岗位;如果要提到全世界的平均水平,那就可以提高1亿多个就业岗位。这样我们农民工进城就可以往服务业方面发展。

但传统服务业,像餐饮、交通、商业等并不低,主要是生产型服务和新兴的服务,像电子商务、物流、会计、审计、咨询、法律、金融、保险等这些行业跟国外有明显的差距。将来发展第三产业的重点是生产型、服务型和新兴服务业。

这些行业需要的从业人员素质比较高,大学毕业生要经过一定的专业训练,不是一个农民工随便来了就可以干。所以,一定要专业人才。

其中旅游业应当成为新增长点,成长空间很大,通过旅游业的成长来带动就业,将会对我们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作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第三个任务,就是转变农业化,主要是推进农业现代化、集约化经营,这样减少成本,提高农业的生产率,为第二、三产业提供更多的劳动力。现在有人说中国的劳动力这种“红利”已经没有了,这个话说了20年,现在农村种地的劳动力还有两亿六千万。

按照现在技术条件,一个劳动力种几百亩、上千亩地,通过农业转变发展方式,搞规模化、机械化经营,可以把大批的农业劳动力从土地上解决出来,转化到二、三产业去,解决二、三产业人工难的问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第四个任务就是调整空间布局。主要是提出三大战略,一个是“一带一路”,一个是“京津冀一体化”,一个是“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是新提出来的,通过跟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把周边国家的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使他们能够搭上中国这列快速前进的“火车”。

像东南亚半岛的一些国家,经济发展很落后。我曾经去过老挝,也曾经到柬埔寨。在柬埔寨沿着湄公河一看,老百姓就住在那个吊楼里边,生活非常简单。湄公河流域水的条件非常好,物产丰富,但就是自己吃吃就完了,弄多了卖不出去。矿产资源也非常丰富。我们把铁路修过去,将来我们的工业品在那里销售,农产品、矿产品、能源等可以运进来,或者就地加工。这样我们实现一体化发展,意义非常重要。

“京津冀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对调整空间布局,带动中西部发展,带动城市郊区的发展,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最后一条是改善民生。除了我们要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扩大消费,还要重点扩大公共服务消费,包括教育、医疗、保险、城市、公路设施、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等等。这个领域现在严重的短缺,供给不足。我们通过实行新的投资机制改革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增加公共服务的能动性。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五项任务,跟我们旅游业紧密相关。

围绕阻碍发展的体制弊端,深化改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点了九个改革重点,第一就是机制的改革。这个审批制度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导致了腐败。所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机制改革放在改革第一位。

我给大家讲个案例,审批制度有哪些弊端?钢铁行业跟石化行业都是原材料行业,钢铁行业是放开的,民营经济介入,现在国有、民营各占50%,发展非常好,全世界第一。钢的生产是13亿吨,占全世界的50%。

前几天我跟人商量,买双皮鞋花2800块钱,一双皮鞋的价格跟钢的价格一样,就是因为竞争降低了成本。现在我们钢铁的品牌、质量、竞争力、成本在世界上都是领先的,打败天下无敌手。

而石化行业的技术比钢铁要简单,工艺比钢铁要简单,由于严格地限制民营经济的介入,导致了这个行业发展低迷。日本、韩国的大宗产品,一多半都进入到中国,而且成本很高,有没有竞争的压力?

如果要有民营经济进入竞争,不改革,不节源增效就活下去,逼着进行改革。美国也一样,本来可以代替一顿钢铁的有机合成材料,能源消耗只有钢铁的1/2,但是由于我们石油化工行业没有发展好,产品的成本高,就带来了宏观上GDP能源消耗过多。所以现在降低单位GDP的能源消耗,主要是这两个大户,要加快深化改革,要加强发展,就要有民间资本进入。

第二个投资体制重点改革。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的发展主要是推行政府和企业合作的模式,吸引民间经济进入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政府部门服务、资本市场、民营银行准入、对外投资体制,都要作为今年改革的重点。通过这些改革将会实现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既促进今年经济增长,同时也能够在转变发展方式上,迈出重大的一步。

新常态下的旅游业发展机遇

对于新常态下的旅游业发展这个问题,我是外行,李局长(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的报告里面都讲了。我作为外行说说,供大家参考。我认为在新常态下,旅游业发展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机遇。

第一,发展旅游业意义重大。旅游业是一个带动力比较强的行业,比如说我们招商引资,发展投资贸易关系,首先从旅游业起步。人家来旅游看了看你的环境不错;再来一次考察一下投资环境,最后才决定在这投资。

旅游又是传播文明的一种手段。过去西安老百姓穷得很,到处吐痰,养成习惯。现在来的外国人多了,看看兵马俑,一看见外国人那么讲卫生,逐渐自己就变了,丑陋的习惯慢慢开始改变。所以旅游是传播文明的一种方式,带动力很强。

第二,旅游是一种扶贫手段。2008年我们总结改革开放后的十八个发展典型,其中有一个旅游业典型,就是丽江。我曾经带了调研组在丽江住了一个礼拜,总结丽江发展旅游业的经验。丽江的发展在改革开放以来走了很多弯路。改革开放以前,搞农业,毁林开荒,水土流失。后来乡镇企业生产东西卖不出去,运距又很远,垮掉了,白花钱了。

后来贺志强省长决定,要把旅游业作为云南的支柱产业,借助丽江地震重建的机会和扶持资金发展旅游业。现在丽江的旅游给人的吸引力越来越强,游客的数量超过了西双版纳的游客数量,人们去了一次还要去。

特别是两个旅游文化品牌,我印象特别深刻。一个是“纳西古乐”,一个是“丽水金沙”,凡是到了丽江的人,必定要看这两个演出。“丽水金沙”实际就是武汉一个人在深圳当警察,后来不干了,跑丽江去创造了这个东西,长演不衰,演了好几年了,真是好看。所以,丽江那个地方老百姓很富,住着小楼。

所以,旅游业可以是扶贫一个重要的抓手,发展旅游业的潜力巨大。我们的山水、文化都可以是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现在旅游业占整个居民旅游消费的支出,占中国居民消费支出的20%多。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旅游业消费支出应当占到整个消费支出的1/4左右,吃穿住占1/4,住房占1/4,旅游占1/4,文化教育、医疗占1/4。按照这样一个标准,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第三,大力开拓国内的旅游市场。各个省都有自己独特的资源,我觉得首先是把国内的旅游业搞好,特别是今年我们要增加消费,旅游的消费是一个重要的作用。

第四,要加强促进旅游人的文明教育。最近我们不断曝出中国出国旅游的人在世界上各种不良行为,有照片,有新闻报道。我想我们旅游,特别是出国旅游的每一个人,都要成为中华文明的使者,把中国文明、中国道德、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风貌、中国讲礼仪等这种优秀的文化传统传播到全世界去。中国每年出去的1亿人,对中华文明进行宣传,这个做大做好了不得了。我觉得这件事落在我们旅游局肩上。

第五,大力推进依法治旅。90年代的时候,我曾经到新加坡去专门考察他们的旅游业,有一条给我印象很深。新加坡有一个法律规定,凡是游客投诉被新加坡当地商人坑蒙拐骗了,受欺负了,政府出资让你打官司。如果打赢了,除了赔偿你的损失,往返的费用给你报销。还有一条,就是把商人的经营执照永远吊销,一辈子再也不能干这一行。新加坡有这条政策,所以人们到新加坡旅游比较放心。

我想依法治旅,能不能从法律上搞出一些严格的规定,叫外国人到中国来放心,这样有利于我们扩大中国的旅游市场。我觉得旅游业像李局长说的要建立行业自信、产业自信、事业自信,应当建立这样一个自信。现在我们外汇4万亿美元,去年年均GDP接近7000美元,出国旅游的人数超过1亿,而且还在迅速增加。再过十年八年,到全世界的每一个旅游地都是中国人。

汉唐那个时候万国来拜,那种景象可能会出现,全世界的人都希望到中国来看一看,那时候才是我们旅游业发展的真正黄金机遇期。我想会在今后10年到20年出现,因为根据我的计算,我们人均GDP到2022年可以达到12000美元,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到那个时候,旅游业发展会更好。

所以,中国旅游业充满很大的发展空间,是一个朝阳产业!

(本文编辑整理/摄影 孙小荣 凤凰网旅游频道主编、凤凰城市与旅游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特别声明:本图文为凤凰旅游独家稿,若引用、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郭小璇]

标签:新常态 郑新立 旅游业 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 旅游 凤凰旅游

人参与 评论

网罗天下

凤凰旅游官方微信

48小时点击排行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