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2015年贵州旅游业发展总思路:着力45项重点任务


来源:中国网

人参与 评论

中国网1月30日讯 记者从贵州省相关部门获悉,贵州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提高旅游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贯彻落实全国旅游业发展“515战略”,加快构建“快旅慢游”服务体系,培育旅游经济增长点,着力推进旅游产业化,与时俱进打造旅游发展升级版,全面完成十二五旅游规划目标,建成旅游大省并向旅游强省迈进。

中国网1月30日讯 记者从贵州省相关部门获悉,贵州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提高旅游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贯彻落实全国旅游业发展“515战略”,加快构建“快旅慢游”服务体系,培育旅游经济增长点,着力推进旅游产业化,与时俱进打造旅游发展升级版,全面完成十二五旅游规划目标,建成旅游大省并向旅游强省迈进。

发展目标:

接待游客3.5亿人次,同比增长17%;力争接待入境游客突破100万人次;确保旅游总收入达到34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0%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9%左右。

重点任务:

一、着力推进旅游综合改革

1.理顺旅游景区体制机制,组织开展国有及国有控股旅游景区大普查,尽快摸清底数、厘清症结、建立台账、对症下药,全面完成国有及国有控股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引进社会资本进行战略重组,构建混合所有制主体。

2.加快改革试点各项工作,督查指导29个省级旅游业改革试点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高层推动,主动对接相关部门,切实找准适合本地本单位的改革路径和运作模式,尽快完善方案、落实行动、见到实效。

3.及时总结推广百里杜鹃等试点改革经验,着力推进景区建立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中心,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为重点的现代企业制度。

4.对2014年国发31号和省发3号文件的贯彻落实情况回头看。制定旅游业改革配套支持政策,建立改革实施效果评价体系。协调推动把支持旅游产业和惠及旅游企业发展的财政金融支持、税费减免、供地政策等落实到位。

5.加快推进设立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推动各级政府完善旅游行政管理体制,力争实现市州旅委设立全覆盖。

二、着力构建“快旅慢游”体系

6.解决好“行”的问题,提高交通接驳能力,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支持推动环梵净山、沿赤水河等区域建设旅游公路,围绕高速公路、高铁站点和干、支线机场,规划建设游客中心、旅游汽车租赁网点、停车场、汽车营地,实现交通节点与景区景点的互连互通。

7.进一步完善重点景区内部交通体系,联合交通部门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具有旅游综合服务功能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将省际边界服务区打造成为“多彩贵州”形象展示和自驾游集散中心。

8.培育自驾游规模经营主体5户以上,把自助自驾游服务纳入“智慧旅游云工程”建设内容和地方智慧旅游建设项目。

9.解决好“住”的问题,研究制定扶持引导政策,加快推动实施一批精品客栈、主题酒店建设工程,并纳入招商引资和100个旅游景区项目重点支持,引进一批品牌酒店连锁企业和专业团队在我省落户。对新建饭店业态、规模、档次、选址等加强规划引导,优化提升住宿产品层次。

10.解决好“游”的问题。以高铁高速为轴线,优化旅游产品业态布局,把景点连成线路,线路建成产品。以“车窗风景线·多彩贵州游”为主题,推出高速时代特色旅游产品。加快开发提升生态观光、休闲度假、避暑养生、文化体验、户外运动、修学旅游等慢游产品体系,推出覆盖全省、带动全域、延伸周边的休闲度假精品线路,让游客尽享多彩贵州之美。

三、着力打造100个旅游景区

11.抓服务配套,认真总结100个旅游景区建设的成绩和经验,查找不足和差距,用问题导向落实景区建设规划,着力解决接待设施不配套、不人性化的问题,围绕景区智能系统、旅游交通、旅游厕所,停车场、游客中心等基础设施,加快重点景区综合服务体系建设。

12.创新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放大效应,100个旅游景区建设补助资金向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倾斜。协调相关部门进一步落实和加强项目土地、金融、财政等政策支持。

13.抓平台推进。充分用好“4个抓手”,强化规划审核和管控,依托重要假日和重大活动推出新景区、新项目,推动建立市州全覆盖的旅发大会机制,让大会成为打造景区升级版的强力推手。

14抓督查推进,完善“月通报、季督查、半年观摩、年终考核”的工作机制,半年启动一次进退调整机制,坚决淘汰雷声大雨点小、“吃老本”、“等靠要”的项目。建立旅游观摩机制,通过多领域、多形式的观摩活动借鉴经验,寻找差距,找准路径。

15.引导专项资金向示范景区倾斜,力争全年旅游固定资产投资240亿元,推动创建一批省级旅游度假区,并积极申报国家旅游度假区,力争建成并推出20个新景区,新增10个左右4A级以上旅游景区、1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10个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四、着力深化产业互融互通

16.树立融合观,在“融”和“合”上做文章,在“深”和“实”上下功夫,引导相关产业围绕旅游消费市场转,把一般资源变成旅游资源,让资源变成产品,变成业态,变成产业链。

17.完善互融互通顶层设计,认真谋划未来五年全省旅游业发展思路、目标和举措,高起点编制贵州旅游发展“十三五”规划、《贵州生态旅游发展战略规划》。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珠江旅游经济带重大战略机遇,力争更多重点项目纳入国家规划。

18.推动以旅游业为主导的市县探索编制综合性发展规划,统筹关联产业发展。在旅游资源富集的地区,重点围绕旅游业发展需要,探索“多规合一”的规划方式。支持旅游后发地区把旅游业纳入相关行业的“十三五”发展规划中。

19.形成互融互通常态机制,依托5大产业、5个100、六项行动计划、生态移民、扶贫攻坚等无一不是出旅游生产力的载体,通过资源整合、规划衔接、项目实施等途径,拓展旅游产业要素,形成景城、景乡、景产统筹互动新格局。

20.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对接,通过旅游业态进入实现共同拓展市场的目标,高起点推进一批户外休闲、健康养生、体育旅游、修学旅游、科普旅游等产品建设。

五、着力筹办第十届旅发大会

21.带动景区格局升级,以“美丽乡村游”为主题,创新制定大会筹备方案,整合黄果树、龙宫和屯堡旅游资源,做好主会场、观摩景点基础设施重点项目整体布局,下功夫把大黄果树、“大屯堡”景区打造成真正的龙头品牌。统筹提升安顺市景区景点建设和运营水平。

22.带动综合服务升级。结合安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同步推进第十届旅发大会筹备工作。统筹实施景区建设、乡村旅游、交通设施、智慧旅游、配套设施、标准化服务提升工程,突破酒店接待薄弱环节,一批新酒店投入运营。

23.带动管理体制升级。尽快出台《关于支持安顺市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推动黄果树、龙宫、大屯堡三个景区一体化规划、一体化建设、一体化管理,下决心在旅游管理体制机制上取得创新突破。

六、着力开拓入境旅游市场

24.紧紧围绕目标市场做文章,盯住港台、日韩、东南亚一级市场和欧美等重点远程市场,联合民航部门培育开通国内国际旅游航线10条以上;在境外重点客源地设立贵州旅游营销中心,与日本平和观光、韩国东方航空、新加坡中欧航旅等境外大型组团社共同包装营销贵州线路产品,培育入境市场增长点。

25.与台湾业界合作办好“台北美食展”,与海旅会台北办事处联合办好“台湾学子赴黔游学”活动;把高铁市场延伸到港澳,通过系列宣传促销,继续扩大贵州在香港的宣传推广。

26.在塑造贵州国际旅游形象上下功夫。推动航空、酒店、景区、旅行社、旅游车队等涉旅企业联手推出捆绑优惠措施。发挥“贵州旅游文化大使”桥梁作用,围绕“一路一带”策划组织好省领导率团赴韩国、欧洲、港台等境内外重点客源市场的宣传推介活动,完成境内外旅游市场促销10场以上。

27.在海外facebook等主要社交媒体及全球最大旅游网站TripAdvisor建立贵州旅游官方帐户,搭建运营英、日、韩等多语种贵州旅游网页。

28.在培育入境旅游经营主体上增投入,研究编制入境旅游市场营销三年行动计划,推出实施入境旅游奖励政策与实施办法,从旅游专项资金中预算专门资金对开拓国际市场有贡献的企业实施重奖。

29.参与入境游客二次分配,依托贵广、沪昆高铁和渝新欧国际铁路等通道,加强与主要入境游口岸城市的联动与合作,打造“一程多站”式国际旅游线路,力争入境旅游市场实现12%左右的增长,签订一批旅游投资、市场合作、涉旅产品开发合同项目。

七、着力加快乡村旅游发展

30.发挥品牌示范效应,以开发“美丽乡村游”特色产品为目标,全面实施《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建设行动计划》,争取世界旅游组织支持举办乡村旅游国际论坛,筹办贵州山地生态国际旅游节、美丽乡村旅游年主题活动。

31.推动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向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倾斜,开发建设、升级改造10个农业、体育、民族文化、扶贫开发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乡村旅游示范点。

32.推动产品转型升级,依托我省传统文化、耕读文明、田园生活,统筹扶贫、生态移民、交通水利等项目,提升完善乡村旅游规划、布局和建设,支持各地开发酒庄、茶庄、药庄等特色产品,促进乡村旅游由观光式向体验式转变。

33.加快完善工作机制。把乡村旅游作为精准扶贫、产业扶贫的重点,建立“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部门服务”的旅游扶贫工作新机制,对纳入国家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的517个村寨实行建档立卡、跟踪服务,形成资金整合、政策配套、产业支撑的乡村旅游扶贫格局。

八、着力推动智慧旅游和人才建设

34.加快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支持行业主体融入互联网市场,强力推动我省智慧旅游城市、景区、和企业建设,加强与通讯运营商和阿里巴巴、京东、百度等旅游电商的合作,加快旅游集散地、机场、车站、景区、宾馆饭店、乡村旅游扶贫村等重点涉旅场所的无线网络全覆盖。

35.建立旅游与涉旅部门数据共享、互联互通机制,推进以电子门禁闸机、监控监测管理、公共信息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等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系统建设,重点打造黄果树、梵净山、荔波樟江、西江千户苗寨等10个以上景区智慧旅游平台。

36.确保“云上贵州·智慧旅游云”投入运营,进一步探索大数据在旅游行业运用的商业模式,加快以大数据应用为支撑的智慧旅游建设,基本建成以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经营管理和电子商务为核心的“多彩贵州智慧旅游云”。

37.加快涵盖旅游产品推广、个性化服务预订、产品预售结算、实时信息查询、旅游车辆调度、讲解导览、容量监控一体化的智能服务体系建设,利用大数据平台建立景区、饭店、旅行社等行业发展景气指数体系。

38.加强人才智力支撑,开展“旅游专家基层行”活动,与省委组织部联合举办党政分管领导、旅游局长培训班,实施旅游经营智力引进和人才自培战略,积极引进品牌管理公司和专业团队参与酒店、景区等旅游实体管理。

39.举办中小型旅游企业与人才供需见面会,推动建立旅游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定向订单式培养的新机制,探索建立本土旅游人才就业激励机制,利用“东盟教育交流周”平台,促进我省旅游院校参与旅游人才国际合作交流。

九、着力强化旅游行业治理

40.深入推进依法治旅兴旅,争取人大及法制部门支持,开展《旅游法》实施情况监督检查,推进省级相关旅游法规立、改、废工作,力争年内完成《贵州省旅游条例》的修订。

41.继续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做好旅游景区、旅游餐饮、特色酒店、家庭旅馆、购物场所、高速公路休息区等服务标准在全省的推广应用。

42.宣传贯彻国家旅游局最新出台的商务旅游示范区、自行车骑行游、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等标准和规范,做好第三批国家级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

43.严肃整治旅游市场秩序,建立旅游市场秩序督办督查、综合评价和警示退出制度,加强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诚信经营和旅游者文明出游的管理教育。

44.建立旅游服务质量舆情监测、评价分析和游客意见收集反馈机制,对整改不力的A级景区、星级饭店、旅游车队等旅游企业启动降级和退出机制。

45.增强全社会安全意识。进一步强化旅游安全宣传,建立健全景区流量调控机制和旅游安全预警系统,加快旅游紧急救援体系建设,定期组织旅游安全检查,加强高风险旅游项目和大型旅游节庆活动的安全管理。(伍策 若曦)

[责任编辑:郭小璇]

标签:旅游 景区 旅游市场

人参与 评论

网罗天下

凤凰旅游官方微信

48小时点击排行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