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榕江:农家巧妇借力非遗闯市场


来源:人民网

人参与 评论

两名正在制作刺绣工艺的苗家姑娘。张爱华摄 榕江县塔石瑶族水族乡乌吉苗寨制作蜡染的苗族姑娘。黄万鑫摄 乌吉苗寨,一位苗族妇女正在指导自己的女儿学习传统织布工艺。黄万鑫摄 一名苗族妇女正在制作蜡染

两名正在制作刺绣工艺的苗家姑娘。张爱华摄

榕江县塔石瑶族水族乡乌吉苗寨制作蜡染的苗族姑娘。黄万鑫摄

乌吉苗寨,一位苗族妇女正在指导自己的女儿学习传统织布工艺。黄万鑫摄

一名苗族妇女正在制作蜡染工艺。黄万鑫摄

一位苗族妇女在展示自己设计和制作的蜡染作品。张爱华摄

侗族服饰雍容华贵,苗族刺绣、蜡染精美绝伦;宰荡侗族大歌如清泉般缓缓流淌。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榕江县,当地农家妇女正巧借非遗魅力,联姻市场,将艺术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走上致富门路。

初秋的榕江,秋高气爽,天色湛蓝,在榕江县塔石瑶族水族乡乌吉苗寨,苗族妇女能手袁仁芝的家里犹如一座小型加工厂,侄女、妹妹、加上自己的女儿、老公全都加入制作蜡染、刺绣苗族百鸟衣的行列。同样在乌吉苗寨移民新区龙凤绣加工坊,苗族妇女吴老巧一家也正在制作蜡染画,家里摆满了传统工艺制作的蜡染布匹、刺绣成品、百鸟衣。

“现在整个寨子的男男女女都不再外出务工了,在家里制作我们民族的传统服饰、蜡染布匹和刺绣,每年都有好几万元的收入,基本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吴老巧高诉笔者,在乌吉苗寨40多户苗家,每年仅手工制作的蜡染、服饰收入都有近80万元。

在兴华乡摆贝苗寨,村妇女主任姜老本是有名的刺绣和蜡染能手,光她制作的苗族服饰每年都有5万元的收入,团结在他身边的苗族妇女们自由组合成了民族服饰加工合作社,将本民族的传统工艺、传统文化通过自己的巧手传出国外,换回了红彤彤的人民币。

人来人往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三宝侗寨内,民族服饰、手工艺作坊比比皆是。当地农家妇女坐拥非遗富矿,面向海内外客商和游客做好服务,每年每家服饰出租、服饰加工作坊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

栽麻乡宰荡侗族大歌唱响了世界,在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一饱耳福的同时也催生了一大批“歌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胡官美领队,村内组建了20余支侗族大歌队伍,除了外出传歌,村里的侗族大歌队随时都可以整装接待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妇女们清甜的歌声打动了游客,也为自身带来了受益,唱歌让她们钱袋子鼓了,生活更加富裕了。

拥有众多“非遗”项目的榕江县,积极引导和带动当地少数民族妇女依托自身优势发展手工作坊,对条件成熟的合作社、手工作坊引导她们申报微型企业,同时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做足非遗项目文章。

苗村侗寨的妇女姐妹们正立足自身优势,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大力将民族文化产品与市场相对接,实现了在家门口创业的梦想。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姜千蕊]

标签:非遗 保护 城镇化 旅游 凤凰旅游

人参与 评论

网罗天下

凤凰旅游官方微信

48小时点击排行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