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接时代下的旅游新价值之一:
社群经济兴起促成游客间的连接

201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提出要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加快建设光纤网络,大幅提升宽带网络速率,发展物流快递,把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搞得红红火火。同时要求,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无论是“三网”融合,还是“互联网+”,旅游行业在当前的互联网浪潮冲击下,说到底是游客之间、游客与景区之间以及景区内部之间的连接,我们将这些要素间错综复杂的连接称之为旅游大连接,这种连接有其纵深性,内涵是丰富的,外延是无限拓展的,这就需要在此大连接背景下对旅游进行重新定位与思考。 

社群旅游现象: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首先是游客间的连接,主要表现为社群经济下的休闲旅游新形态.

在天猫最新的广告词中有这样一句话:“朋友,来自收藏同一条裙子的人”。基于同一个爱好、同一种追求而聚集起来的人,在现代社交网络的聚合下,共同去追求自己的所想所求,这就形成了一个个或大或小的社群,并通过自己分散化、个性化、动态化的消费去影响社会的新时尚和新方向。

在这种消费背景下的旅游也是如此,旅游中,游客会更加追随自己的内心。

举个现实旅游消费的例子,现在的出行场景是这样的:一群有同样旅行追求的人会结伴去某个知名或者不知名的地点旅游,去走某条特定的线路。在这之前他们会在QQ群或贴吧里制定好出行计划,在穷游或蚂蜂窝上查阅目的地的攻略和评价,在携程或团购网站上预定好房间,在旅游网站上定好打折的门票,在滴滴快的上订车,在美团大众点评上定餐,甚至出行中会有定制好的彩旗和标语,在旅行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精彩瞬间发到微博和微信。

从流程方面讲,一些都很自然顺畅,在这里车是拼来的,人是自由聚合的,场景是随心设定的,没有导游无趣的介绍和消费引导,旅游中不存在所谓的二次消费,因为整个过程中就没有旅行社的身影,不过在旅游的过程中却可以混在一些导游的后面听听讲解。

从主体方面讲,在整个旅游场景中,游客真正成为中心,一切线路随他们的喜好而随时调整,一切景点随他们的心情而决定是去是留,他们的决定不依据任何所谓经典的旅游线路,不听任导游的一味讲解,行程根据内部的讨论以及网络信息的查找。 

社群旅游本质:一种回归本性的体验

社群经济就是人性和人本的回归,传统旅游的组织方式磨灭了人的感情释放,僵化了游客的组织形式,也淡化了目的地文化的独特性,造成了游客的体验差、对景区的评价差、出游的性价比不高的状况。

而在社群经济中的旅游行为,是基于共同的爱好和消费,因而出行没有广告推广,更多的是游伴们感情的交流,以及对目的地的体验和评价,分散但传播性强,主观但能形成更大影响,旅行真正成为游客抒发感情的载体。在整个旅行中,景区或线路是否具有亮点和地方特色,是否具有吸引力和人格魅力,成为社群人员选择的第一诉求。

这种源于社群个体的发自内心旅游取向,使游客与游客、游客与景区利用现代的社交手段进行了深度连接,并在这种连接中使旅行感性化、产品体验化、景区过程化、品牌人格化。于是,游客变了,不再由一个个的旅行团组成,而是一群基于共同兴趣的人组成的社群;组织形式变了,一切都是自发组织的,零散、自由、随性;消费方式变了,一些真正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都会受到更多的欢迎,在线支付、快递邮寄成为趋势;出行方式也变了,请一位更了解当地情况的司机师傅或居民当导游的体验当然要强于一个职业的导游,这也可以通过特定的应用来满足此类需求。

旅游的社群经济在整个旅游体验中也不断伴随着分享经济,将自己的旅行瞬间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和微博,以至于整个社群不断扩大。旅游社群的价值链在这种分享中不断扩大:社群组织—旅行—分享—更大的社群,象滚雪球一般,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进而影响整个旅游消费。

社群经济时代的到来,势必会改变游客的出行消费方式,进而改变旅游企业行销产品的方式,以及消费者与企业间的互动关系。旅游社群是真正以游客为中心、以游客喜好为引导、以游客体验为目的的新型组织形式,其中,旅游产品是社群的引爆点,旅游社群要依托于旅游产品的深度体验、产品原生态和品牌性来刺激旅游经济。

社群经济主体是游客,但其组织者却可以是景区、旅行社、旅游网站,抑或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个人,这类组织下的社群经济有着更大的想象空间,尤其是在旅游产品设计和旅游线路的规划方面有着更多的优势,不过这样的社群就是另一种组织和游客之间的连接了。社群组织者充当着自媒体的角色,引领者旅游的时尚和前沿,要尽量避免传统旅行社出现的那些弊端,充分尊重游客的自由选择和爱好,充当旅游体验的引导者,而不要成为破局者。

社群经济下的游客连接,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回归性思路,就是回归到游客的真正需求和渴望,回归人性化的场景体验,这就需要景区在游客的行为分析上下一番功夫,这一话题,在我的下一篇文章《大连接时代下的旅游新价值(二):景区口碑效应强化游客与景区间的“粘性”》中阐述。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专栏作者
原群

原群

北京江山多娇规划院院长,中央党校研究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旅游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情景规划理论发起人之一,成功主导全国20多家创建5A景区。著作论文《中国旅游三大误区》、《中国旅游三大怪圈》、《旅游规划六大误区》、《市场呼唤情景规划》、《创新•旅游规划之根本》、《大型实景演出是天堂还是陷阱》等。

联系我们

电话:010-60675283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启阳路4号中轻大厦16层
联系邮件:caoxj@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