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看旅游系列之三
中国旅游商品之“殇”

旅游商品,在旅游产业链中是不得不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满足旅游者购物需求和传播旅游地形象的双重价值。中国地大物博,960万平方公里,56个民族,地质形态丰富孕育无数地理标志性的物种,历史悠久民族各异汇集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性文化。

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国家,旅游商品这个产业却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旅游业发达国家,旅游商品收入平均占到旅游总收入的40%至60%,国际平均水平也有30%,而我国旅游商品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平均为23%,即使是旅游业比较发达的海南省也是长期徘徊在10%-20%左右。这些数据现状的背后,是让无数令游客反感,更让经营者头痛的问题。如,地域性逐渐消失,复制品、伪劣品横行天下,缺乏特色等。

我们知道,任何现象的背后都离不开社会经济背景,旅游商品何以如此之殇,我们就从社会时代背景说起。

“需求之殇”:个性化的需求,遇到量产的商品

中国旅游发展了三十余年,在消费升级时代下,从观光时代升级到消费升级时代。不同时代有不同旅游特色,观光旅游业在发展进行升级,旅游商品起步晚,在中国的旅游商品还没有兴起,还在探寻的时候,就迎面遇到了消费时代的变革与升级。就好似我们要从三年级直接跳级到初中一样,而且在跳级的过程中还要创新,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85后以及90后是极具个性化的一代,自己本身就是极具创意的创意家,我就想要杯子上面印上我的名字。可是为了压缩成本,量产不可避免。

“地域之殇”: 买得到的商品,体验不到的文化

俗语讲,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同样的,一方水土,也孕育着一个地方独有的文化特色。旅游商品就是地域文化特色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地方文化的凝聚与表达,而地方文化也赋予了旅游商品生命意义。

专家讲到,网络上下单买到的商品,已经失去了旅游商品本身的定义,严格意义上不算旅游商品,但是网络的方便以及便宜的价格,让人不忍拒绝,趋之若鹜。

万能的淘宝网,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买不到,这个中国最大的商品帝国,全国各地各具特色的商品均汇聚于此,从特色美食到特色工艺品等等,一应俱全。与此同时,菜鸟物流的建立,加之顺丰集团重资进军生鲜物流,以及专营特色商品的电商,如沱沱工社,本来生活网等等,全国各地的各类特色食品,甚至鲜活食品,24小时就送到你的家中。无需你山重水复的遥远,更无须旅行途中劳人劳神的携带。无论从哪里带回来的商品,淘宝上总能找得到。于是,旅行购买携带旅游商品越来越少。

同时,由于景区租金贵,商家普遍存在溢价现象,景区内商品奇贵无比。大家似乎已经有了一个共同的习惯,拍照,上网下单。于是,旅游商品的地域性逐渐淡化。互联网便宜又方便,它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成为抑制地域景区旅游商品收入的重要因素。

“利润之殇”:成本终究是硬伤,商人趋之若鹜

无论你在那个城市的景区,你都会发现,旅游商品种类款式几乎类似,走到哪里都一样。因为所有这些旅游商品,它们共同的妈妈,叫做“义乌制造”,它们都有一个同样的标签“Made In YIWU”。 为什么是义乌?很简单,量大,生产环节极致优化,成本低。

义乌,世界小商品城,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权威机构确定为世界第一大市场。 单就某一款产品,就垄断了某一个国家或者某几个国家此类商品的全部产量,如此大的产量,多年的经验,商人们已经在设计、建模、打样等细节都优化到了极致,成本也就大大降低。

而在景区经营旅游商品的商家,首先自己不是手工艺人,更不是商品制造商,而只是售卖商品的商人,唯一的指标是利润。如果自己去研发商品,要经历研发、设计、生产,单就生产这一个环节就要经历建模、改模、打样等等工序,人力物力时间成本耗费巨大,同时游客需求不断变化更新。最终,大部分的商家选择了直接去义务进货,成本低,经营简单。

“创意之殇”:创意输给了生意

这是一个山寨的年代,中国是一个不尊重知识产权的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部健全,山寨就成为了创意杀手。民族手工艺品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其艺术表现和文化内涵各不相同。旅游商品的设计要创意新颖独特、便于携带、时尚性强,不断挖掘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传统工艺与高新技术有机结合,传统与替代材质相互运用,又易被旅游者喜爱。在诸多条件下创意出来的旅游商品,也许第二天复制品就出来了,而且还比你更便宜。创意在生意面前,显得那么不堪一击,那么无力辩驳。

“手工艺之殇”:精湛的手工艺挑战机器

工艺性和技术性,是保持本土特色、发扬优秀民族文化的核心,也是产品符合国内外技术质量标准和安全标准的关键所在。很多具有价值的工艺在坚守着传统工艺的阵地,但是很多工艺的秘方继承者寥寥无几,有的正在从现代社会中流失。

有一个现象,曾经真的刺痛到我。2014年初,我走遍整个海南省,对海南省全域旅游商品做了调研,其中黎锦是海南比较有代表性的手工艺品。在五指山我们见识了黎锦学校的手工艺人,一件简单的挂件,就要耗时一个月,售价大约在2000元左右。一件黎锦的龙被,这个耗时一年到两年,售价十万块,购买者寥寥无几。

2012年在ELLE杂志上无意中看到一篇文章《中国之美,让世界看见》里面报道了中国传统的手工艺、扎染、苏绣、织锦。高手在民间,这些手工艺人,技术之精湛不亚于甚至超越国际一线大牌的设计师。以苏绣为例,文化古城苏州,素有“人间天堂”之称,在这优美环境里孕育出的苏州刺绣艺术,亦早已闻名于世。单从苏绣针法上就分为齐针、散套、施针、虚实针、乱针、打点、戳纱、接针、滚针、打子、擞扣针、集套、正抢、反抢等四五十种,这些手工艺人们在过去的时光里,以他们精湛的手工艺名利双收。

而如今,这些传统手工艺的老妈妈,有的进城当保姆,有的天桥下帮人缝缝补补。问之为何,为了挣钱,一位资深的苏绣技艺大师说,秀一件作品,最少一个月,稍微大一点的作品要几个月,而出一件精品,至少一年,挣的钱却还没有当保姆挣得钱多。如今在工厂一件机绣产品,只卖几十块甚至几块钱,哪里能够拼得过。大部分的游客不在乎是否机绣还是手绣,只要好看即可。顿时觉得很心痛,在效率面前,手工艺人似乎已不属于这个时代。

旅游商品,机遇与而挑战并存,本问提出的这些无可奈何的现象,我称之为,旅游商品之“殇”。下篇文章,让我们重拾希望,共同探讨旅游商品之突围之道。

(本文作者庄萍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院市场经理,专注于旅游规划与互联网模式的融合,整合落地/特别声明:本图文为凤凰旅游独家稿,若引用、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专栏作者
庄萍

庄萍

85后,7年互联网从业经验,先后就职于北京锡恩咨询集团媒介经理;中国金融网品牌总监,房龙网北京公司总经理,赶集网KA市场经理。现任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院市场经理,专注旅游规划与互联网模式的融合,整合落地。

联系我们

电话:010-60675283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启阳路4号中轻大厦16层
联系邮件:caoxj@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