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由中国旅游研究院主办、浙江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协办的《旅游业发展的浙江模式》课题成果发布暨浙江旅游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江,国家旅游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刘金平,国家旅游局司司长刘小军,中国旅游协会秘书长刘志江,中国旅游报社总编辑高舜礼,省旅游局局长赵金勇,省旅游局副局长许澎,杭州市旅游委员会主任李虹,遂昌县委书记葛学斌等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主持。国家旅游局相关司室、浙江省旅游局有关部门负责人、中国旅游研究院等社会各界专家及媒体40多人参会。
会议发布了《旅游业发展的浙江模式》报告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浙江省旅游业发展状况、浙江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经验和管理方法,探讨了在各省市普遍重视旅游业发展的背景下,浙江省旅游业对未来发展的谋划,交流了中国旅游研究院对《旅游业发展的浙江模式》课题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思考。
会上,省旅游局局长赵金勇介绍,“十一五”期间,浙江省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7%,2010年达到3313亿元,相当于全省GDP12.2%,相当于服务业增加值的28.2%,旅游投资达到2900亿,是“十五”期间的4倍。其中,民营经济占全省旅游投资70%以上,90%以上的酒店、餐馆、旅行社都是民营投资。赵局长特别提到浙江东阳的横店影视城,2010年旅游接待人次超过800万人次,成为全国第二批5A级旅游景区,成为名副其实的“东方好莱坞”,从30年的一无所有,到无中生有,到繁花似锦,走出了一条市场化创新发展的光辉之路。
在听取浙江省旅游业发展状况、主要经验和管理方法等有关方面介绍后,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江高度肯定了“浙江模式”。他说,“创新”是浙江模式的关键,也是贯彻落实国务院41号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尊重旅游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地方旅游形象、旅游市场推广、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标准化引领、旅游企业培育和旅游公共服务中的主导作用是浙江模式的核心。浙江模式的经验对全国旅游业的发展将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国家旅游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刘金平在讲话中也充分肯定了浙江模式的精髓是“一好二强三高”。他希望浙江省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作出更多更好的探索并设立更高的未来目标走在世界的前列。
据悉,《旅游业发展的浙江模式》一书共计368千字,正文分为14章,包括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历程、市场基础、主体培育、政府调控、管理体制创新、产品开发、市场营销、旅游与城市的一体化、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产业融合、区域合作、人才支撑等内容,涉及了浙江旅游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浙江省是我国国民经济和旅游业都居于领先地位的地区,对其发展经验的梳理对于全国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这也是中国旅游研究院首部针对具体区域进行研究形成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