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文化三馆”免费开放意义非凡 合肥市民欢呼雀跃

2011年03月26日 15:54
来源:国家旅游局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百姓观展 国家“买单”

“早春二月,虽然还看不见春意的到来,却迎来了‘春天’的好消息。”家住在大蜀山下的退休老人陈国发站在合肥市图书馆的大门前,用诗一样的语言表达着自己的心情。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免费开放”的挑战,合肥图书馆正在进行紧张的闭馆改造。陈国发老人从家赶来没能借到书,可是脸上却没有丝毫的不满和沮丧,“虽然两个月都会借书不便,可是一想到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都能自由出入,黄昏之年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心情就很激动! ”

高兴的不仅仅是陈国发这样的老人,还有全国的普通民众。 2月10日,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对外宣布:2011年底之前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

“这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件! ”安徽省图书馆业一资深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评价。他告诉记者,这一“国家行动”对于每一个普通公民来说,免去的虽然只是区区一年20元的办证费等“零星碎小”的费用,但其意义是让我国公共文化机构真正回归公益,从长远来说,会提高整个国民的文化素养。

“我省正行动迅速地推进各项准备工作,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已初拟完成,年底前所有相关公共文化机构将会按期实施‘零门槛’。 ”安徽省文化厅社文处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据悉,全省“三馆”免费开放工作会议有望于四月中上旬召开,会上将向社会各界“揭晓”实施方案。

各个公共文化机构正以何种姿态迎接“免费时代”的到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列入“免费开放”名单中的公共文化机构均已在积极谋划和筹备。 “5月闭馆改造结束后,合肥市图书馆有望实现智能化管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会有‘质’的提升。”合肥市图书馆副馆长李永钢告诉记者。改造后,合肥市图书馆将实行开架借阅,同时运用摄频技术,每本对外借阅的图书将被安装上芯片,这个芯片相当于跟踪器,读者查找图书变得简单轻松,图书管理员也能轻松“追踪”到错放位置的图书。同时增加自助借还机等现代化服务设施,读者可快速自助借还图书、自助办理借书证,并可在闭馆时自助还书。

作为安徽省图书馆的“龙头”,省图书馆更是“严阵以待”。如今,省图持证读者已近10万人,去年借阅人次已达150万,“零门槛”后前来借阅的读者人数毫无悬念地将会进一步激升。“对于省图来说,会是一场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我们必须积极应对,周密考虑到每一个细节。 ”省图书馆副馆长林旭东介绍,省图上月派出三路人马分别到“免费开放”先行一步的省级图书馆进行调研考察,如今,省图免费开放的实施细则已经制定完成,正在根据计划进行积极准备。

挑战机遇 并行而来

“‘免费开放’不商量,‘免费开放’费思量。”安徽省文化厅社文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一直在对积极准备进入“免费时代”的公共文化机构反复强调这两句话。

他解释,“免费开放”即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实现了社会文化的公平,这是文化惠民应该要做的事情。但是,另一方面这也是公共文化机构面临的全新“课题”,“强调‘费思量’,就是强调一定要做好预判,一定要想好发展。 ”

安徽省的“免费时代”早在3年前就已徐徐拉开大幕。 2008年3月26日,作为全国七个试点省份之一,我省41家博物馆、纪念馆正式免费对公众开放。三年过去了,如今这一数字扩充到71家。

“免费开放”究竟带来了什么?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这组数据:三年时间我省博物馆免费接待观众预计将突破3000万人次。 2010年,全省博物馆、纪念馆共举办各种陈列展览443个,接待观众1180万人次,其中九华山历史文物馆参观人数达80万人次,省博参观人数达到69.5万人次,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潜口民宅博物馆等馆参观人数均超过30万人次,分别是免费开放前观众人数的4倍、4倍、3倍、3倍。

“‘免费开放’给省博带来的是历史性飞跃,这得益于国家财政政策向文化和民生倾斜这一重大调整。 ”省博物馆馆长朱良剑这样告诉记者,国家加大了对博物馆的“资金扶持”,省博的环境和设施随之进行了改造和升级,如今已经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前是一成不变的五大陈列,可如今内容更加丰富,2010年举办的陈列展览已达40余个,丰富的展览、舒适的环境吸引了市民,这是三年以来观展人数年年上个新台阶最直接的原因。 ”

“人数的激增将是对公共文化机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一次‘大考’,将是一次严峻考验。 ”合肥市少儿图书馆副馆长陆其美告诉记者,合肥市少儿图书馆面积只有一千多平方米,2010年馆内接待读者已经达到32万人次,图书借出逾50万册次,“这是一个最小规模的图书馆,可是已达到了中等规模图书馆的接待水平,各项对外服务业务其实已经达到了饱和,‘免费开放’后要保障到馆未成年人的安全,在短时间内不能解决馆舍狭小的情况下,可能要以控制入馆人数的方式来进行管理。 ”据悉,合肥市少儿图书馆正在积极争取在“十二五”期间,逐步在各个区建立分馆,形成“中心馆+分馆”的服务网络体系。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与省、市级大馆“如临大考”相比,县乡公共文化机构却有着“如沐春雨”的另一番心情和景象。今年,中央财政为“三馆”免费开放安排专项资金18亿元,地市级图书馆、文化馆的补助标准是50万元,县级图书馆、文化馆的补助标准是20万元,乡镇综合文化站补助标准是5万元。长丰县文化馆馆长方梅谈起这一消息满面笑容,“基层文化馆普遍缺乏资金,每年开展一些群众参与的广场活动,都要想着法子到处找赞助单位,如今一年可以固定有20万元,我们可以踏踏实实地为百姓做些具体工作了。 ”与她有着同样兴奋的心情的还有长丰县图书馆馆长庞余良,他负责的图书馆一年只有专项购书经费6万元,而真正可以用来购书的费用只有区区2万元,“一年下来,图书馆看不到几本新书。可是,现在我们可以大展宏图了,真正把图书馆办成可以引领社会进步的场所。

多元投入 良性循环

“很有可能会出现这样局面:基础条件越好的省市馆,所面对的压力越大,入馆人数会更多地汇聚到大馆,其运行经费和图书购置费的压力也必然骤增,对管理和服务的要求也越高;作为一直以来处在‘被遗忘的角落’的县乡馆,一般来说压力会小一些,如今终于‘永旱逢雨露’,国家资金的投入和保障必然会给县乡文化生活带来‘别样洞天’。 ”一位文化界资深人士这样分析。

他认为,“免费来之不易,基层公共文化机构面对一下子多出来的固定经费,要尽快确立发展重心和方向,用好用实国家的每一分钱,从而在当地的文化生活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于经费压力骤然增大的大馆,在国家财政给予保障的同时,不该被动等待,应该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

他举例,成为全国瞩目对象的杭州图书馆,其发展除了地方财政较为雄厚外,还组织动员了社会的力量,将市内十几家各级图书馆联合起来,并早在2003年就成立了杭州市图书馆基金会,这是我国第一家图书馆基金会,由杭州市图书馆和众多知名企业家担任基金理事,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向民间筹措资金发展公共事业的做法,从而形成了互利多赢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

免费开放了,就意味着公共文化机构对老百姓敞开大门了吗? “‘三馆’免费开放确实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一定要把好事真正办成实事。 ”一生都挺热爱阅读的陈国发老人表达了不同的见解,他认为很多普通老百姓几乎没有去过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原因并不仅仅在于那点门票收费,而是一些公共文化机构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内容过时、服务粗糙无法吸引人,“公共文化机构不是商店,不能坐等顾客上门,而应通过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创新服务形式来推动广大人民群众走进来。 ”

在网络时代,图书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一些图书馆甚至出现了常年门前冷落的尴尬局面。图书馆等这些公共文化机构,老百姓真得还需要吗?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即将步入“免费时代”的图书馆业均不约而同地重视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网络应该成为图书馆的‘助手’而非‘对手’。图书馆在网络时代,不是不行了,而是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其被动应战,不如让网络为我所用。 ”省图书馆副馆长林旭东认为。

据悉,省城三大图书馆均已建立数字图书馆,并初具雏形。数字图书馆的壮大和发展,在未来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上承受的巨大压力。

“‘三馆’开放,免费只是‘起点’而不是‘终点’。如何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公共文化机构,并在文化和艺术的熏陶下提高全民整体素质,这才是公共文化机构免费开放最终的意义! ”安徽省文化厅社文处的负责人表示。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0人参与  0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

  • 快速突破口语教程
  • 在家轻松做纳豆
  • 21天练就一手好字
  • 颈椎病发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