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埃及开罗有轨电车:不见窗户玻璃,也不关闭车门

2011年03月29日 08:28
来源:人民网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第一次见到开罗的有轨电车,那是在一条大路的中央,两节破旧的车厢“铛铛”地驶过,如同大洋里与风浪搏击的帆船一样摇摆着。窗户上不见玻璃,车门也不关闭。乘客们脸上却是习以为常的神情。

图为电车驶进位于开罗市中心拉姆西斯广场的车站。

记者 焦 翔摄

目前全开罗有轨电车的线路只保留了两条,但它仍在开罗的公共交通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出于好奇,记者近日去乘了一回老电车。开车前,记者还特意到驾驶室看个究竟,结果吃了一惊。约莫一平方米大小的驾驶室,除了一张凳子、一个组合仪表盘和两个金属控制杆,再无其他。仪表盘上布满了灰,即便指针还能摆动,也难看清变化。

“开车啦!”留着白胡须的司机高喊一声,窗外几个聊天的年轻人迅即跃上已经启动的电车。每上一个人,就明显地感觉车子抖了一下。身边的窗棂早已被磨掉了棱角,玻璃窗可能很多年也都没有被开启过,金属零件相互敲击的声响在耳畔回荡。脚下,几块年久变形的铁板错落着,缝隙中露出斑驳的路面。售票员阿里看到了,上前用力猛踩了几脚,居然也就平整了。“这车已经30年了,但还是安全的。”

据开罗文史学家莫罕默德·赛义德·克莱尼考证,1896年8月12日,开罗开通了第一辆电车,他将其称为“从游牧到文明的分水岭”。他认为当时电车带给开罗三大变化,其一就是能够让孩子到较远的区域上学;其次是活跃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扩大了民众活动的范围;其三是促进了商业活动的发展。

电车越跑越快,声音越来越响,摆幅也越来越大。窗外,错落的老建筑,挺立的棕榈树,开阔的大广场,壮观的清真寺,次第映入眼帘。风从四面八方吹进来,这颠簸的老电车仿佛也成了城市中跃动的音符。

10余公里的路程,停靠了10余站,用了40余分钟,电车到达终点纳赛尔城。在交通拥堵日益严重的开罗市区,很少能有这种顺畅的感觉。“我们的电车从早晨6点运行到晚上10点,平均每列车每天都会有超过3万人乘坐。上午8点至10点和下午3点至5点的上下班高峰时段人满为患”,阿里在这条线路上跑了20多年,对它深有感情,“错开这两个时段,我们的电车就和旅游专线一样,能让你饱览埃及东西方结合的都市风情”。

一路上记者采访了4位乘客,其中两人是从外地慕名而来的游客。对于本地人来说,顺畅则是他们选择有轨电车的首要原因。

(本报开罗3月28日电)

标签:电车 开罗 埃及 玻璃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0人参与  0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

  • 快速突破口语教程
  • 在家轻松做纳豆
  • 21天练就一手好字
  • 颈椎病发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