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来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新京报旅游公社顾问团专家
旅游不仅是观光休闲,还蕴含着培育生产力的功能。它既能“寓教于游”,“寓乐于游”,也能“寓康于游”,甚至“寓政于游”。今年“中国旅游日”的口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即是“寓教于游”的古老格言。
中国是旅游发端最早的国家,从人文初祖黄帝游五山、大众踏青、端午赛龙舟、欢度中秋、庆新春闹元宵,旅游兴起久远。
“中国旅游日”设置经历多年酝酿,在备选方案中,先后提议3月3日(民间踏青日)、3月29日(徐霞客首游日)、清明节(春回大地,祭祀先祖日)、端午节(祭祀屈原日)、5月20日(徐霞客游记开篇游天台山日)、6月6日或6月16日(“溜溜”或“溜一溜”谐音日)、7月5日(小平视察峨眉山作重要指示日)、7月15日(小平视察黄山、开启中国现代旅游之路纪念日)、9月27日(与世界旅游日同庆)、9月28日(孔子生日)、10月5日(中国加入世界旅游组织(WTO)之日)、12月26日(毛泽东主席生日)等等。经过多方论证,最终选定5月19日是基于《徐霞客游记》开篇日:“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
徐霞客是最早研究喀斯特的先驱,也是长江源由传统认定的岷江而改为金沙江的首创者……徐霞客一生曾以34年的历程,跋山涉水,探索自然奥秘,连同其著述被世人誉为“奇人、奇书”。
开启“中国旅游日”,不只是要在每年5月19日搞庆典,倡旅游,推优惠,还要把这一系列持之以恒,贯穿始终,从而激发旅游活力。
首先,“中国旅游日”开启后,如何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如何将旅游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如何能建设更让人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其次,如何发挥优势,避免雷同,让各地旅游构建成特色产业,从而增强国际旅游竞争力和吸引力。
第三,在国家倡导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经济的战略行动中,更应让旅游业成为先行者,充分发挥其先导性、开放性、联动性、亲民性、文化性、美丽性、文明性与和谐性的引导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