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苗寨嬉春三台戏 鸭变、斗马、小“春晚”

2012年02月28日 08:25
来源:羊城晚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前两年都是自驾到贵州的侗寨过大年,今年是不是该换换口味?这回车头一转,我们年初二来到了广西融水县四荣乡的田头苗寨,观赏了充满苗家风味的三台“大戏”。

诡异“鸭变”拉开嬉春大幕

“鸭变”们在吹芦笙

“鸭变”们在吹芦笙

田头苗寨是离县城四十多公里的一个小山村,四面青山环绕,中有小河流淌,有点世外桃源的感觉。初三早上都十点了,除了偶有几响鞭炮声,缭绕着炊烟的村寨显得还很宁静,让人怀疑会有什么热闹出现么?近十一点了,随着一些身着民族盛装的苗家少女和一些游客陆续来到村里那棵巨大的千年情侣榕树下,寂静的村庄骤然热闹了起来。

没有什么“领导致词”的仪式,场边那块象征村中龙头的“天龙”石上,五六名苗族汉子鸣放出一排火枪,场地中的芦笙队吹起了芦笙,就拉开了这个小村庄嬉春的序幕。再随着一串鞭炮声响,硝烟弥漫处突然窜出十多个诡异的“怪人”:但见个个头脸包得严严实实,只有眼鼻口处开出小洞,衣衫褴褛不说,更将各种烂布条、稻草绳、草叶等挂满全身,手里还摇着竹枝或芭蕉叶等,说不出像是什么鬼怪模样!“怪人”们来到天龙石前,先是跟随村里两名老者焚香祭拜一番,接着又下到表演场地中,与芦笙队一起吹起芦笙,又手舞足蹈转了几圈,方呼啸着往寨子里四散而去。

原来,这就是寨里特有的“鸭变嬉春”。何谓“鸭变”?寨子里负责旅游的经理潘小敏向我们道出了其来龙去脉:原来传说以前“鸭变”是一种只有一根手骨的女性,死变鬼而扰攘村民,后来慢慢演变成可为人祈福。现在每逢正月初三,寨里男性就会扮演这一角色,到各家门前祈福,但不会踏进家门。

芦笙手们吹得更热烈了。村里的姑娘民族盛装打扮,踩着有节奏的舞步,围绕成一大圈进行“芦笙踩堂”。几个小苗妹动作虽有点笨拙,也模仿着姐姐们,排队跟在后面。如此耳濡目染,相信不用几年,她们就会跳得很熟练。潘小敏介绍,原来这“踩堂”也是“有名堂”的:姑娘们似走似舞地不断转着身,实际是在展示身上服饰的精美,以显示其心灵手巧,以获得小伙子们的青睐。虽说现在相亲不一定是凭这些东西了,但因苗家的传统,其服饰还基本是姑娘们自己手工绣的,不会外出购买。这时我才注意到,每个姑娘虽然乍看上去打扮差不多,但身上绣的图案果真全不一样,绝不会像城里人那样“撞衫”。头上戴闪亮银饰,身上披精美刺绣,原生态的苗妹,谁说不婀娜多姿?

[责任编辑:孙爱林] 标签:苗寨 鸭变 嬉春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