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细品象山“海鲜十六碗”

2012年02月28日 10:06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陈淑安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海鲜十六碗”之渔家白蟹。

“海鲜十六碗”之渔家白蟹。

“海鲜十六碗”之椒芹汤鳗。

“海鲜十六碗”之椒芹汤鳗。

“天下海鲜数象山,黄金海岸美味多。”我们的舌尖,循着这句话而来。

春夏秋冬,沐浴着宁波象山海边的一缕阳光,海涛阵阵。我们总能发现那么多觅鲜的“同道中人”,四季不断。

“说到最透骨新鲜的,当然要数‘海鲜十六碗’了。”走在长长的象山海岸线上,我们偶遇一位80多岁的老妪,她一辈子赶海而生,最拿手的菜就是海鲜十六碗。说起这,她收不住“话箩子”了。

没想到,一碗碗小小的海鲜,背隐藏着渔家生活的大世界。

感恩心寄十六碗

“来到丈母家,丈母端出‘十六碗’。”这是象山大多数渔民口中的“海鲜十六碗”。

象山渔民世代以渔为生,以鱼为食,具有历史悠久的海鲜餐饮文化和独特的加工方法,而海鲜十六碗则成为了象山海鲜的集中代表。

老妪还记得,当年带着丈夫回娘家,母亲总是特别忙碌。雪菜黄鱼、红烧望潮、盐水白虾……随便一烧便是满满一桌。其中一碗鲻鱼是必不可少的,它意喻着心有所愿,所愿成真。

“可是,不管家里菜色怎么变化,这传统的‘十六碗’总在其中。母亲总说,不备齐了,会怠慢客人的。”老妪告诉我们,这个观念一直保存在好客的象山渔民的血液里。直到今天,很多渔民仍保持着用十六碗海鲜菜肴招待贵客的传统。

十六碗鲜在哪里?老妪告诉我们,象山的海鲜美食以原色原形、原汁原味为主要的烹饪风格,选料上务求精细、鲜活,还必定是本地特色海鲜。“像十六碗里的望潮,都是从滩涂上活抓上来,洗干净直接下锅的,想要不鲜也难啊!”

而在更老的渔民记忆里,“海鲜十六碗”有着更久远的历史。

明洪武年间,倭寇猖獗。当时一位名将吴大酣认为象山天门山据扼要津,地势险要,应建卫城,遂据理力争,主动请缨,愿担当重任。卫城造好,百姓非常高兴,找岛上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商量如何答谢这位将军。

老人说:“逢年过节,我们都用十六碗来祭祀祖先。吴总兵是我们的父母官,我们也要用十六碗来招待他。只不过祭祖的菜肴都是荤素搭配,我们这里鱼虾贝螺多,就烧个十六碗海鲜招待吴大人。”

带着深深的感恩之情,象山海鲜十六碗就此流传了下来。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陈醉 陈光曙 编辑:陈淑安

[责任编辑:孙爱林] 标签:象山 海鲜十六碗 老妪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