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的是博物馆的主题扣紧“战争犯罪”,没有刻意强调侵略战争中常见的民族立场。二楼的展厅里有一幅图片,是在当年的战争中失去生命的战地记者、宣传人员,密密麻麻的几乎占满了一面墙,有越南人,也有美国人。大部分越南人都很年轻,大部分美国人都很资深,他们试图用手中的笔和相机记录最真实的残酷,结果自己的生命也从此永远定格。
我在这幅图片前留影,为了一种无法言说的情绪。生命本如浮萍,无辜无奈无助,有多少死于非命的恐惧,就有多少贪恋生命的理由。惟有直面的勇气,才有穿透的眼光,惟有悲悯的胸怀,才有舍身的力量。本来可以置身事外,本来可以事不关己,甚至本来可以用别人的鲜血浇注自己的鲜妍,结果却主动踏向死境的人,总是让我心生景仰。虽然我知道人类总是健忘,事过境迁后现实就开始张狂,就像博物馆里高价出售的子弹壳,不知道还有谁会联想到杀人的利器,历史的悲怆,生命的忧伤。
比图片更震撼的,是实景遗址的展示。“虎牢”应该是当年美军关押越共以及硬被指认为越共的普通百姓的地方,狭小密闭的牢房里,有令人望之生畏的蜡像,有详细的酷刑介绍,有用中文写在墙上的狱中诗原迹,还有当年确实使用过的断头台原物。阴雨霏霏的天气,眼前的场景让我不寒而栗。抛却政治之争,抛却宣传目的,想到人类会发明花样百出的酷刑,还单单用来对付同类,就觉得人性潜藏的阴暗残忍,深不可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