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张梓琳 当世界小姐遇上毛里求斯

2011年08月09日 15:29
来源:新旅行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印度洋上最多元文化海岛

“毛里求斯人对饮食的热爱超乎你的想象,”早餐的时候,热情的酒店服务员向我们说起这里的多元美食文化,这让张梓琳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探访路易港和那里的中心市场。“在路易港和其他小镇,随处可见dholl puri。”dholl puri是一种典型的毛里求斯街头食物,在油炸的面包里填满了黄色的豌豆酱,并配以腌蔬菜和克里奥风格的新鲜番茄酱,当然还有丰富的像蒜、姜和草料等佐味调料。如果再点上一杯椰汁,或者是朗姆可乐,你就彻底融入了毛里求斯的饮食文化。当地人喜欢说“Nou ale manze ene ti dholl puri.”(走,我们去吃点dholl puri),如果你拒绝,也就说明你可算不上是正宗的岛民。

在中央市场,张梓琳看到了许多奇奇怪怪的海岛蔬菜,“毛里求斯人从来不吃罐头和冷藏食品,”随行的导游Yougal自豪地说,他称自己是第五代的印度后裔,尽管还保留着印度教的信仰,但已经不像印度人那样喜欢吃辛辣的食物了。

令毛里求斯美食如此与众不同的,是其在历史上融合了东西方的饮食文化,在17世纪中叶,当荷兰人初次来到这个在当时并不适合居住的海岛,那些饥饿的水手将一种当地叫Docos的鸟猎食到灭绝(如今这种鸟成为毛里求斯的象征)。之后,荷兰人从非洲和附近的马达加斯加海岛运来了非洲奴隶,在他们新建的蔗糖庄园工作,他们还从印尼爪哇岛运来了鹿,这也是为什么至今鹿肉在毛里求斯的餐盘中都如此受欢迎的原因。在1715年,法国人从荷兰人手里取得了这片海岛,从法国移民到毛里求斯的家庭将这里视为他们的家园,这些家庭坚持在这里烹饪法国美食,不过由于缺少一些原料,以及融入了当地的新风味,最终形成了毛里求斯风味,这里的街道曾一度充满了法式的烘培店。在1810年,英国人来到了这片海岛,他们继续在这里种植蔗糖,并坚持在岛上生产朗姆酒。在1835年,英国人释放了当时所有的奴隶,但和一些印度以及中国来的移民签订了工作协议,这些亚洲新移民将香料和新的烹饪配方融入到当地的饮食中。印度人融入了辣椒、丁香、咖喱等调料,从中国南方来的移民则在这里烹饪炒面、春卷等点心。当张梓琳正在和酒店厨师探寻这些美食渊源时,一盘可以被称作“百万富翁的沙拉”的头盘端到了她面前,龙虾、海虾、小龙虾、海蟹、对虾……你几乎可以从里面看到一片海洋。“为上帝烹饪,让人类享用。”Constance酒店的厨师这样形容当地的美味。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