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西藏面孔——有一种微笑

2013年07月18日 17:35
来源:《西藏人文地理》 作者:宁心

我们为什么摄影

“摄影”无非有两种:一、为生活而摄影;二、为摄影而生活。

十年前,我终于拿出勇气,放弃了一份还能挣上点银子的工作,带着我的相机,企图去拍一些真正令我感动的东西。也许是厌倦了商业摄影的刻板,也许只是想找个理由脱离“为生活而摄影”的状态。摄影有时候会延伸你的思想,有的时候会切断你的思路,能拍到什么,只与心灵的厚重有关。

几年来,换了三辆车,行驶了二十多万公里,经历着每条进藏线路的春夏秋冬……从传统相机到数字时代,硬盘从G到T……我很想解释为什么要去西藏,可这几年下来,理由变的越来越不重要。我想回去看看蓝天雪山,闻闻藏香和酥油茶的味道,去给释迦牟尼佛祖等身像好好拍张照片,坐在大昭寺冬季朝圣的人群中感受他们的喜悦,去阿里找我心爱的那座山,去加查看我没有见过的那片湖水……总之,我想回去生活,幸运的是这片土地也接纳了我,使我有机缘靠近神山圣湖,亲近寺院中的精粹文化,走进牧民的毡房,看蓑羽鹤自由飞翔……能用镜头记录一些不被人知或被忽略的或即将消失的文化,这便使我作为一个摄影师而感到满足。

认识他五年了,每个冬季都能在大昭寺转经道上看见他磕长头,一圈又一圈。他胸前的皮“围裙”磨出了花纹,额头磨出了老茧,笑容却从未离开过他的脸庞。每次与他的短暂交谈,都未曾问及他的名字,但我愿意叫他“尼玛”。尼玛——太阳,在我的记忆里,他如同高原阳光般灿烂。看到他,不由会心生喜悦,沿着他的目光,你能看得很远。

多少个冬季我们都留守在大昭寺门口,那里是藏族人最集中的地方。几年过去了,照片中的人们衣着改变了,但他们所做之事依然没有变,他们每天在那里磕长头,你可以听到他们的身体和大地碰撞的声音。某天,天蓝的彻底,没有一丝云。我坐在酥油灯房的阴影里,身旁是那位几乎每天碰面的老太太。跟往常一样,她将自己的菩提子念珠放在青石板上便开始磕长头,她起身伏到,起身伏到……我们彼此熟悉,尽管我们不知道对方的名字。我问她:“你为什么磕长头?”老太太说:“我为所有人的健康和幸福磕头,除了自己……”或许,拿着相机的目的也该如此吧……

有一种微笑

有一种微笑,不断在记忆深入蔓延,我知道我终将在那里得到勇气。那一种微笑是西藏给我的盛大的礼物——在大昭寺门前的白墙下,在头顶的阳光里,在转经的人群中。

每年,回到西藏,像回到自己的故乡。每次回到西藏都是诚诚实实地快乐!那份快乐来得如此简单,甚至于你不需要知道自己是谁,只要把自己浸在湛蓝的天空下,把自己放在那通透的光线里,想象自己的身体正向着神山圣湖靠近,并感觉自己在那高原的风里摇摆,从身体到心灵的,这样就好了。

更喜欢冬季回到拉萨。当树叶黄得落了的时候拉萨河水就淌成了碧绿,不再象夏日里那般混浊和汹涌。游客也随之少了,但在大昭寺周围依然是每天人流最多的地方,牧区的藏族人民会在农闲之藏历年之前来朝拜。在八角街这条拉萨最著名的转经道上他们以各种姿态簇拥着祖拉康(大昭寺)这座神圣的殿堂。从清晨到日落大昭寺的门前铺满了五体投地的人,他们起身伏倒,起身伏倒,在简单的重复里完成了一生。

是的,回去,更多的还是因为那里的人民吧!善良朴素高贵骄傲坦荡率性虔诚――伟大而坚韧的民族。

整个冬天,几乎每一天的午后我们都准时到达大昭寺的门口,直到最后一抹夕阳从金顶移走,因为这里是冬季牧民最集中的地方。渐渐的我们熟悉了那些人群,也被他们熟悉。

记忆中那冬日的阳光温暖过我的身体;那朴素的脸上留下的是被高原紫外线和干燥空气雕琢的痕迹;那眼神里流出的确凿的信仰之光引领着我;那手里的转经轮按神给的方向顺时针旋转着,带着旋转一切的力量,旋转着我的神经,把我的身体连同灵魂旋进去,无处可逃;那些孩子明亮的眼睛如同远方的一声呼唤,我便不自觉的跟随而去;路过的藏族人会自然的朝你微笑,不论相识还是陌生,没有矫揉造作,没有生涩隔阂,那微笑将如同阳光撒播一样流进你的血液……微笑比任何语言更有力量。这一切,常常会让我产生超越于生死之外的痴迷,我便相信这里就是极乐世界……

这三个宝贝孩子都是来自那曲羌塘草原的牧民家庭。至今,我还记得五年前第一次遇见他们的情景:他们穿着跟自己体形不相符的衣服,不是太大就是太小,衣服上混合着酥油、泥土,但那每一双眼睛,都折射着阳光的明亮与天空的湛蓝……

回想最终剥离了我对拉萨的爱情,在树叶黄了的时候,拉萨的阳光逐渐在我的心里减退了,那些光线也不再灼伤我的眼。剩下那一张张迷人的笑脸在记忆的时光里蔓延。

十年来,我一直在拍摄拉萨周边很多不被人注意的“小”地方,在都市的繁华与喧嚣里,

她们显得那么孤独却骄傲。每次去到那些地方,残存的历史遗迹瞬间能膨胀你的想象力,无论岁月的、人为的侵蚀也带不走文化积淀出来的光辉……那里居住着很多有趣的善良的单纯的人,在简单的交往里就能给你另一种思考人生的途径,有许多人成为我现在经常惦记的朋友,其中有僧人有活佛有普通百姓,最根本的是:他们教会我应该为众生祈愿做个善良的人……那里流传着很多早已不流行的却很神奇的传说,这些故事不断地弹动我的神经,让我相信有种神奇的力量的确存在着……

回想起来,这也许不是我们去找到的,而冥冥中总有某种力量固执地把我们引领进那些秘密的所在,有机会去亲近那些藏文化的留守者,我一直认为这是我的福。这些保持着坚韧生活状态的人民常是我梦境中所追逐的,我痴迷地尾随着走进他们的真实生活,我相信那里是人与神的交界。这些处于城市边缘的秘密所在或许也正处在某种文化的边缘地带,以被忽略的状态存在着。现代的文明虽能不断刷新城市的面貌,但那些在时光中沉淀的历史的影子不会消亡。他们在静谧祥和里,保持着自己内在的生命力。

这些年就这样用镜头面对着我的生活,这种方式教会我对不理解的事物保持着敬畏之心,对所拍摄的人或物保持尊重的态度,这种尊重不是表面的礼貌,而是要收起那些猎奇的心和城市人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我也学会了使用微笑这种最勇敢的表情,它也是最有力量的语言。

人物拍摄要点:

① 尊重与沟通:拍人像前一定要征得被摄者的同意,最好跟他们多交流和沟通。也许语言不通,这时候最有效的交流方式就是微笑。不要不好意思,面对那一张张淳朴的脸,一双双明亮单纯的眼睛,你一定能笑得出来。有了交流之后你才能使用广角头拍摄以带入周边环境。

② 广角+闪灯:大昭寺的外墙是雪白的,牧民的肤色都是黑黑的,而且碰到阴天的机会很少,只能用闪灯平衡反差。我个人认为拍人像最关键的是人物的眼神,如果用长焦或抓拍的方式,很难捕捉瞬间消失的表情。但用闪灯时一定是建立在与被摄者有沟通的基础之上,这一点很重要。

③ 巧用连拍:抓住瞬间表情的另一个关键就是连拍,把你的相机放在连拍模式上吧!能一秒八张的就不要使用一秒三张的!量变产生质变,不是吗?

④ 时机:在大昭寺门口拍摄人像最好是冬季,至少得在秋收之后,这时候牧区的藏民才会来拉萨朝拜,夏季只有本地人会在大昭寺门口磕头,服饰上略逊一筹,通常在八月左右广场上的游客比本地人还多。最好选择傍晚前两个小时拍摄(冬季约16:30—18:30;夏季晚一小时左右)。

[责任编辑:曹晓娟] 标签:西藏 摄影 笑容 民族 旅游 凤凰网旅游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