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吴必虎:全国八九成景区“待客上门” 并未达到最大承载量


来源:凤凰旅游

2015年1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任务分解表》(下文简称《任务分解表》),对促进中国旅游进一步深化改革发展的系列工作进行了具体的任务部署和进度安排。《任

2015年1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任务分解表》(下文简称《任务分解表》),对促进中国旅游进一步深化改革发展的系列工作进行了具体的任务部署和进度安排。《任务分解表》牵头单位涉及外交、财政、发改、住建、环保、旅游等20余部门,分工达到44条67项,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旅游业改革发展线路图和时间表。

其中,任务分解表对乡村旅游的发展给予高度关注。那么,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是怎样的?如何更好的保存、保护濒临被破坏的古村落,留住乡愁?如何在保护古村落的同时,兼顾文化、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平衡?如何通过控制景区游客承载量来提高景区安全系数?

北京大学教授、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

凤凰旅游就这些问题,对北京大学教授、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进行了独家专访,就《任务分解表》对相关工作明确的时间节点安排用意进行解读。

政策力量把传统村落破坏了

凤凰旅游:《任务分解表》中第11、12、13条都提到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要“开发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从而“推动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等发展乡村旅游的具体任务。你认为在城乡统筹的大战略下,应该如何去把握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如何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留住乡愁”?

吴必虎:《任务分解表》中有好多任务是跟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关的,其中涉及很多部门,比如农业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旅游局等。中国的“留住乡愁”,实际上是指要保护乡村的传统文化和乡村景观,但是我们国家面临的另外一个大的发展趋势就是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就造成了现在我国自然村的大片消失。

古村落之所以会消失得这么快,其中一个很大的推手就是政府。政府特别是县一级的人民政府希望拆村并镇,通过把很多村子并到一起,将小村变大村,把大村并到镇子里去,从而把农村的宅基地、农村建设用地腾出来作为政府招商引资的用地指标。所以这种情况下很容易造成传统乡村,特别一些传统村落被破坏。

所以要“留住乡愁”,使市民在城市化后到乡村去能感受纯朴的乡情,找到传统文化要素,如传统建筑、乡村景观、乡村的聚落、风水格局等等,必须要抢救一大批古村落,如果现在不保护,再过几年就晚了,就没有了。这是在城乡统筹战略下要着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大背景。

凤凰旅游:近些年来,正是因为旅游产业的兴起,大家才对传统古村落有了足够的重视,也都在反思先破坏再保护的这种模式。但实际上,现在对于古村落抢救的力度还是不够,根据文化学者冯骥才称,现在每天都有近100个村落消失。

吴必虎:中国有一些政策属于“一刀切”的政策,某些部门从部门利益出发,没考虑整体的利益,制定的规定本身就存在一些问题。举个例子,住建部和国土资源部提出来的农村“一户一宅,拆旧建新”政策就有问题。“一户一宅”就是每个农户只能有一个宅基地,不能有两个。整个政策的出发点可能是要保护用地、节约用地,但是大量的传统村落是旧的住宅,老百姓不喜欢住,或者想更新换代、建新房子,这样一来就必须把旧房子拆掉,无形当中便通过政策的力量把传统村落给破坏了。

传统村落拆除之后,新建的都是统一风格、没有地方特色的房子。保护传统村落,必须先出台相应的政策,把那些具有保护价值的旧村落、传统村落保护下来。哪怕农民建新房子了,也要把旧的村落作为集体财产保护下来。最近中央也有土地改革的一种政策:农村的建设用地可以以农民入股的方式跟外来的资本进行合作,在把传统村落保护下来以后,农民能以土地入股的办法进入乡村度假经营、乡村休闲开发的过程中。

没有旅游市场的推动,村落保护是没有积极性的

凤凰旅游:你认为古镇、古村落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如何做才能兼顾文化、经济和社会效益三方效益的平衡?

吴必虎:如果没有外部的力量去拆村并镇,让农民自己发展,这些村落消失的速度会慢很多。我们现在意识到传统村落是需要保护的,国家也选了一部分加以保护,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名单的村落有更多。这么多的村落,在保护的同时又寻求发展,就面临一个选择发展方向的问题。

针对一些距离城市不是特别远的、交通较便捷的传统村落,可以通过旅游发展对其进行保护。在对古村落进行保护的基础上,展开以自驾游为主要旅游形式的旅游接待活动,将乡村旅游、乡村度假、乡村休闲、观光农业等相结合起来,把古村落打造成为综合型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凤凰旅游:这里我想问一个老问题,就是保护与开发如何兼顾?立场不一样,秉承的理念也不同,比如,搞文化的专家希望纯粹保护,但搞旅游的专家,又认为开发性地保护。这也是大家争议比较多的一个问题。

吴必虎:在传统村落展开旅接待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个问题:有些传统文化保护专家认为,如果某个地方游客太多,旅游带来的商业化的东西就会破坏古镇和古村落的传统文化。我认为这种观念是不全面的,如果不是古村落有旅游的价值,地方政府和当地农民可以用旅游吸引游客来赚钱,他们会认为这个古村落的存在没有意义、毫无价值,就把它拆掉了。因为它有吸引游客的可能性,大家至少不会拆掉它,那么这个村落的物理结构即它所包含的建筑本身便可以完整的保存下来。

所谓商业化无非就是说在这些建筑利用过程当中,破坏了古村落原有的精神空间,无论是祠堂还是文庙,沿街的房子都被改造成各种商店、餐馆、咖啡馆。我认为所谓商业化太过分就是人太多,人太多说明供给不足,所以如果多保留、多开发一些古村落,把客流分散开来,通过各种传播渠道让自驾游的旅游者知道哪个地方人不是很多,但是也挺好玩的,就可以让每个村落都得到保护和发展。

我的基本结论是要通过旅游发展保护传统村落。如果没有旅游作为经济的市场的推动力量,农民或者当地政府对这个村落的保护都是没有积极性的,光靠文物部门或者任何一个部门是保不住一个古村落的,这个历史经验已经证明很多次了。所以要通过旅游发展保护的古村落,在这个过程当中要注意防止过度的商业化,让更多的村落进入到发展旅游的行列。

根据旅游景区“1:9定律”制定应急预案

凤凰旅游:中国近年以来安全问题频出,《任务分解表》中也提出要“抓紧建立景区门票预约制度,对景区游客进行最大承载量控制”。你认为这些景区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提高安全系数,采取哪些措施使游客能尽早的获知景区实时的游客量?

吴必虎: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之后,相关部门对旅游的安全问题都提高了重视,但实际上一般的景区和城市广场等人流集中的区域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空间。全国80%~90%的景区是远远没达到它的最高承载的,这些景区是“待客上门”的,只有少数的热点景区在人流集中的“五一”、国庆节这样的高峰期,才会出现超过最大容载量的情况。一年当中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景区都不会过载,一定要有这种意识。

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主要有两种,一就是我刚才说的这种人特别集中的旅游旺季、几个特定的时间点上;二是在少数热点或者是过热的景区,像华山它本身上去比较难走,“华山自古一条路”,所以容易出安全的问题。像外滩这种人特别多、特别拥挤的地方,大家都是知道的。要把这些地方容易或者可能出现拥挤的地方给找到出来,找出来以后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凤凰旅游:这个预案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考虑或者布局?

吴必虎:比如景区内游客达到一定数量之后,要停止售卖门票;利用信息化媒体方式,将利用景区的相关信息实时传播出去;培养游客出行习惯,在选择目的地景区前查看相关网站,确定游客量没有过载之后再前去参观游览,还有就是组织好景区内部的游客旅游的分布。旅游行业里有一个“1:9”规律,是指大多数景区的90%的游客集中在10%的区域里面,一个景区假如说有十个区域,但是这有一个区域挤满了人,90%的人只到访了这个景区的10%地方。

90%人之所以拥挤在10%的区域,一般是因为那10%的区域内有一些标志性的点,游客认为必须要去盖一个图章,或者拍个照,才觉得来过一次。这种情况下,针对这些标志性的旅游点,你就把通过时间管理,采取一些措施,将游客分流到不同的时段,尽可能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比如说在颐和园,游客主要集中在长廊这一块,其他区域的游客可能并不是很多。很多景区虽然有几百平方公里的面积,但可能只在几十平方公里内有人,或者人比较挤,这就说明游客的集中的地方需要疏导和合理的安排。针对某些热门景区,通过游客的疏导预定,在旺季把有两个入园高峰通过时间管理拆解成三个到四个入园高峰,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过于拥挤的问题。

(本文采写王露瑶凤凰网旅游频道实习编辑/特别声明:本图文为凤凰旅游独家稿,若引用、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郭小璇 ]

责任编辑:郭小璇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频道推荐

凤凰网公益基金救助直达

凤凰旅游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