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袍哥学几句江湖黑话 行走川渝没在怕
旅游
旅游 > 全球趣闻 > 正文

跟袍哥学几句江湖黑话 行走川渝没在怕

null

这是城君原创的第1170个城市故事

null

袍哥

很多重庆人,一开口就是“我们重庆文化,就是码头文化”。

其实,这里面的码头,不是朝天门那样的停船码头,而是袍哥码头。

100多年前,袍哥是山城里一群“社会人”,名号响当当。在清代和民国时期,他们是分布最广的秘密社会组织。

袍哥在四川尤其人多势众。1950年代初,10个在茶馆工作的人们,有7个自称“无党派,有袍哥”。

他们行走江湖,靠的是义气,讲的是交情,留下的,是一段都市传说。

null

null

袍哥

明末清初,四川受战乱和瘟疫影响,人口锐减。康熙下旨,鼓励各省向四川大规模移民,开启了长达几十年的“湖广填四川”。

有钱的移民,建会馆维持同乡关系,没钱的拉纤工人、失地农民和无业游民,他们无依无靠,也想抱团取暖。

移民的抱团需求,和哥老会不谋而合。哥老会,和天地会、洪门都是反清复明的秘密组织。

于是有了袍哥组织。

null

袍哥

取名“袍哥”有两种解释,有人说取自《诗经》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表示有衣同穿、有福同享的哥弟。另一说是袍与胞谐音,表示有如同胞之哥弟。

不论哪种解释,成了袍哥,就是一家人。

如果被欺负,有兄弟伙站出来给说话评理。干完一天的活,有兄弟伙围坐一起吃火锅,放上辣椒、花椒,谈天说地。

火锅,从来算不上大富大贵。它最早的来源可追溯到码头纤夫、干粗重活的劳动人民当中。天南地北的移民差异,一顿火锅解决不了,再来一顿。

有袍哥,有火锅,漂泊异乡的心,也就少一分孤苦,多一分安定。

null

null

袍哥

重庆沿江,外来或路过的船工,大多不是袍哥。那些对山城路转粉的新重庆人,才是袍哥的生力军。

在抗战前,重庆有六七万袍哥,占全市青壮年男性的一半。

一半!多么牛气冲天的民间组织,哪个小年轻不想加入?

有组织,就有规矩。就像所有秘密民间组织那样,袍哥也有自己的一套颇为讲究的入会规矩。

null

袍哥

加入袍哥叫做“嗨皮”,这嗨皮不是happy,是要讲礼节,守规矩。

“嗨皮”的机会,一年只有一次,礼节十分隆重。

要加入袍哥,至少要有两个介绍人,入会成功后,就叫“老幺”。

“嗨皮”之时,大家聚集到关帝庙,拜过关二哥,请大哥坐上头,三哥主持会议,然后所有新袍哥都拿出来遛一遛。

null

袍哥

流过血,打过仗,为组织做过贡献,老幺才有机会一步步往上爬,最高可升至袍哥大爷——也就是堂口的老大了。

既然是秘密民间组织,游走在官府之外,袍哥经常被当成黑社会。

其实,袍哥内部分为“浑水袍哥”和“清水袍哥”。

null

袍哥

浑水袍哥,没正当职业,依靠收会费为生,经常放高利贷、开赌档、卖鸦片等违法的勾当。

这些人神通广大,四川的军阀没有弹药,浑水袍哥能在短时间里从上海黑帮那里弄到。

清水袍哥,有正当职业,和政府和军队有关系的,比较遵守法纪。

换句话说,袍哥不一定是黑社会。

不过,袍哥绝对是能力的象征。在袍哥眼里,剃头匠、裁缝,甚至小偷,都没啥本事,不能加入袍哥,但靠真本事抢劫的江洋大盗可以。

null

袍哥

要想官场和军队里有点出息,都得当袍哥,管你清水还是浑水。

这是他们的鄙视链。

虽然叫袍哥,但在重庆,还有女袍哥。

上世纪30年代,重庆女袍哥呼风唤雨,火爆强悍令人畏惧。

她们主要是军政要人和上层社会的太太和小姐们。仿效男袍哥组织起来,拉关系,设堂口,最鼎盛的时候这些“姊妹伙”达一万多人。

重庆女子吵架,从来没男人啥事,同样,女袍哥动手,男人也劝不了。

null

女袍哥

1949年的夏天,重庆黄桷垭,800名女袍哥为争地盘大打出手。结果,一家茶馆被砸得稀烂,有人左膀被折断,内伤也重,还有一人至今下落不明。

null

袍哥

袍哥在哪里,哪里就有江湖。

比如茶馆。那是一个刀光剑影的江湖。

百业萧条的时期,几乎每条街都有一家茶馆,像极了现在城市里的咖啡馆,是各行各业的情报站,三教九流的碰头点。

在成都,做金银生意的老板爱去春熙路“饮涛”,纱布业的主场是下东大街的“闲居茶馆”,而待业教师想找份差事,就要去少城的“鹤鸣”。

总之,找工作,上茶馆。拉投资,上茶馆。谈买卖,上茶馆。

null

袍哥

三乡四里、五马六道的人云集,茶馆也往往是袍哥码头。香港古惑仔讲数会去麻将馆,袍哥偏偏爱泡在茶馆里,堂口也设在里头。

军阀混战,公理在民心。老百姓遇到纠纷,爱跑去找茶馆的袍哥“吃讲茶”。茶馆会按人头上茶,先不收钱,等袍哥评完理,理亏的一方得付茶钱和给袍哥的礼钱。

到了一个地方,不拜袍哥的码头,不管你是当官还是做生意,哪怕是讨口饭,也完全混不走。

而晓得袍哥的一套暗语手势,走遍川渝都不怕。

null

袍哥

不同等级的袍哥,拜码头的姿势也不一样。老幺的手势放低,屁股要撅一边,而大爷级别就是双手交叉高举过头。

袍哥的茶桌上大多不放茶壶,只摆茶碗。袍哥相遇,不必动嘴,只看摆放茶碗的式样,便知来者用意。

去“堂口”求助,虽然只是一个人,但会让小二上两碗茶,并坐在次席上。这样不声不响地告诉所有人,自己也是“袍哥”,需要兄弟搭救。

null

袍哥时代的暗语

null

现在川渝茶馆的盖碗茶语

川渝地区的盖碗茶语,很大程度上从袍哥暗语演化而来。只是刀光剑影的江湖,早已巴适得很。

null

袍哥

革命就是请客吃饭。在吃火锅喝盖碗茶的日常中,袍哥建立起自己的交际网,也逐渐壮大成左右时局的角色。

在孙中山的造反大业中,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地下的袍哥组织起了重要作用,还牺牲了不少大哥小弟。成功后,袍哥意气风发,从地下走了出来。

民国时,是袍哥组织的鼎盛时期。过去瞧不起袍哥的老板、文化人,纷纷加入袍哥。重庆的“仁义礼智信”五堂袍哥,从高官土豪,到各行大小老板,再到普通公务员,以及船工、叫花子,全部都一网打尽。

袍哥的江湖义气,也在这个过程中渗透进不同阶层,成为川渝地区近代历史的底色。

1911年9月,四川“保路运动”。清政府在成都枪杀数十名请愿民众,全城封锁消息。有人把这件血案写在木片上,江湖告急!

null

袍哥

然后刷上桐油,让消息顺流而下。

木片从成都漂出都江堰,拐弯抹角又漂到重庆去。下游的袍哥捡起木片一看,发现咱们袍哥受欺负了。带着兄弟伙,立即往成都赶。

null

袍哥

一个堂口的袍哥出发,又会把写木片丢进江,再召集下游的兄弟。这些袍哥发出的“水电报”,就像现在的微博,一直转发加评论,还自带(江水)流量。

江面的水电报越漂越多,全川几十万袍哥涌向成都。他们扛鸟枪、扛扁担、扛锄头、扛大棒……如此阵势,当地官府完求了。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川军出川。放下军阀混战的恩怨,袍哥带着惯有的血性再出江湖,争战沙场。

null

袍哥

最让川军引以为傲的,是“袍哥将军”王铭章和他领导的藤县保卫战。

这支袍哥队伍,别人嘲笑他们一手拿土枪,一手拿烟枪,非常不专业。但是他们见惯江湖凶险,在战场上血性不减,杀敌绝不手软。

藤县要坚守4天,两三千人血战到底,哪怕只剩一百来人也要坚守。藤县守住了,王铭章却不走,直到日本人来。

最后,王铭章殉国,为的是给兄弟伙一个交代。

null

袍哥

正是袍哥们的牺牲,用藤县拖住了日军,才为台儿庄大捷赢得宝贵战机,才有抗日战争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挫日军。

然而,没多少人知道他们。

null

袍哥

要数袍哥中最有名的角色,应该是范绍增。四川方言电视剧《傻儿师长》《傻儿传奇》,都是按着他的经历来写剧本的。

范绍增是川军的军长,又是大袍哥,历经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和新中国三个时代,简直人精中的人精。

跟侵略者战斗,这位袍哥能放下小我,成全大我。早年抗日战争中,他变卖四川的家产,组建军队出川,和日本鬼子一拼再拼。

null

袍哥

到内战爆发,他看不惯同胞相残的局面,在老家带着兄弟伙起义,直接投靠共产党。

电视剧里,这位范大爷的口头禅是“袍哥人家,绝不拉稀摆带”,也就是说做事干脆,说一不二。

为兄弟两肋插刀,为国家典当家财,为乡亲顾全大局,袍哥人家,绝不拉稀摆带!

null

袍哥

只是除了极个别的袍哥大爷,99%的袍哥还是无名之辈。他们在小镇上开一家茶馆,也见不着啥刀光剑影,每天沏茶洗杯,度过一生。

由于战乱和解放,袍哥组织在新中国土崩瓦解。虽然历史逐渐把他们淡忘,然而在我们的日常用语中有一串串江湖话语:

落马、摆平、落教、哥老关、拜码头……

就像落幕的剧场,虽然人去楼空,但戏词会被不停传唱。

喊一声袍哥,四海之内皆兄弟,不讲级别上下,不讲地位高低,只讲“义气”二字。

在“袍哥文化”的影响下,义气、互助、豪爽等江湖特质,成为埋藏在川渝人心底最炽热的一团火。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川渝人的地方就有义气。

null

袍哥

资料来源:

王迪.《袍哥——1940年代川西乡村的暴力与秩序》.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凤凰大视野.《人在江湖袍哥》.2012

米运刚.《四川袍哥史》.四川数字.2016.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