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猎奇之旅:尼泊尔烧尸庙,死了还分贵贱,已有1500多年
旅游
旅游 > 正文

文化猎奇之旅:尼泊尔烧尸庙,死了还分贵贱,已有1500多年

如果你是一个文化猎奇者,烧尸庙必然会满足你的好奇心,打开你的视野。它是加德满都最受游客欢迎的景点之一,但实际上它并非是景点,它是尼泊尔印度教重要场所之一,名为帕斯帕提纳神庙,有着尼泊尔最大的露天火葬场。

null

在随着游客越来越多,露天火葬场的名气也就越来越大,几乎每一个来到帕斯帕提纳神庙的各国游客,多为了火葬场而来。据说,被中国游客称之“烧尸庙”。

null

比起“帕斯帕提纳神庙”的庄严肃穆,“烧尸庙”的别称令这座古老的寺庙蒙上了一层神秘、惊悚,又具有冒险性的面纱。它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始建于公元5世纪。每天,除了大量的印度教教徒,还有无数各国游客。

null

大家要么站在桥上观望,要么坐在河对岸观望,有的甚至是拿着相机进行拍摄(这是允许的)。但令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巴格马蒂河两岸,一边是哭声,一边是笑语,还有约会的当地情侣。

null

帕斯帕提纳神庙是供奉破坏之神湿婆的地方,是世界上最神圣的印度教圣地之一。从它建起至今,1500多年以来,朝圣者络绎不绝。印度教,作为外来文化,却深深影响着尼泊尔人。

null

虽然并不清楚印度进入尼泊尔的具体时间,但远在李查维王朝统治时期(公元2世纪),人们对毗湿奴和湿婆的崇拜就已经相当普遍。后来在马拉王朝时期,印度教更是盛行,一度得到了王朝的支持。

null

因此,从公元2世纪李查维时期开始直到中世纪的马拉王朝末期,尼泊尔宛如一个宗教大熔炉,混合和融合着各种宗教信仰和势力,除了最广泛的印度教,还有佛教、萨满教、密教等。但唯有印度教和佛教最终成为尼泊尔主要的两个宗教,在这其中,印度教非同凡响。

null

加德满都的帕斯帕提纳神庙就是一座典型的印度教神庙,但这座神庙的主殿只能是信仰印度教的人才能进入。对于绝大多数游客而言,人们进入帕斯帕提纳神庙,都只是为了露天火葬场而来。

null

如果你跟别人说尼泊尔有个帕斯帕提纳神庙,对方可能会感到陌生,也不会有什么兴趣,但如果你说“烧尸庙”,结果或许会不一样。

null

神庙外的巴格马蒂河畔有六座石造的火葬台,是尼泊尔印度教徒举行露天火葬的场所,它与印度圣城瓦拉纳西的露天火葬场的性质差不多。但瓦拉纳西的露天火葬场并不允许拍照,只是不少当地人为了牟利,只要谈好价钱就可以进行拍照。

null

作为印度教徒,尼泊尔人相信只要在帕斯帕提纳神庙外的火葬台上进行焚化,灵魂便可获得解脱。在这六座火葬台中,位于上游的两座是皇室或贵族专用,位于下游的四座平台则是平民百姓使用。印度的宗教不仅深深影响了尼泊尔人,包括种姓制度也深入当地人的生活与思想之中。

null

但是对于游客而言,看一场火葬仪式,绝不是对“死者”焚烧的好奇,而是这场仪式的特殊与神秘。实际上,葬礼仪式很简单,却充满了宗教色彩。

null

遗体火化之前会被抬到木架上,用白布或黄布包起,然后撒上鲜花,众人再将其抬到河畔,进行最后一次洗礼。然后,根据死者的身份,进行上游和下游之分。遗体被抬到火葬台上放下前,众人会转三圈,然后再放下。在家人悲痛的哭喊声和祝福声中,点燃大火。

null

遗体焚烬后被推到河里,随着巴格马蒂河水的流淌静静而逝,灵魂随着那缕轻烟飘到了另一个世界。巴格马蒂河是尼泊尔印度教的圣河,它的宗教地位和象征意义和印度恒河一样。它源于加德满都谷地北部的肖普里山,向南出西瓦利克山入下游平原,又接纳了北部低山地区两侧的许多小支流,最后汇入印度恒河。 

null

虽然很多游客都会来此参观,但大多数参观者都安静的,除了我遇见的一些当地人在欢声笑语,实际上这也表现了尼泊尔人对生死的超然物外——物质世界的众生都受时间的支配,因此必然忍受生死轮回之苦:死亡不过是重生的前奏。

null

帕斯帕提纳神庙最大的吸引力,可能就是这露天火葬台了,几乎每天都会有死者在此焚烧升天。而在这里,往往是在河的对岸,还有一种景象颇有吸引力:帕斯帕提拉苦行僧。

null

这些苦行僧蓄须蓄发、蓬头垢面,全身涂满炉灰,带着象征湿婆神的三叉戟,靠施舍过活。有的还会举着一只手,据说终身不放下。这些苦行僧的模样十分奇特,虽然过着苦修生活,但一身行头极为艳丽,具有神秘色彩。

null

他们经常出没在烧尸台的对岸,或坐在河边,或坐在神龛附近。但游客不论是要与其合影,还是进行人文摄影都要给一些费用,这些费用将是他们苦修生活的经济来源。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