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了好几年大兴机场 就是等今天
旅游
旅游 > 正文

拍了好几年大兴机场 就是等今天

世界规模最大的单体机场航站楼;

世界施工技术难度最高;

抗八级地震;

全球首座双层出发双层到达、

“双进双出”设计——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今天迎来首航,

并计划于2019年9月30日正式通航。

不久的未来,这里是北京航空及综合交通的“双枢纽”,北京也将成为中国拥有两大航空枢纽的城市。作为航空摄影爱好者,从 2015 年大兴国际机场全面动工开始,先后10 余次前往拍摄,一步步见证了这个“中国最大空地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的诞生。

撰文、摄影:赵瑞

建设初期的大兴机场

新机场总占地4.1万亩,270万平米,相当于63个天安门广场、98个标准足球场。总建筑由63490根圆形钢管组接,总长度约500公里,可以绕北京五环五圈。

本图拍摄于2018年8月份,大兴机场刚刚完成主体钢结构框架。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主体工程占地多在北京境内,是继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南苑机场(将搬迁)后的第三个客运机场,机场地跨北京市大兴区礼贤镇、榆垡镇和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地处京津冀核心地带,距雄安新区约55公里、距北京城市副中心约54公里,具备发展成为国家乃至世界级综合交通枢纽的潜在优势。

第一次看到这个场景,直接让我想到了仿佛来到了外星战舰。

当然,给我印象更深的是加班加点忙碌的建筑工人,作为国家的标杆工程,他们在保质保量抢工期的同时,还时刻保持着环境的整洁。

从2014年11月项目获批到2019年1月22日首架校验机降落成功;从配套工程在2019年6月30日竣工验收,再到2019年9月30日投入运营。如此巨大的工程,建设时间周期却如此之短,全世界再次领略到了“中国速度”。而平均1个月去一次现场的我,每次都能感受到巨大变化。

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工作人员正在洒水来降低粉尘对环境的污染。

他们都是各个地方挑选出来最优秀的建筑工人,为了按时完成工作进度,放弃了假期、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

这两张外立面的施工拍摄于2018年的9月,那段时间我几乎每个月都会来一次大兴机场、每次都有着巨大的变化。

建设中期的大兴机场

2019年1月,室内的屋顶部分基本完工,正在铺设地砖部分,这张照片我站在翻斗车上俯视地面。

工作人员的工服也从夏装变成了冬装。

建设末期的大兴机场

2018年3月,主体施工已经完成,还在做最后的修补。

2019年7月,施工基本完成、工作人员在做整体清洁迎接模拟演练。

贴指示标志

建设完成的大兴机场:艺术与科技并存。

整个航站楼一共使用了12800块玻璃,其中屋顶玻璃8000多块。由12300个球形节点和超过60000根杆件组成的巨大屋顶,被设计成一个自由曲面,每一个杆件和球形节点的连接都被三维坐标锁定成唯一的位置,所以这8000块玻璃中没有两块是一样的。作为全球最大的机场航站楼,其屋盖钢架构的投影面积就达到 18 万平米,相当于 25 个标准足球场。如此庞大的屋盖仅用了 8 根 C 形柱作支撑,这 8 根 C 形柱彼此间距 200 米,几乎无柱的巨大中厅,为乘客提供了最大化的公共空间。

大兴国际机场全景图(请横屏观看)

空中俯瞰大兴国际机场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构型包络于一个1200米直径的正圆之内,航站楼设计呈放射状构型。其特点在于:最短步行距离,近机位数量最大化。大兴机场设计要求从航站楼中心点前往任意登机口的步行距离不超过600米、时间控制在8分钟以内,实测可以满足要求。相对于结构瘦长以至于需要乘坐小火车摆渡的首都机场T3,大兴机场相当人性化。

大兴国际机场的地砖,是大兴机场整体的象形化。实景比图片中看到的要大得多,采用航拍才得以拍全。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高速全线大面积采用了融冰雪材料,可以把结冰点降到零下12℃左右。这一技术克服了冰雪天气对高速通行能力的影响,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常规融雪剂材料的使用,减少了对环境和桥梁结构的破坏。在一个项目如此大范围地采用自融冰雪路面技术,在国内尚属首例。

星空下的机场

在综合交通方面,大兴机场融合陆侧交通资源,着力打造“五纵两横”的综合交通主干网络。在航站楼下方,多条轨道交通线路南北集中纵贯穿越,特别是高铁通过航站楼下方时,设计最高时速可以达到250公里,这种穿越形式和速度设计均为全球机场首次。据了解,轨道交通在航站楼地下二层设站,建成后,旅客可通过大容量电梯或扶梯直接进入至航站楼,实现了空陆侧交通“无缝衔接”和“零距离换乘”。这使大兴机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综合交通枢纽。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