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烧香求佛 普陀山也是一种生活
旅游
旅游 > 极致之旅 > 正文

除了烧香求佛 普陀山也是一种生活

求佛之路,从来都不是轻松抵达的。普陀山之行看似很近,也要多次周转,哪怕是在高铁发达、高速畅通的今天,无论何种形式抵达舟山,一律要在码头候船,摆渡进岛,这大概也是一种众生平等。

普陀山伴山禅院一角

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其中,普陀山呈菱形,似苍龙卧海。尽管早在1982年就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普陀山的意义却不止于观光看海旅游。俗家子弟带着心愿来此,渴望借助佛祖的力量,助自己一臂之力。

求子、求高中、求姻缘、保平安……人活一世,每个阶段都有不同诉求,基本上,岛上几个著名大殿一定要去打卡。有心人甚至在记事本上记好了殿宇对应的“功效”:慧济寺求姻缘,普济寺升官发财,法雨寺得平安学业,南海观音求子最灵。他们马不停蹄,行程紧密,也只有在傍晚5点寺庙关门后,才匆匆吃几口饭,赶到千步沙或百步沙走几步,算是听过海看过繁星了。

开元观堂自己研发的文创,选取普陀山十二景之一“二龟听法”为素材,制成帆布包。

但普陀山,不只是游客的,还有一种缓慢生活的方式。

背山、面海,岛上有游客也有居民,小庵小院散落在山林间,几乎没有游客——普陀山在某种程度上和日本镰仓很相近。

而那些小庙宇,不见得有多么深的寓意,却有着岛上本来的样子。我甚至没有带香,不带任何心愿。

雪浪山西、清凉冈下,杨枝禅林因供奉“普陀三宝”之一的杨枝观音碑而得名。杨枝观音碑在殿宇最后一进,碑高2.5米,宽1.2米,中刻观音大士立像,右手执杨枝,左手托净瓶,珠冠璎珞,慈悲庄严,碑石镌“唐阎立本画”。中学课本里教授过阎立本所绘《步辇图》,事实也仅于此,阎立本流传下来的画作极少,稀缺使得这块石碑价值更高。

建寺三百多年,殿宇几经废兴,经历了驻军、学校后,1988年归还佛教重修。遇到默默扫落叶的僧人,不确定是否武功高强的扫地僧。

正殿进,旁道山坡出,参天的古樟和枫香下,经过普陀山雷迪森庄园和普陀山开元观堂,登山来到伴山禅院。象王峰东麓,旧名伴云禅院,身处山腰,“伴”也是“半”,错落有致地摆着几张石桌椅,有老者悠然对弈的景象,山中一日,人间千年。

禅院被打扫得干净清爽,花木葱茏,大殿中供高3.6米汉白玉十一面观音坐像。最喜欢寺中“伴山有月”的匾额,“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后殿看到正在拾掇贡品的老僧,是寺院清冷孤寂的禅意没错了。

下山后不要直接走到大路法雨路上,留意路边小石碑,顺着箭头从旁门来到双泉禅院。象王峰下,千步沙西上,依山傍海,照壁上“天风海涛”四字已表明禅意。

杨枝禅林一景

双泉禅院由明万历年间高僧真静创建。据传,禅院建成开光不久,即开《华严经》法会,八方信土前来朝圣,因人多而缺水,祈福后即于殿侧岩石下有双泉涌出,泉水甘甜,故得名。

傍晚4点,闻到饭香和柴火味,听到僧尼说,再过半个小时就可以开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灯红酒绿的大都市里不可能有的作息。也听到佛家弟子感慨:一天一天,又过了一天。红尘内外都一样,对于时间流逝,谁都没有办法。

三个禅院相隔很近,对面就是千步沙。婵娟缓移,涛声时发。北端一巨石置于沙间,水落石出,上书“听潮”。夜里潮涨潮落,才能安静数着步数,1000步的时候,原来早就那么接近幸福。

开元观堂自己研发的团扇

在普陀山,最常见的就是烧香客,他们肩背统一的烧香袋,似乎是一种约定俗成,不会去计较好不好看,和着装是不是相符,尽管烧香袋真的实用——一个个庙宇轮番着烧香拜佛时,需要频繁抽香出来,同时,手机、房卡又要随身带,双肩包或是时尚坤包完全派不上用场。这次,在开元观堂看到了两款烧香袋,有了花钱的冲动——图案取材于普陀十景的“莲洋午渡”和“二龟听法”,分别有帆布和PVC两款,装上一把团扇和一筒香,斜挎也好,单肩背也好,关键是回到城市依然可用。

后来发现,酒店围绕“四季、礼佛”主题,结合佛手、莲花、短诗开发了四季房卡,让人有集齐的冲动。

佛法庄严,未必只有一种传统固定的方式才能被传递和体悟。筚路蓝缕不一定能直接表明诚心,光鲜时尚说不定更能打动人。也只有这样,有一天我们说起普陀山,除了求子、还愿,还能有大海、烟花、沙滩,和步履不停的宁静生活,剧情再平淡,也有人想去那里看看。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