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第二期全国全域旅游培训班在“华人老家”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开班。来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的相关负责同志,以及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有关处室负责同志参加了培训。
国家提出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后,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省上下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文旅融合发展,丰富产品供给,优化公共服务等举措,全域旅游工作破解了一系列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016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共推出了505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单位,覆盖了省级、地级和县级三个层面。山西省先后有2市18县被列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参加首批验收认定的有洪洞县、阳城县和平遥县3个创建单位,被认定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强力推动了全域旅游工作的发展。
作为这次培训班的举办地临汾市更是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牵引,以“中国根·黄河魂”作为旅游品牌,积极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全力打造了“黄河、根祖、太行”三大旅游板块,文化旅游业呈现出文旅大融合、产业大发展的良好态势。
作者:马野
临汾:黄河河畔的“华夏第一都”
临汾位于山西省西南部,东倚太岳,西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帝王世纪》称:“尧都平阳”,即今临汾。《禹贡》分天下为九州,平阳为冀州之地。冀州处九州之中央,故称“中国”,“中国”一词由此而来。
壶口瀑布
10万年前,丁村人在这里劳动、生息、繁衍,用古拙的石器敲击出原始文明的火花;4300年前,尧在这里建立都城,钦定历法,敬授民时,划定九州,协和万邦,创造了“尧天舜日”的美好时代,开启了华夏上古文明的先河;2600年前,晋国在这里兴盛,成就霸业;600年前,在洪洞大槐树下走出了千千万万的华夏子民。
这里文化灿烂。丁村文化、帝尧文化、晋国文化、移民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交相辉映;蒲剧、眉户、剪纸、皮影、锣鼓等民间艺术异彩纷呈,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位居全省前列,享有“戏曲之乡”“梅花之乡”“锣鼓之乡”“剪纸之乡”的美誉。
这里故事繁多。伏羲画卦、女娲补天、唐尧建国、钦定历法、推广水井、大禹治水、壤父击壤、尧王访贤、舜耕历山、娥皇女英、尧舜禅让、仓颉造字、皋陶演法、桐叶封弟等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均与临汾有联系。
这里人杰地灵。临汾深厚的历史底蕴哺育了一大批杰出的历史名人,春秋著名乐师师旷、汉朝三辅中的第一贤能尹翁归、战国著名思想家荀子、赵国名相蔺相如、西汉皇后卫子夫、西汉名将卫青、霍去病、西汉名臣霍光、西汉忠言直谏的张敞、西晋皇后贾南风、西晋车骑将军贾充、东晋西行取经第一高僧法显、北宋学者孙复、南宋抗金名将梁兴、元代杂剧家郑光祖、石君宝、清末方志名家杨笃等都出自临汾。
临汾华门
这里风光壮美。壶口瀑布、乾坤湾,云丘山、人祖山,七里峪、陶唐峪等景观美不胜收。千百年来,勤劳智慧勇敢的临汾人民,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谱写了辉煌的历史篇章。
然而,作为昔日的典型资源型城市,临汾市以往产业结构单一、“一煤独大”、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近年来,全国各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如火如荼,逐渐成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导或支柱产业。作为根祖文化、黄河文化、尧文化等传统文化发祥地之一的临汾市,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却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文化底蕴发掘不足;旅游景区以封闭式管理为主、资源利用效率低、门票收入依赖性强、缺乏统一的目的地管理与营销、低层次同质竞争严重等,严重制约临汾旅游发展,亟待通过顶层政策设计来统筹解决。
临汾市文化旅游走过了这么多年,需要一个历史性的变革与升级,将自己推到聚光灯下,让这个古老而华丽的文化遗址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临汾的全域旅游“战事”
全国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大背景下,临汾的全域旅游之路则走得沉稳而从容。
2019年10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临汾市洪洞县成功入选。这是大槐树寻根祭祖园获得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之后,洪洞县在文旅方面又斩获的一项“保优夺魁”重大成果。
洪洞县美景
洪洞县获评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背后,是临汾的全域旅游战略落地的又一个优秀成果。
时代选择了临汾,更是临汾主动拥抱了时代。旅游是形,文化是魂,多样的自然生态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让临汾全域旅游发展潜力无限。
临汾市十年间,A级景区翻了两番,现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处、4A级12处、3A级及以下13处,临汾市十年间,A级景区翻了一番,现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处、4A级12处、3A级11处,旅游资源禀赋位居全省前列,旅游业已成为推动临汾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有以根祖文化为主题的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洪洞大槐树景区,以黄河之魂为主题的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壶口瀑布景区,这是临汾知名度、美誉度相对较高的景区,此外,还有“河汾第一名胜”盛誉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云丘山等新生代优秀景区,构成临汾市全域旅游发展中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驱动核心。
云丘山民俗表演
基于此,临汾采用了“龙头景区带动型”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以全域旅游为主线,以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洪洞大槐树景区及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壶口瀑布景区作为临汾市全域旅游发展的核心区,响应“中国根·黄河魂”这一旅游品牌的号召。以云丘山、尧庙-华门景区、人祖山 、晋国博物馆、彭真故居、牡丹园、东岳庙、小西天、中国梨博园、临汾汾河公园等国家4A 级旅游景区作为中层区,聚焦文旅融合,全域统筹、全域谋划、全域推进,集中精力打造文化旅游这一关键性、战略性支柱产业,成功走出了一条临汾特色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全域旅游的“临汾模式”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伴随着文旅融合的大势,文化和旅游两部门合并以后,“诗”和“远方”走到了一起。
2018年起,临汾市坚持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全市战略性支柱产业,按照全域旅游理念,以办好一场盛会、实施两大工程、打造三大板块、构建一个全新IP为重点,深入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把临汾市打造成了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办好一场盛会”,指办好全省旅游发展大会。2018年9月20日,由省政府主办的2018山西省旅游发展大会在临汾隆重召开。大会以“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为主题,以加快培育文化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建设富有特色和魅力的文化旅游强省为目标,以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为支撑,坚持全域旅游为导向、文旅融合为主线、改革开放为动力、项目建设为抓手,采取“1+3+N”模式,进行山西旅游的大展示、大推介、大招商。
山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和临汾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此次大会。筹备期间,临汾市坚持把筹备大会作为全局性工作来抓,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叫响了“所有旅行都是出发,到了临汾咱是回家”的口号,打响了“中国根·黄河魂”临汾旅游品牌,全力推动百项文旅活动和百项提升工程,为开好大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临汾打造了良好的旅游品牌形象。
洪洞县全域旅游空间布局图
“实施两大工程”,指持续实施好平阳记忆、印象临汾两大文化工程。2017年,临汾“平阳记忆”文化工程正式启动,46个特色记忆项目将从各方面全方位对临汾市文化资源进行分类挖掘整理,推动文化传承。
截至目前,临汾市“平阳记忆”文化工程各项进展顺利。80%项目已经完成资料的整理收集,国宝记忆、能源矿业记忆、文物记忆、典藏记忆、科技记忆、农业记忆等收集资料比较完善。
印刷记忆以“平水刻”“平水韵”等刻印版本为主题,完成了有关临汾“平水刻”40种书名的收集整理工作。
典籍记忆对散存于国内有关图书馆涉及的临汾市40种府、县旧志书名,开展收集整理工作;完成了《平阳府志》的影印再版出书工作;民间艺术记忆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完成了《临汾市非遗图典》出版工作;《晋南威风锣鼓曲谱大全》出版;完成了《霍州三弦书》《浮山木偶戏》两个项目的抢救性记录工作。
戏曲记忆以收集老唱片、老磁带和各类相关资料,整理汇编形成临汾戏曲的独特记忆。已经完成《临汾戏曲图典记忆》的搜集、整理、编写工作;《临汾戏曲音像第三辑》完成录制;《蒲州梆子传统剧本》15本即将印制完成。
临汾戏曲表演
乡村记忆依托乡镇文化站在全市开展了“乡村文化记忆”普查工作,目前已有13个县市区完成普查工作,建立“乡村文化记忆展示馆”15座。完成了《平阳记忆文化系列丛书》编撰工作。
建成了“平阳记忆”大型门户网站--中国临汾文化网,开通了“平阳记忆”官方微信公众号,推出了以尧文化、晋文化、黄河文化为主题的系列宣传片,圆满完成“平阳记忆·印象临汾”特色展,纪录片《尧舜之都》、《晋国》已经在央视播出。完成了《平阳商人》书籍撰写工作,预计年底完成撰写出版工作。正在启动《丁村民俗博物馆城墙记忆》、《乡村记忆图典》和《临汾戏曲文物记忆》的招标工作。《平阳木版年画图典记忆》已完成编纂,启动出版工作。
目前,“印象临汾”APP已经上线开始运营,智慧旅游云平台已经完成一期工作。
“打造三大板块”,指全力打造黄河、根祖、太行三大旅游板块,推动旅游大开发。
临汾市按照全省加快构建“乐水、尚城、崇山”旅游品牌体系和尧文化、根祖文化、晋文化等七大文化旅游片区发展思路,认真做好全市全域旅游规划,全力打造黄河、根祖、太行三大旅游板块,围绕优化提升“中线根祖文化游、东线太行山水游、西线黄河风情游”3条精品线路,进一步加快旅游道路、厕所、集散中心、咨询服务中心、汽车营地、水电气暖、标识标牌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叫响“中国根黄河魂”旅游品牌。
“构建一个全新IP”,打造“华夏第一都”的超级IP
9月18日,在郑州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再次被强调。临汾市将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思想,加强黄河沿线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让“华夏第一都”的名号响彻全国。围绕“华夏第一都”,构建临汾文化组团。依托大河文化,举办以“流向未来的大河”为主题的首届大河文明旅游论坛;依托农业文化,临汾市人民政府及永和县、大宁县、吉县、乡宁县、隰县、蒲县、汾西县等沿黄七县分别与蒲县宏源投资有限公司签定了总投资100亿元的临汾市沿黄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带综合开发架协议。临汾市将以黄河文化所体现的“中华魂”为统领,以沿黄七县为基底,囊括沿黄七县各类各级文化要素,全景展示“黄河文化”的传统、未来。打造一个集观光旅游、精神传承、休闲度假、文化研学、康养休闲、休闲农业等于一体的文化风情旅游带——大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建成后将有力提升临汾文化旅游品味,完善文化旅游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临汾市文旅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在全域旅游的“临汾模式”驱动下,临汾市旅游“多点开花”,全市旅游发展成绩斐然:2018年,全市的旅游总收入达到634亿元,同比增长31%。连续多年,全市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到13处,为全省第一,2018年大槐树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后,云丘山景区、壶口瀑布景区和尧庙-华门景区也启动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云丘山景区
以云丘山景区为例,神奇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使云丘山成为与武当山齐名的道教名山,同时也是晋南地区少有的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度假养生、民俗体验于一体的多功能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2019年,云丘山景区以服务设施设备完善为基础,以开发旅游产品为重点工作,先后投资建设康家坪古村民宿改造项目;森林康养度假山庄建设项目;大河村、坂尔上村、东沟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发展模式以党建促旅游+农业合作社+公司+精准扶贫;智慧景区建设项目;景区大游线上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完善;研学系列产品开发建设,不断增加新业态、打造新的吸引物,游客数量和旅游综合收入连年递增。今年9月,云丘山景区通过了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景观评审,云丘山景区成为临汾全域旅游发展新的核心区。
康家坪古村民宿
此外,以“寻根尧祖·圆梦中华”为主题,以邀四海宾朋感受尧都“回家式的旅游”,请全世界华人一起“寻根尧祖·圆梦中华”为办会宗旨的第二届山西临汾尧都文化旅游节成功举办,进一步充分展示了临汾文化魅力与文化实力。
文旅融合:“临汾模式”的抓手
从各地的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成功经验来看,在创建示范区的过程中,文旅融合已是大势所趋。文旅融合新业态可以激发临汾消费新动能。文旅融合发展能够带动和促进文化旅游消费的产业新业态,实现观光游向文化体验游升级,同时,让文化和旅游服务遍布每一个街头转角,也更符合当下各地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新模式。
为全力推动文旅融合,促进全域旅游发展,2019年,临汾市以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重点实施“11158”战略:111”即“三个百里”——百里汾河实施大运黄金廊道根祖板块提升,建设尧庙·华门文旅融合示范区;百里黄河实施顶层规划和项目建设双轮驱动,建设大黄河公园;百里太岳实施康养旅游多元发展,培育康养产业集群。“5”是“5个年”,落地旅发大会成果,即“文旅融合年”深化改革年”项目建设年”文旅宣传年”和“品质提升年”。“8”是“八大工程”,即文旅融合发展工程、公共服务提升工程、特色品牌打造工程、重大项目建设工程、文化遗产挖掘工程、文旅产品宣传工程、文旅市场规范工程、纪律作风整治工程。
俯瞰临汾市
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加大地方戏曲的传承保护,培育出一大批戏曲新人,同时加大对剧本创作力度,推出了一批优秀剧目。今年在“第23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中,临汾市选送的4名小演员程康、陈怀可、秦嘉懿、薛茗尤全部以优异成绩喜获小梅花“金花”称号;《林冲夜奔》荣获“传承类小梅花集体节目”第一名,被评为“最佳集体节目”,成为我市的第一朵集体“小梅花”。我市的7位戏曲“小精灵”表演5个节目,摘得5朵“小梅花”,我市“小梅花”总数达59朵,稳居全国地级市首位。2017年首届山西艺术节上,临汾市蒲剧《老鹳窝》摘得“杏花奖”新剧目、编剧、音乐设计和舞台美术4项大奖,眉户剧《大山村医》摘得“群星奖”戏曲类奖。在今年山西省第二届艺术节暨山西省第十六届“杏花奖”评比展演中,临汾市蒲剧《泪洒相思地》荣获杏花奖新剧目奖第二名,临汾市蒲剧《反潼关》主演崔鹏升荣获“戏曲表演奖”。为了进一步传播戏曲艺术精髓,用电影的手段展现戏曲艺术魅力,临汾市将眉户现代戏《父亲》改编的电影《父亲啊父亲》,10月31日搬上荧屏,为眉户这一古老的艺术注入了新鲜血液,赋予了新的形式和内涵。让临汾的地方戏曲的传播、传承、发展,走得更远。
挖掘传统文化潜力让临汾全域旅游更接地气。今年以来,临汾市直三团(临汾市小梅花蒲剧艺术培训中心、临汾市眉户剧艺术研究中心、临汾市蒲剧艺术研究中心)积极送戏进景区,先后走进洪洞大槐树、古县牡丹园、曲沃晋园、襄汾龙澍峪,累计完成演出任务49场。洪洞、古县、蒲县、隰县、汾西、安泽、永和等县也积极开展“送戏进景区”工作,深入关帝庙、延庆观、东岳庙、午城战役遗址、姑射山、乾坤湾、沁河庄村刘少奇故居等景区,将传统戏曲艺术送到游客面前,让广大游客在欣赏景区美景的同时享受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魅力,进一步推进我市文旅融合向纵深发展。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的推进,不仅激发了传统文化的潜力,也让全域旅游发展有了更多的落脚点。
洪洞大槐树景区
临汾市在荷花园景区搭建文旅融合示范基地——非遗入驻景区,将全市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展示,定期在园内开展非遗展演系列活动,设置非遗现场体验区、非遗项目展演区、民俗活动演示区、商品展销区、非遗项目宣传区等五个区域,真正做到非遗项目在景区内传承发展。全市重点景区分别引进非遗项目。洪洞大槐树景区入驻洪洞道情、大槐树祭祖习俗、金鼓乐等非遗项目,根据非遗资源编排了《祭祀》《铁锅记》《娶亲》《魁星点斗》等一系列实景演出节目;吉县壶口瀑布景区入驻吉县唢呐、同乐鼓乐、搬卷、吉县民歌、吉县手工艺等非遗项目;云丘山景区每年举办国家级非遗项目中和节,期间有和祭祀大典、祈福传递云丘福粥、朝山拜顶、花鼓、婚俗盛会—鞭杆挑花篮、中和花馍展、戏曲表演等。
随着国民素质的提升,文化旅游的吸引力与日俱增,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全域旅游,成为了创造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
临汾旅游:下一阶段走向哪里?
在推动全域旅游建设过程中,临汾市委、市政府高起点规划、大力度建设、全域化推进,大力实施文化旅游业整体提升战略,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文旅融合创新发展之路,走出了一条具有临汾特色的文旅融合创新发展之路。推动文化和旅游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洪洞县成功创建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这只是创建工作的开篇,而不是终点,洪洞县要继续持之以恒抓巩固,坚持不懈抓提升。吉县和隰县要按照标准,逐项查遗补漏,切实在统筹推进、规划引领、产业融合、动能转换、项目服务、完善设施、合作共赢方面下大工夫,推动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加快推进创建达标。资源优势较好的的尧都区、曲沃县、乡宁县、翼城县等区县要启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力争早日列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录,推动临汾市域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列入创建名录并早日创建成功,探索出行之有效,可复制和可推广的一系列经验,为拓展新时代全域旅游工作新局面做出更大贡献。
临汾的生命力才刚刚开始。临汾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具备打造特色文化旅游融合产业的良好基础。2020年是临汾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之年,临汾文化旅游业开启了崭新的篇章,聚焦文旅融合,推动文旅产品融合、业态融合和产业重构,“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促进文旅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临汾陶寺遗址
临汾市文化旅游产业的竞争力仍然有待加强,只有进一步打响“中国根·黄河魂”这一旅游品牌,扩大品牌效应,才能带构建口碑效应,更好地吸引游客,并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口碑效应与经济效益驱动下,临汾市城市形象、基础设施和功能的进一步提升和完善,进而反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再通过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产业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关联产业整体竞争力,形成共同驱动临汾市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百年风雨后,临汾用一种沉稳而迅速的姿态,迅速完成了城市形象的进化。未来,这座古老的城市依旧任重道远:世界等待着临汾用一种全新的姿态迎接寻根的游客们,并焕发出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