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天下溪,常德不离”,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在《道德经》中就为常德城的命名埋下了伏笔。常德古称“武陵”,被认为是最接近于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理想国。不过,抛开世人赋予的光环,如今常德最靓的名片,莫过于一碗泼辣直爽的牛肉粉。
说来奇怪,牛肉面在全国遍地开花,但提起牛肉粉,似乎只有常德如雷贯耳。虽然也有花溪牛肉粉、鹰潭牛肉粉等散落各地,但终究都没能走出地方,形成气候。于是,在常德的一天,当然要从粉店开始。
0 1
杨永胜
8:30 a.m
在湖南境内,常德下辖的津市是最主要的回民聚集地之一。明清两代,朝廷实行“改土归流”,使得部分北方住民南迁至常德、临澧一带,其中就包括不少回民。回民擅烹牛肉,而肥沃的洞庭湖水系以米食为主。二者结合,便是常德牛肉粉的雏形。
和很多南方城市一样,常德的粉馆遍布大街小巷。上到知名连锁“刘聋子”,下到街边的无名小店,以及只有老饕才会分享给你的宝藏粉馆,比如魏记、鲁珍、桂元,以及让我连吃两天还意犹未尽的杨永胜。
粉馆5点开门,8点多已人声鼎沸,一座难求。市面上流传的“七圆滴还是扁滴”在这儿根本就是个伪命题。扁粉在常德自有姓名,名叫“米面”。省外的常德牛肉粉多以圆粉示人,大概因为易于保存,可在本地,米面的人气也丝毫不输。
11块一碗的牛肉米面,分量和味道一样无可挑剔。大块的牛肉连着筋,八角、丁香、草果、小茴香等复合滋味已与酥烂的牛肉融为一体。虽无多余点缀,也让人唇齿留香。
我本是坚定的圆粉党,在常德却被米面翻盘。柔滑的米面更富于米香,也更好挂住牛肉码子的汤汁。大概因为米面的形状跟扯面有些类似,这碗粉莫名给了我一丝北方面食的亲切。
0 2
小林肠子馆
12:00 a.m
“不愿朝中当驸马,只要炖钵炉子咕咕嘎”,说的是常德人对“钵子菜”的喜爱。钵子既是器皿,也代表一种烹饪手段。常德地处湖区,自北而来的冷空气没有高山的阻隔,长驱直入,冬春尤其寒冷潮湿。陶制土钵子下面加个小火炉,可以起到保温效果,与北方砂锅原理相当。
钵子菜的选择颇多:湖鱼、谷鸭、猪蹄、甲鱼皆有,但最让我魂牵梦绕的无疑是那钵肥肠。
肥肠钵的美妙之处,在于可以一次性体验肥肠的三种口感。初入口时是卤肥肠,弹韧耐嚼,尽情享受挑逗齿牙的乐趣;待钵子升温,油花滋滋作响,肥肠产生干煸效果。此时表皮微皱,内里丰腴,堪称全场高潮;临近尾声,肥肠的油脂被逐渐榨干,能吃出油渣的焦香。在常德,肥肠钵里还要配上猪脸肉,怎能不让肉食爱好者大呼过瘾。
如果说江油是肥肠界的“麦加”,那么常德起码应该是“麦地那”。
0 3
黄婆擂茶
15:30 p.m
擂茶源于客家文化,在两广、湖南和贵州等地均有“吃”茶的习惯。八十年代初,汪曾祺行至常德,在《湘行二记》中提起过擂茶的制作:“茶叶、老姜、芝麻、米,加盐,放在一个擂钵里,用硬杂木做的擂棒“擂”成细末,用开水冲开,便是擂茶。”
常德人喝擂茶,不逊于广州早茶的排场。一大家子人前来,擂茶无限续碗,茶点丰俭由己。茶在这里的角色,其实已经非常弱化了,茶味很淡,倒是花生和姜味明显。擂茶之于常德人,更多被赋予的是团圆的意义。
常德擂茶的茶点,与我以前喝过的客家擂茶、恭城油茶不同,不仅局限于米泡、锅巴、红薯片这些脆食,还有凉、卤菜可选,猪肚、鸭脚都可上桌;并且食材随季节变换。春日食香椿,夏日吃南瓜花,有茶有“旬味”。
这不禁让我联想到日本与中国茶文化同出一脉的“怀石料理”,最早就是茶道主人请客人品尝饭菜。如此说来,擂茶倒真有点常德平民版“怀石料理”的意味。
04
壹德壹
19:00 p.m
以一碗粉开始,也要以一碗粉结束。常德除牛肉汤粉外,还有干腌粉、盖码粉、炒粉、炖粉等形式。私以为从形式到味道,这里面最值得一尝的还是炖粉。
老字号壹德壹是吃炖粉的不二之选。用卤好的牛肉、牛百叶、牛杂作为底料,再浇上鲜辣的牛肉浓汤。炖锅架起,待汤底沸腾后,将米粉倒入锅中,其形式与火锅加面有异曲同工之妙。
只有圆粉柔韧筋道的质地,才经得起长时间的炖煮而不会糊烂。小火咕嘟的工夫,锅中飘出牛油混以香料的味道让人有微醺的迷醉。赶紧挑一绺粉、舀一勺汤、盛几块肉,嗦粉的快感随着馥郁的香味冲过舌尖直抵味蕾深处。常德人真是烹牛的高手,早上吃牛肉粉时已感叹汤浓味厚,没想到此时与炖粉相比,也只能算个入门。
恰粉的地方比比皆是,但把米粉恰出火锅的架势,出了常德我没有遇到第二个。
05
九三鸭霸王
19:00 p.m
晚上意犹未尽时,不要错过常德的卤鸭件。如果你问一个湖南人:常德除牛肉粉之外还有什么特产?答案十有八九都是酱板鸭。“没有一只鸭子能活着游出沅江”,常德人对吃鸭的热情一点不比南京逊色。
金丹酱板鸭和九三鸭霸王,都是很受常德人认可的卤鸭品牌。鸭拐、鸭头各秤上一点,再来一听啤酒,算是给在常德的一天划上了圆满的句号。看似颜色不深的卤鸭件,辣度其实并不低。在吃辣这件事上,湖南人从不亏欠自己。
常德大概是除长沙之外,湖南最知名的城市。难得的是在名气之外,仍然保留着一丝古朴的气质。沅江的古意,怀旧的渡口,三公里有余的“诗墙”,都让人产生一种“从前慢”的感怀,而这种对传统的保留也延续到了食物里。
桃花源是否真实存在一直惹人争议,但在“武陵”喝过擂茶,吃过钵子菜和炖粉“火锅”,想必你一定不会否认,它无愧于一座“舌尖上的桃花源”。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