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也有民风淳朴的地方
旅游
旅游 > 极致之旅 > 正文

印度,也有民风淳朴的地方

我和朋友在印度游历时,有一个意外的感受:从我们访问过的村镇来看,农村的生活质量反而比城市更高。

印度有许多尚未被工业化污染的农村,那里没有拥挤的贫民窟。大概是因为生存的竞争小一些,印度农村也少有靠坑蒙拐骗为生的游民。村民们多了一分淳朴。混乱的旅游城市和原生态的农村反差强烈。

奥恰镇 © ImagesofIndia / Shutterstock

奥恰镇 © ImagesofIndia / Shutterstock

我和朋友是两个有一些背包出国游经验的女生。但是印度的旅行经历,还是让我们波折得像过山车。我们遭遇过被骗,被摸肩膀和背的性骚扰,被指路的人忽悠。有时都要气得跺脚。印度有趣的地方在于,回国后隔一段时间再回顾时,又觉得因为一切太过与众不同,而有种别样的趣味。

其实印度有些地方也不是那么脏乱差。孟买的富人区嘈杂混乱,而印度的原生态农村则干净有序许多。

奥恰镇位于印度的中央邦,毗邻“性都”克久拉霍镇。两个其实都属于旅游小镇。但大部分的游客都被克久拉霍吸引去了,所以奥恰鲜有人去。正因为奥恰半隐世的现状,让我有机会看到了印度的另一面。

奥恰镇位于印度的中央邦,制图:孙绿

奥恰镇位于印度的中央邦,制图:孙绿

当我们乘坐的火车行驶在中央邦广阔的土地上时,我的同行小伙伴提出了一个问题:印度的土地这么广阔,如果能开发出来种地,对穷人来说,不是比住在贫民窟好多了?

之前在瓦拉纳西和加尔各答,我两亲眼见证了印度底层人民吃不饱饭、巷弄拥挤不堪,很多人甚至住在垃圾堆中的塑料棚内,而现在眼前一望无垠的优良农耕地却展示了印度土地的广袤和富饶。

编者注

流离失所到城里的人曾经也是农民,因为交不起租金或买不起土地而到城市寻求出路,耕种土地需要的种子、劳力、水源、电、公路,而这些基础设施的缺乏导致农业发展滞后,很多农民为了种地所需的投入而欠债,最终失去了土地。

对于不少流浪者来说,在拥挤的贫民窟生活已经比在农村要好了,至少可以有吃饭的途径。富裕(包括相对富裕)也限制了人们对于贫穷的想象。

印度乡村 © wphotopro / Shutterstock

印度乡村 © wphotopro / Shutterstock

火车停在了我们的目的地奥恰,这个小镇在灌木森林和农田的包围之中。

初到奥恰,我对它的第一印象是人少和安静。就算小火车站外依然有不少拉客的突突车叫嚷着抢生意,但那阵势和其他旅游城市相比,已经是少之又少了。

没有震耳欲聋的摩托鸣笛声和人挤人的嘈杂,让人心情好了不少。奥怡的突突车司机喊价也没有大旅游城市那么疯狂。一路上,阳光明媚,恍惚间我竟有种来到了印度版大理的感觉。不过,奥恰的旅游资源比大理还要优质。

奥恰古堡的与古寺庙 © Wirestock Images / Shutterstock © saiko3p / Shutterstock

奥恰古堡的与古寺庙 © Wirestock Images / Shutterstock © saiko3p / Shutterstock

奥恰镇不大,徒步一小时就能走完整个镇。但小镇上却有着至少五处大型城堡遗迹,最早的可以追溯至16世纪。

奥恰的古堡和其中的宫殿建筑,现已被列为国家保护建筑,其中最有名的是拉吉曼迪尔宫和贾汉吉尔宫。

建筑的精美与斋普尔琥珀堡不分伯仲。参观票价却不贵,城堡套票仅需250卢比(大约是25块人民币)。

拉吉曼迪尔宫(Rajmandir Mahal)

拉吉曼迪尔宫(Rajmandir Mahal)

贾汉吉尔宫(Jahangir Mahal)

© 熊金金大人

© Leonid Andronov / Shutterstock

除了令人震撼的精美城堡,奥恰更让印象深刻的是它的乡村日常。

我和同伴稍作安顿后,便在小镇中瞎逛。游客不多,我们很快成为一个年轻小伙子的搭讪对象。他很热情地一边把我们往Betwa河边引,一边介绍着当地的旅游资讯,甚至还叫来在当地酒店工作的一个大叔一起介绍,两个人热情得就像招呼久未见面的朋友。

来到这条Betwa河边,我着实有些吃惊——这条河非常干净!岸边几乎没有工业垃圾,水质也很清澈,完全颠覆了我之前我对印度污染严重的负面印象。即便有个男人在往河里倒垃圾,我仍然对这条原生态河流的美丽印象深刻。

人们在Betwa河边 © ImagesofIndia / Shutterstock

人们在Betwa河边 © ImagesofIndia / Shutterstock

当时是冬天,水量不大,但可以想象夏天时水量一定可观。于是我向大叔询问了这条河的开发利用情况,但他说上游没有任何发电站和工厂。这个回答又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我心想为什么如此优质的水力资源不加以利用?

因为在我的经验里,四川老家的一条水量仅为这条河三分之一的小河,沿线都有不少工厂。虽然近年为了保护环境,有些工厂关闭了,但至少曾经走过“水资源优先服务工业建设”这种阶段。

后来我又读到印度水利发电的一些数据,2017年印度水电的装机容量为49GW;同年中国的装机容量为341GW(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https://www.huaon.com/story/394770)——无论是我看到的现状,还是网络的数据,都印证了我当时的感觉:这里的工业化程度很低。这也为后来我观察奥恰的人民生活提供了一个社会结构前提。

小女孩在水窖取水 ,© 熊金金大人

小女孩在水窖取水 ,© 熊金金大人

另外一个细节是我在买水果时发现的。印度的芭蕉、番石榴还有胡萝卜看上去都磕磕巴巴、小得可怜,但是一吃都特别甜。

同伴说:“看来印度农民都不流行用化肥,水果蔬菜都是纯天然生长的。”这又是一个印度农村原生态生活的侧写。值得一提的是,奥恰的水果并不仅限于印度土产,据说也有进口自意大利的哈密瓜,不过价格不便宜。

买水果,© 熊金金大人

买水果,© 熊金金大人

奥恰虽然也有少数流浪人群,但据我观察,镇里的人多数是当地居民,人口密度小,城市也干净不少。

不过,仅仅在我们到达的两天后,奥恰就迎来了一月一次的宗教祭典,大量周围的居民涌入,很快就垃圾遍地了。这个祭典的到来,让我看到了另一个有趣的生活细节——河中洗澡。

祭奠为期三天,周围村落的居民除了来到镇里的寺庙祭拜,从傍晚开始围着小神庙唱歌赞颂神明直到深夜,还会集体到Betwa河中洗澡。男女老少集体在河中洗澡、洗头。毫无污染的河水就是最好的澡堂和游泳池。

男女老少在河里洗澡,© 熊金金大人

男女老少在河里洗澡,© 熊金金大人

看到这样的场景,我既觉得有趣,又感慨:看来热水器在村民中间并不普及/实用(当然旅馆房间是有热水器的)。

居民们洗完澡,还会上岸赶集采购物品,或聚在一起吃小吃。一派和中国农村类似的赶集场景。街边有年轻女孩表演着杂技,然后让大家“捧个钱场”(不仅是钱,食物她也收),这一幕颇有些像那些老电影中的场景,让人有一种穿越感。

做小生意的印度妇女一股麻利劲儿,也与勤劳的中国农村女性相似,我顿时多了一份亲切感。

节日祭奠就是一次“赶集”,© 熊金金大人

节日祭奠就是一次“赶集”,© 熊金金大人

“赶集”中的农村妇女,© 熊金金大人

“赶集”中的农村妇女,© 熊金金大人

但印度农村仍可见严重的阶级分化。

由于大量人群涌入奥恰,也有乞丐到小镇讨生活。乞丐们一群群地挤在寺庙门口的小广场,习惯性地举着手掌,等待几步开外的乡绅赏赐食物。广场一角吃完早餐的人走到寺庙门口,从小碗里一次次掏出只有指甲盖大小的咖喱,放到那一只只高举着的黑漆漆的手上。

乡绅的身影靠向哪里,就有一片黑漆漆的乞丐靠过去,但没有乞丐站起来,他们维持着蹲坐的姿态。有些乞丐缩回手吃了咖喱,有些则继续伸着手等待下一位施舍者。

其实不止是乞丐,我也在奥恰见到过几次其他生活在底层的人。比如在镇外,我曾看到一个男人在洗衣服,洗一件衣服可以拿到5卢比(大约是人民币5毛钱),但我委托家庭旅馆老板洗衣服时,却是一件衣服100卢比(大约是人民币10块钱)。印度的人工成本低于洗衣机。

洗衣服的男人,© 熊金金大人

洗衣服的男人,© 熊金金大人

离开奥恰之后,我和朋友又去了北部旅游名城斋普尔(粉红之城)以及杰瑟梅尔(金色之城),除开壮丽的建筑和旅游资源以外,整体感觉就是“城市套路多”。城市比农村脏乱,治安也差一些。

许久之后,这次印度之行还让我回味。老实说,印度给我最震撼的印象就是脏乱和较差的治安。而原生态的小镇奥恰则给了我另一番印象,广袤的印度农村有巨大的潜力。

奥恰镇一隅 © ImagesofIndia / Shutterstock © Konstantin Litvinov / Shutterstock

奥恰镇一隅 © ImagesofIndia / Shutterstock © Konstantin Litvinov / Shutterstock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