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士军:推进非遗旅游融合发展,让非遗走入人心、走向未来
旅游
旅游 > 业界 > 正文

刘士军:推进非遗旅游融合发展,让非遗走入人心、走向未来

(凤凰网旅游讯)10月18日,“中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论坛”在贵州黔东南州丹寨县万达小镇举行,邀请国家相关主管部门领导,协会、机构和中国非遗与旅游界的知名专家莅临丹寨,共同研讨中国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前沿问题,让非遗和旅游结合助推中国经济发展。

世界旅游联盟秘书长刘士军在论坛发言中表示,非遗是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宝贵资源,是文化和旅游融合的重要支撑,是推动文化和旅游扶贫的有力抓手,非遗人才是文化和旅游和发展的特殊人才,推进非遗旅游融合发展,旅游将增加内涵,丰富体验,提升品质,非遗将通过旅游平台更好地走进世界,走入人心,走向未来。

以下为刘士军部分讲话实录:

首先,非遗是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宝贵资源,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每一种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血脉,既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始终一脉相承,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在适应人文环境与历史的互动中始终秉持着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理念,共同创造了极其庞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传承,既为文化自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文化提供了丰厚的滋养,成为民族独特的文化身份和精神标识,也成为连接民族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成为激励各族人民奋勇向前强大的精神力量。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文化遗产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等等,也包括传统的手工艺。目前,中国入选联合国非遗名录的数量是世界第一,有137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传承人有1986,这都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这些遗产中也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世界文明的瑰宝,既要保护好,也要传承好,同时也要发展好。

我们应该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看到可挖掘、可利用的文化内涵,突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理念来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新的转化,创造性的发展,同时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中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资源,更好的体现非遗的宝贵价值。

其次,非遗是文化和旅游融合的重要支撑,非遗既要传承,更要传播。在开幕式前也去看了咱们一些非遗展示,当场我也买了一块蜡染围巾,我觉得它特别精美,给让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游客在体验中了解非遗,接触非遗,受到当地文化熏陶之后,感兴趣的游客纷纷买单,我相信在座的很多人都在掏腰包。

非遗需要市场,我们应该深入市场。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途径和模式,推动大量非遗产品结合旅游开发来拓展市场渠道,旅游需要非遗,我们应该加大非遗资源和旅游资源的普查、梳理和挖掘的力度,以文化创意为依托推动更多非遗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推出一批非遗欣赏、非遗体验、非遗研学、非遗产品选购等综合类的景区、线路、产品等等,在提升这些服务水平和竞争力的同时,有机融入非遗的创意、演艺、体验、展示等等,通过非遗项目和现有的产品合理整合,赋予景区、景点、产品更丰厚的文化历史内涵,满足游客吃非遗、玩非遗、赏非遗、学非遗、购非遗的需求,使之成为我们旅游的新卖点和新亮点,应该合理的让游客自愿的把兜掏出来,把兜掏空,这就是我们最佳的旅游产品和宣传。还可以结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及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重要的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非遗主题的展示、展览、展演、讲座、论坛等等。非遗既是文化和旅游融合的重要表现形式,更是丰富旅游产品内涵、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

第三,非遗是推动文化和旅游扶贫的有力抓手。今年是我国脱贫攻坚战的收关之年,也是决胜之年,非遗+扶贫对推动非遗传承保护、融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化和产业化的进程,助力脱贫攻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18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了第一批十个“非遗+扶贫”地区,支持设立非遗扶贫。两年来,非遗精准扶贫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积极的响应,全国393个县国家级贫困县和150个省级贫困县开展了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全国共设立了非遗工坊2310个,带动了46万落后人参与就业,带动了20万建党离岗贫困户脱贫,充分体现了文化与旅游,扶贫与扶植相结合的呈现和作用,极大体现了贫困群众的文化自信和动力。

今年10月10号,世界旅游联盟联合世界银行和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在北京举办了世界旅游联盟的新闻发布会,我们发布了从2018年到2020年入选世界旅游联盟的100个旅游减贫案例,这100个旅游案例里面其中89%是来自于我们中国的,这些案例向国际社会讲述了旅游减贫的中国故事,贡献了旅游减贫的方案,贵州有9个,是最多的,其中就有非遗与旅游融合,增强当地的吸引力推动旅游发展,实现脱贫致富的典型案例。

其中一个案例就是万达集团的丹寨小镇。2011年,丹寨贫困发生率为49%,全县大约一半是贫困人口,万达集团结合20多年的扶贫经验,从丹寨县的贫困实际情况出发,与丹寨县政府签订了扶贫协议,使丹寨从默默无闻的贫困县变成了黔西南的旅游新星。万达丹寨项目的核心,小镇以传统特色的建筑为基础,大家都看到了,以丹寨历史文化传承和民族风情为核心,以非遗文化为切入点,兼顾了苗乡文化和蚩尤文化,将丹寨七个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17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部融入了,打造了一座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养生小镇。大家已经在这儿都看过了、体验过了,应该说丹寨小镇是一个成功的文化和旅游相融合的减贫的经典案例。

第四,非遗人才是文化和旅游和发展的特殊人才。旅游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人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没有人什么都做不了,非遗传承人和从业者特殊人才,他们在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过程中,旅游为非遗传承人和从业者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舞台,为非遗人才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另一方面,游客在接触非遗的过程中,也会进行互动,对非遗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让非遗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有人,让民间的各类绝活代代相传。国家、省、市特别是到县,到我们的乡镇都应该因地制宜,加大政策的复制力度,来扩大对非遗副产的覆盖面,提高培育课程的针对性,泛泛地搞是没有用的,一定要落地。综合传统工艺产品的设计、制造、销售、推广等各个方面,不断提高他们的能力素质。应注重从当地非遗传承人当中发现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积极性的带头人,通过为他们生产展示销售等各项工作提供支持,在保护当中的开发。同时应该注重梯次队伍的培养,帮助他们提升视野,一个人的视野决定了你的发展,非遗也是如此。来提高传承保护设立创作、服务市场的能力水平,同时也提升非遗的市场竞争力。

各位同仁,推进非遗旅游融合发展,旅游将增加内涵,丰富体验,提升品质,非遗将通过旅游平台更好的走进世界,走入人心,走向未来。世界旅游联盟愿与社会各界一起,来发挥我们的平台优势,更好的促进非遗的保护、传承利用和发展。

今年的疫情对各行各业的影响非常大,对旅游的影响也非常大,受非冠影响,国际的复苏仍将有一个时间,这个时间应该比较漫长一点,但是国内旅游业的复苏已经开始了。国内旅游业也成为构建双循环的重要方面,我们相信世界经济恢复发展的态势不会改变的,人们对美好精神和文化追求的需求不会改变。11月的12-14日,第三届世界旅游联盟相互对话将在杭州举办,我们的主题就是信心与变革,面向未来的旅游业,希望向全球旅游业传递一个声音: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秉持合作、旅游业必将走出低迷,迎接变革,并在新的高度上实现振兴和发展。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