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黄河文化旅游带高质量发展几点意见
旅游
旅游 > 业界 > 正文

张辉:黄河文化旅游带高质量发展几点意见

11月21日,由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琼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旅游传播研究中心承办的2020第五届博鳌旅游传播论坛成功举办。

北京交通大学现代旅游研究院院长张辉出席论坛并致辞。他多年来深入旅游经济理论与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对旅游经济有着独到的见解。

下文根据张辉在论坛上的主旨演讲《黄河文化旅游带高质量发展几点意见》整理而成。

如果从“重构”这个角度来思考中国旅游发展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看。

第一个维度是这次疫情。疫情什么时候结束,我们现在不清楚;同时,这次疫情是自然界对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警告,反映到旅游行业,十一黄金周已经展现这种变化。传统的旅游经济恢复较慢,但是乡村旅游、度假旅游比去年同期递增了160%。这样的变化会不会对我们下一步旅游业的重构有一个启发式的或渐变式的看法。

第二个维度,把“重构”放在中国旅游四十年的道路上来看很有意义。中国旅游业已经发展了四十年。

第一,从旅游方面来讲,像中国这样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并不多。

第二,从地理形态来讲,中国的地理形态比较齐备,和中国相比的其它国家,地理形态的完整性不如中国,当然不排除个别国家。

第三,这几年大量的资本和技术开始涌向旅游业。可以说,资本和技术两个要素已经成为支撑中国旅游业下一个发展的主体要素,而不像以前靠劳动和资源这两个要素来推动中国旅游业的成长。

第四,各级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程度是其它国家无可比拟的。但中国旅游业的产出还不够。评价一个国家的旅游影响力,主要看外国人的入境人数,以此来看,去年的入境人数还比不上泰国。国内旅游方面,60%的游客都是国内游客,其中80%的游客基本是一日游游客。旅游的投入和产出完全不对等,这种现象体现了什么问题?

这次疫情以后,“十四五”开端之后,我国旅游业是否也有“重构”的意味?那“重构”的目标是什么?

对中国旅游业来讲,“重构”就是要打造有文化目的的旅游奇迹。这体现在文化和旅游的关系。但中国旅游业发展40年,如何通过我们的产品、通过我们的体系来引发一场有文化目的的旅游气息的市场构建呢?故宫以东的片子非常好,我们要好好去研究。中国的旅游要在世界上形成影响力,就必须构建有文化目的的旅游体系,在这样一个体系上,我们有文化旅游目的地,但是缺少有文化目的的旅游。所以构建一个这样的体系,是中国旅游业至关重要的问题。

近几年,国家推出四个文化公园的建设,长城、长征、大运河和黄河。这四个文化公园的建设,形成一个带状的文化村。其中最有影响力、最容易打造成有文化目的的旅游体系的是黄河。所以,黄河文化的旅游带建设是重构中国有文化目的的旅游体系的一个关键点,它将成为中国有文化目的旅游体系的主战场。如果围绕着黄河文化及其旅游带的各种不同文化圈挖掘,中国的文化目的的旅游体系就形成一个基础、一个概念。

黄河是我国带状旅游的重要代表,在我国旅游空间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自然角度看,黄河是我国两大主要水系之一,水系、山势景观十分丰富,众多的景观分布在这个流域中。

从历史角度来説,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详地和生息地,也是中华历史文化带的具体体现。在黄河流域中蕴藏着很多的旅游文化,不仅形成代表不同文化的建筑、礼仪、风俗、习惯、节气、服饰、音乐、艺术、制度的沉淀,同时,也形成众多古城、古街、古墓、古道、古堡、古镇、古庙和古居等不同文化的有形要素,共同组成黄河文化的完整体系。

从世界旅游发展的基本趋势看,文化旅游和自然旅游是两大市场主题。文化旅游依赖于历史文化,自然旅游依赖于生态环境,一个地区拥有这两类资源的一个,就具备旅游发展的基础。而黄河流域同时拥有这两个很重要的资源,所以它理应能成为中国有文化目的的旅游地。

从这个角度来看,黄河文化旅游带的建设不仅对我国国内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我国的入境旅游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可以进一步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带动流域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以及跨区域的旅游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

黄河要形成有文化目的的旅游带,有几个问题要引起思考

第一,要深入研究黄河文化旅游带的历史弧线。黄河自西向东流经9个省,黄河流域的不同栖段,形成不同的文化圈,其自然生态和文化类型各有不同。要想在空间意义上形成“几”字形的旅游带,培育好中国黄河流域文化带的整体系统非常重要。

统一的IP打造是关键,要依据中华历史的重大事件、生产力的变化、经济的重大转折,与黄河文化旅游带现存的文化资源入手,比如历史遗址、古城、古镇、古堡、古道、历史街区、古战场、古建筑,以及现代人类社会的重大建设成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通过对礼仪、风俗、习惯、节气、服饰、音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来形成黄河文化旅游带的历史弧线。如此才能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质量的黄河文化整体发展概念。

第二,要深入研究黄河文化旅游带的产品构成要素。这包括三点,第一个是黄河文化标志性景观。现在一提黄河文化就是壶口瀑布,标志性景观的梳理和挖掘很少。第二个黄河文化节点城市,明确哪些城市能代表黄河文化。第三个是黄河文化的基本元素是什么,什么样的元素能代表和构成黄河文化。这几年黄河文化公园推出以后,9个省市对黄河流域旅游带的建设积极性很高,但在这几个方面的挖掘不足,黄河文化旅游带要成立,必须要研究这些问题。

第三,要深入研究黄河文化带建设的区域分工。黄河文化旅游带的建设,由于跨多个行政区域,要形成一个有世界竞争力的旅游现象,区域旅游合作极其重要。一个旅游产品的开发,如果涉及到区域问题建设,难度非常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要构成一个完整的黄河文化的开发输入。虽然文化圈、地理形态、气候条件不同,但黄河文化带的各个省旅游发展重点应该是一样的,所以必须要进行一个顶层设计来完成这样一个问题。

第四,要依据大众旅游特点来开发多种文化主题的旅游产品。随着大众化旅游发展,原来我们的六要素——食、住、游、娱、行、购现在形成了独立的发展样态。以前是以旅行社为主要的配置资源形成了六要素的整合,但随着旅游需求的多样化和旅游形态的变化,六要素都已经有了独立化发展。

早在五年前,“住”的要素已经独立发展形成主题酒店、精品酒店和民宿。近年“娱”也逐渐独立发展,以演艺为主的企业发展很快,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在产品的开发中必须要以六要素为核心,来构建起旅游产品体系。比如以“游”的要素为重点,以黄河文化旅游带为框架,结合黄河文化标志性景观,黄河旅游带可以开发出各种互为补充的旅游主题。

比如可以形成历史文化游、黄河古镇游、红色旅游、宗教文化游、黄河风情游、特色村镇游等不同的旅游精品线路;以“住”的要素为重心,结合黄河文化的要素,黄河人家、黄河民俗、黄河主题露营、黄河主题酒店、黄河文化度假区;以“娱”的要素为重心,可以形成黄河文化节事、黄河文化民俗、黄河文化演艺、黄河文化休闲街区等。所以黄河旅游带的开发,可以朝着六要素独立化发展的方向来构建起完整的体系。

第五,要创建黄河文化旅游带的合作机制和合作平台。黄河文化旅游带旅游区域合作要取得成效,构建不同层次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合作平台更为重要。目前,以黄河为主体的论坛每天都有,但是形成不了一个总体发展概念。所以建立起全国性和地方性的黄河文化旅游合作框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从国家层面,构建黄河文化旅游带协调委员会,由文化和旅游部牵头,各省区主抓文化和旅游的副省长来担任它的副主任委员,建立一个综合的协调机构,协调和统筹整个黄河文化旅游带的建设。只有用这样一个庞大的工程和机制来解决问题,黄河文化旅游带的统一IP形象才能树立起来。

黄河文化旅游带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的市场商机、市场主体,包括文化和旅游的结合,都会在黄河文化旅游带当中产生。希望黄河文化旅游带能够为中国旅游行业带来新的业态、新的旅游产品和新的旅游气象。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