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山水林城汇聚黔南秀丽壮景 历史古迹见证城市风貌的传承与变迁
旅游
旅游 > 极致之旅 > 正文

西南山水林城汇聚黔南秀丽壮景 历史古迹见证城市风貌的传承与变迁

贵州,一个多少数民族聚集的省份,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为其留下流传千古的诗词佳句,每每吟诵,顿感黔山万水间,祖国西南秀丽壮美的画面就在眼前。地形少平原,多高原、山地与丘陵,是人们对贵州的粗略记忆,“八山一水一分田”则是最为形象地描述它奇特的地质地貌,山与山相连,水与水相接,景致美不胜收。

8月,多日的阴雨已不见踪影,天气尚好,风淡云清,青山、秀色、阳光,还有一份难得的清凉。夏末,作为中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全国著名的避暑之都,贵阳自是多了几分舒适与恬淡的气息。这里的森林覆盖率高达39.19%,茂盛的植物为空气提供大量的负氧离子,不愧享有“林城”的美誉,感觉每一次呼吸都是一种极致的享受。

从秦汉时期的西南边陲流放地到明清时期的繁华之城,再到拥有众多古迹的古城,如今的贵阳已变成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会城市。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尽显丽质天成。

文:寒江

登黔南第一山 陶醉于诗情画意

黔灵山,位于贵阳市云岩区,因素有“黔南第一山”而闻名全国。这里地质构造复杂,清泉怪石、峰峦叠翠、深谷幽潭,随处可见,是贵阳最著名的旅游和朝拜圣地。黔灵山与七星潭、猕猴观赏园、麒麟洞、弘福寺、黔灵湖等景观共同组成一个综合性公园。

走进园内,宛若步入一个绿色的世界,满眼尽是惹人喜爱的碧绿青翠,一步一景,浓淡相宜。从擅山泉涌出的泉水,形成七星潭,它们分别是摇光潭、开阳潭、玉衡潭、天权潭、天玑潭、天璇潭、天枢潭。莲花盛开潭中,杨柳低垂潭边,潭水幽深清澈,颇为神秘。

图片

幽静的山谷间建有野生动物观赏园,是猕猴和各种珍贵动物的栖息之地。园子始建于30年代,后又几经整修,建了几处供人们休息的长廊和亭子。起初,园内生活着几只猕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猕猴越来越多,现在已有几百只,它们不怕人,竟成了黔灵山不可多得的一景。

麒麟洞因洞内的钟乳石酷似麒麟而得名。1941年和1949年,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曾先后关押在麒麟洞。洞内空间宽敞,可同时容纳上百人。走进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凉意瞬间袭来,石壁上镶嵌着彩灯,在灯光照射下,麒麟洞如梦似幻,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萌生了敬畏之心。

弘福寺在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由赤松和尚主持创建。赤松在此广纳弟子,名声远扬,以致这里一直是僧众研修的地方。沿着“九曲径”拾级而上,蜿蜒至顶,便是弘福寺的位置。寺院香火十分旺盛,虔诚的信徒来来往往,为自己或家人诵经祈福。而在建寺之前,明朝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被黔灵山的秀丽风光所吸引,便把此地记录在他的游记里。1944年,经我国地质学家考察,弘福寺正是第四纪冰川遗迹“冰窑”的所在地。

黔灵湖虽是拦溪筑坝而成,但于一众黔南秀山中,亦是怡人。“解放贵州革命烈士纪念碑”巍然矗立黔灵湖畔。湖水清冽,岸边绿杨碧柳,乘一只小船荡漾于湖中,甚是美哉!

图片

现在,黔灵山就像贵阳人的后花园一样,是休闲游玩的好去处。静听流水娟娟,鸟鸣声声,行走间,如置身山与水交融的诗情画意里,让人流连忘返。或登高极目远眺,高低起伏的山峦,连同城市的风光,一览无余。

游甲秀楼,细品贵阳文化的精髓

甲秀楼坐落在贵阳城南的南明河上,因为以万鳌矾石为根基(石头酷似巨鳌),所以有“鳌矾浮玉”的美称。甲秀楼建于明朝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木制楼阁经历几次大规模修葺之后,竟依旧屹立不倒,因此,我们看到的甲秀楼是清朝宣统元年(1909年)建成,由“来凤阁”改回原名。

甲秀楼取“科甲挺秀”之意,曾为明清名人舞骚弄文之地,现已是贵阳地标性建筑,变成贵阳人喝茶游玩的好地方。连同南明河、浮玉桥、以及河对岸的翠微园,不论白天还是夜晚,在现代都市中延续着久远的记忆。贵阳市内亦多山,贵阳人爱品茶,逢山雾起时,一缕茗香,缭绕其中。

图片

甲秀楼分三层,白石做栏,逐层收进,桥面距楼顶高22.9米。楼侧面有“浮玉桥”连接两岸,桥上有“城南遗迹”石牌坊、涵碧亭和翠微园等古建筑群。甲秀楼四面水光山色,于闹市中中静守一份幽远。

关于甲秀楼还有个美好传说,相传明朝时贵阳官府想为新晋状元在南明河上建造一楼阁,已便示好。可是找来的工匠觉得在河上修建楼阁对百姓不利,他们便在晚上偷偷的召集百姓一起在河边搭石修建楼阁。第二天,工匠们怕官府追究责任而远走他乡,百姓也不知道工匠们的名字,直到现在也没找到关于他们的任何信息。

图片

甲秀楼被现代建筑包围,却拥有中国古建筑的独特魅力,是贵阳发展史的见证者。甲秀楼下面用白石雕刻的石栏,褐梁碧瓦,飞檐峭壁,站在楼顶俯瞰南明河在楼前流过,汇入涵碧潭,桥上涵碧亭两侧有楹联一幅,“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青莲瓣里里行”。

翠微园里展示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服饰和手工艺品,精美绝伦,令人眼花缭乱。翠微阁内开辟了萧娴书法作品陈列室,萧娴是康有为的弟子,中国当代著名的女书法家,她的作品气势宏大又不乏细腻,似甲秀楼稳重又充满活力。清代文人刘玉山为其撰写206字长联,脍炙人口的佳作记录了贵阳历史变迁及地理形势。除去长联,还藏有众多古代真迹石刻,名家字画等等。

图片

甲秀楼被评为中国十大明楼之一,蕴含贵阳文化的精髓。在甲秀楼望南明河两岸的美景,难怪古人喜欢在此吟诗题词。

走进阳明祠,为心灵寻一处净地

阳明祠位于贵阳东郊扶风山下,始于清朝嘉庆年间(1814年),是祭祀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的专祠。阳明祠呈阶梯状依山建造,由扶风寺、王阳明祠、尹道真祠组成的古建筑群体,其中以王阳明先生祠做为主体。

进入祠内,沿石阶而上,来到视野广阔的“扶风”影壁广场,左侧是尹道真祠,右侧是阳明祠。苍翠的扶风山、青色石阶和雕花门窗,鲜花绿地、古树石凳,与喧嚣的城市相比,这里寂静惬意,萦绕着淡淡的书香之气。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阳明祠是后人为纪念明代的哲学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心学的创始人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而建立的祠堂。据说,当年王阳明因得罪宦官惹怒天子,后被除掉官职发配到了贵州,他潜心研究心学思想,提出以“心即理”、“至良知”、“知行合一”为阳明心学的理论要点。后来,王阳明成为享誉海内外知名大家,有很多阳明心学思想的追随者前来朝圣。

阳明祠是中规中矩的传统建筑,厅堂与长廊相连,诗文碑刻众多。祠内保存有王阳明先生朝服线刻大像,左右两侧墙壁上嵌有王阳明先生的《训士四条》和《论语四条》木刻。院子里鸟语花香,林木葱茏,阳光自青翠的树叶尽情挥洒下来,斑驳的光影若影若现。踏着层层石阶,继续寻幽探胜,或择一处石凳而坐,在百年老树下自我陶醉。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扶风寺有个霸气的传说,相传嘉庆年间,满洲镶黄旗人庆保巡抚贵州,登山览景时,说此处是贵州省龙发脉之地,需要修殿堂五楹、山亭一个,补足风水上的缺憾。五楹殿堂便是扶风寺的前身,后期重建、扩建后的扶风寺并不供佛,只是文字崇拜的场所。

尹道真祠建于民国时期,为纪念“西南文化拓荒者”,东汉学者尹道真而建。据说,当时西南边陲非常荒凉,尹道真成名后不忘返乡治学,教学思想影响深远,改变了许多后人。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祠院门楣上镶嵌着石刻“尹道真先生祠”,穿过月宫式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四合院,院中抱有两颗梧桐树,厢楼上陈列着当代画家所作的贵州历代乡贤画像,这里的一字一画都流露出后人对尹道真的怀念与赞誉。在错落有致的院内,有个大戏台,现已改成茶楼,若是累了可在此品一杯佳茗,静等时间慢慢流去。

读懂一座城市,如翻阅一本书籍,那些刻满时间印记的建筑古迹,亲历城市风貌的传承与变迁。近几年,沉浸在历史文化氛围中的贵阳又抓住新时代带来的机遇,迅速发展成鲜活真实的大数据之都,蓬勃发展,欣欣向荣。更骄傲的是,生活在现代繁华的都市,却能觅得一份宁静与安详。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