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河舞厅》爆火背后 是独属于东北的悲情浪漫
旅游
旅游 > 极致之旅 > 正文

《漠河舞厅》爆火背后 是独属于东北的悲情浪漫

“我从没有见过极光出现的村落,也没有见过有人,在深夜放烟火。”

如果你常刷视频,估计已经知道这首歌了吧。

没错,是《漠河舞厅》。

《漠河舞厅》火了,火得猝不及防。这首歌早在2020年6月就被收录进内地民谣歌手柳爽的专辑中。

已经发行一年多的歌曲突然火遍全网,肯定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比如爱情,比如孤独。

这样吧,我们先说说漠河,这里一直以来都是旅游目的地上的热门地。只不过,大家未预料到的是,这里会因为一个舞厅、一首歌而火。

图片

在漠河舞厅独自跳舞的老人,是这首歌的主角。来源/新闻截图

漠河,“家里有矿”

漠河市,地处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西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为邻,南与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交界,东与塔河县接壤,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外贝加尔边疆区(原赤塔州)和阿穆尔州相望,是中国最北端的县级行政区。

图片

漠河所在位置。来源/百度地图

由于极寒,漠河的空气异常清新,是国内唯一拥有漫长白日与黑夜的地方。

图片

漠河北极村。摄影/Jayveeho,来源/图虫创意

两汉时期,这里是乌桓和鲜卑生活之地。唐朝时,由于契丹人居住在漠河西南的室韦山,所以这一带又被称为室韦国,受唐代室韦都督府管辖。此后很长时间里,这里被称为“室韦”,在后来兴起的契丹辽国中,成了三十六国之一。

元朝,漠河被归入岭北行中书省。明朝,这里属奴儿干都司木河卫之地。奴儿干为满语的译音,汉语意为图画,可见漠河一直给人以山川秀丽、风景如画的印象。

到了清朝,整个东北地区由盛京总管府管辖。康熙元年(1662年),漠河归宁古塔将军管辖,对,就是影视剧中常常出现的流放犯人的“宁古塔”。

由于有清一朝对东北地区的保护限制,漠河很长时间并未走入大众视野。

直到晚清发生的一段“金矿”往事。

到过漠河的人,多对老沟金矿有所耳闻,它位于漠河县城到北极村之间的金沟林场施业区内,曾称漠河金厂、漠河金矿局。这座金矿虽沉寂许久,但散落在山间的遗迹,埋藏着一段沉重的历史。

图片

老沟金矿遗址如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印刻着那段屈辱的历史。摄影/老山货,来源/图虫创意

黑龙江干流一带黄金资源丰裕,尤其是漠河金藏,富饶不说,还容易开采,历来有“金穴”的美誉,但因为这里实在人迹罕至、位置偏远,一直以来乏人问津,直到19世纪后期沙俄人大规模盗采之前,都鲜为人知。

关于金矿的发现,有两种说法,一个版本是,清朝咸丰十年(1860),一位鄂伦春老人到老沟掘坑葬马,从掘出的沙石中发现了金苗;另一个版本是,光绪九年(1883),有个鄂伦春人在额穆尔河上游河谷为死去的母亲寻找挖掘墓穴时,意外地挖出了金苗,进而发现了金矿。哪个是真实,哪个是传说,无解。

图片

漠河古驿道老沟金矿遗址老房子。摄影/老山货,来源/图虫创意

总之,金矿被沙俄盯上了。他们闻风而动,越过边境开始盗采,他们将这条沟称为“极吐尔加”,意思是“金色的河流”。此后是疯狂盗采的20年,清政府却一无所知。

直到李金镛的到来,荒唐事才宣告结束。1887年,清政府指派北洋大臣李鸿章督办,调吉林候补知府李金镛主持办理漠河金厂。当年4月,李金镛率人沿着鄂伦春人狩猎的羊肠小道,探访考察5个月,并在奏折里描述了漠河极端恶劣的自然状况,但这一切没有阻挡住这位来自江南的官员,他详细地向李鸿章描述了漠河金矿开办情况,又赴烟台、上海等地筹集商股、购买采矿设备。中国最早的官办企业——漠河金矿开始筹办。

图片

李金镛(1835-1890年)。来源/网络

李金镛将从政积累的经验用于金矿的经营。办矿之初,他亲定了十六条章程。其中:“司帐宜公举”“股友宜助理”“局且宜节省”“盈亏宜预计”“余利宜分派”,在经济上有效地保证了金矿的运转。

在李金镛的苦心经营下,漠河黄金开采逐渐走向顶峰,向清政府源源不断地输送着财富。金矿的成功为中国近代官办企业树立了典范。

受洋务思想影响的李金镛,一方面积极引进外国机器和技术,另一方面鼓励真才实学,学习先进技术。1890年夏天,他听说沙俄金厂制造的淘金机器效率很高,亲赴俄乌交斯金厂考察,并邀俄工匠为中方制造机器。

长于治业的李金镛,清楚工人是办矿基础。他亲定“工人得六、厂局得四”的利润分成,实施计量工资,按劳取酬,有效调动了采金工的积极性。李金镛还特许采金工人回乡探亲。这些举措使漠河金矿美誉日炽,东北、内蒙古、河北、山东等地大批人群奔向漠河,金矿工人激增,漠河一时热闹非凡。

图片

位于漠河的李金镛祠堂。摄影/老山货,来源/图虫创意

1890年9月,积劳成疾的李金镛在漠河病故,年56岁。接任他的总办袁大化在清理账目时发现,李金镛任职期间从未支取过任何薪资,家境窘迫。袁大化上书奏请李鸿章,特批补给李家两年薪俸4800两。李金镛临终时,遗憾事业未竟:“大丈夫视死如归,死不足遗。所憾只是金矿刚见成效,苍天却不给我年华,使我不能见到三年后之盛况。”

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心中牵挂的仍是采金事业,令在场者无不动容。

就这样,在这个极北苦寒之地,采金业的发展,令漠河的名声逐渐远扬。

《漠河舞厅》爆火背后

冰雪严寒,金光闪闪,漠河自闯入人们视野之时,就带了一分“神秘”光环。

直到今天,我们走在漠河街头,会看到无论小学、邮局还是路牌,都自豪地为自己添上“最北”的定语,甚至还有石头被调皮地写上“恭喜你找着北了”。

图片

“中国最北邮局”。摄影/紫澄,来源/图虫创意

这里有一部分时间是“不夜城”,白昼时长超过19小时;还有一部分时间泼水便能成冰,大雪会让一切喧闹的都归于静谧。

图片

把严寒化作浪漫——泼水成冰。来源/网络

如果说黄金、严寒、极光让漠河成了“小布尔乔亚”式的浪漫想象,那么这次《漠河舞厅》的爆火,开始让更多人想去了解漠河这座城市。

有历史的城市,其中的人都要更有故事一些。

对于当代民谣歌手来说,歌词要关照历史与现实、故事和当下。《漠河舞厅》的故事背后,就蕴含着东北人独特的悲情浪漫。

图片

网络视频中的漠河舞厅。来源/网络

两年前,歌手柳爽来到漠河采风,无意与舞厅中一位独舞的老人唠起嗑来(聊天的意思),老人张德全(化名)的妻子康氏,在1987年的特大森林火灾中不幸丧生,两人婚后无子女,30多年来,老人未再娶。

征得老人同意后,柳爽创作了《漠河舞厅》,并加以文学想象,借老人的口吻写下《再见了晚星》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以其独有的浪漫,打动了许多人,摘录一段——

1983年漠河立县,大批的生产车队在尘土飞扬的街道穿行,邮政的房梁上拉起了横幅,同年冬,我们操办了极简的婚礼,你成为了我合法的妻子。李士鹏喝得宁酊大醉,他还要给你点一支烟,我拦不住好奇的你,接过只抽了一口,脸颊就被呛得粉红。

那天广播里放着谭咏麟的《迟来的春天》……

柳爽这样描述创作来源:“视频拍摄时,我正在他的旁边跟随他舞蹈,老人告诉我,她的妻子生前很爱跳舞,他们常常在旧仓库里点起灯一起学习舞蹈。”

图片

柳爽在采风时拍下的独舞老人。来源/网络

数据显示,某短视频平台上,“漠河舞厅”的视频浏览量已超过15.8亿次,在多个音乐播放平台是最热门的关键词。一时间,全网都在“1980的漠河舞厅”中迷失了,所有人都感动着自己的感动,寂寞着自己的寂寞。现实中的漠河舞厅,大概从未如此热闹过。

随着《漠河舞厅》的走红,众多创作者也开始忙活起来。

有人将歌曲和《白日焰火》剪辑到一起,廖凡成了这段舞的主演——

图片

来源/电影《白日焰火》片段

还有人给音乐配上《山河故人》的片段,因为片中赵涛跳舞的样子让人会联想到老人的妻子康氏——

图片

来源/电影《山河故人》片段

漠河文体旅游局接管下这份不断被流量叨扰的活,不厌其烦地向媒体和围观群众介绍漠河的生活方式与舞厅文化:“这是时代的印记,漠河周边是林区,冬季寒冷,没有娱乐选择,但当音乐响起来了,人们可以走到简易的舞池中间跳舞,就像在一个沙漠里,终于有小苗破土而出。”

老人跳舞的舞厅是漠河唯一仍在经营的。10月底歌曲火了后,这家“漠河最北歌舞厅”也在工商注册网上完成了存续登记。“漠河最北歌舞厅”的老板听完张德全老人的故事表示,不管赚不赚钱,都希望能把舞厅开下去,希望漠河的老人夏天去广场上跳舞,冬天冷了能来舞厅跳舞。

对于《漠河舞厅》的讨论,“快餐”和“浮躁”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这个浮躁的时代,很少人有勇气真正坠入爱河,多的只是快餐爱情,根本熬不过时间。一生爱一人,守护一人,这种爱情太难了,所以显得弥足珍贵。

漠河文体旅游局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他们选取《漠河舞厅》作为城市推广曲,源于歌曲与漠河的命运契合:漠河一年中有8个月是冬季,白色是浪漫的象征,他们希望这首歌能成为当地的文化符号,也能对当年火灾起到纪念和警示的意义。

或许,让《漠河舞厅》火的,除了本身的悲凉爱情故事,更有一种“弥补”心理——寄希望于通过网络,弥补现实中牢不可破的爱情缺位。

东北的悲情浪漫

《漠河舞厅》的爆火,离不开“东北”的土壤。

漠河立足广袤的东北大地。这片曾以喜剧席卷天下的黑土地,是什么时候开始让人看成了“悲喜剧”?

东北资源丰富,而由于种种原因,在经济上陷入了困局。漫长的寒冷时期中,东北人锻炼出了花式“唠嗑”的能力,困顿中又不知不觉进阶成了黑色幽默。

电影《钢的琴》中,下岗工程师经济拮据,为了争取女儿的抚养权,和以前的工友们利用工厂车间的废旧设备和材料,自己设计打磨一台“钢的琴”。虽然他早已察觉,即使真的造出钢琴也无法留住女儿,恰如不论如何努力,也不可能挽留那个时代。当然,在电影中,工友们最终还是齐心协力做出了钢琴,因为这已经变成他们共同的价值与梦想。

悲凉的底色里,不乏劳动人民超越现实的黑色幽默。来源/电影《钢的琴》片段

再如班宇的小说《冬泳》,本是一个很现实的故事,写着写着就切换到主人公脱掉衣服跳进冰冷的河里,寒意袭来,却越游越畅快,最终得到精神层面的某种解脱和愉悦。

看似虚构的意向不仅仅是主人公的内心所想,也是对现实的一种逃离。但东北人更有着一种值得称赞的精神,就是以乐观的态度对待“悲”。

无论生活中有什么难处,就用最简单的态度去回答:“你不活啥啊不活!”“你过去那头型呢?你得支棱起来啊!”

图片

当然,这有着社会层面的原因:昔日的东北重工业荣光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在寒冬中挣扎谋生的人。可是,生活不能就此沉沦下去,小人物以戏谑的口吻,在苦日子中找乐子,用笑声化解泪水,让生活继续。

图片

与时代达成和解,在东北籍脱口秀演员的表演中也能窥见一二。来源/网络

喜剧的内核是悲剧,但在东北,人们更喜欢用喜剧化手段来化解悲情。在“悲”之余,人们发现,只有与生活和解,才能继续生活下去。

独舞老人张德全一定与生活和解了,所以会继续在旧仓库舞厅里独舞。生气蓬勃的喜感与乐观,化解了种种沉郁与痛苦。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东北人性格的象征,也是东北话和东北喜剧演员受人喜爱的原因。

今天,东北振兴正在路上,振兴的主要力量还要靠乐观顽强的东北人。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