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来到这里之前,
我们也没想到,东莞还有这样一片清幽之地。
郁郁葱葱的树林;
星罗棋布的红砖房,保持着半个世纪前的模样。
涂鸦的房子,朴实的村庄;
草场和小巷,旧址和练兵场。
每每说到东莞,我们总会想到虎门和长安。
想到那些富有的村子,和可以与城市比肩的镇街。
殊不知,除了这些。
这个城市还藏着不少爆款宝藏。
就在前段时期。
《松山湖科学城发展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
规划范围包括松山湖高新区大部分区域,
以及大朗镇、大岭山镇、黄江镇部分区域。
这次,我们就从东莞的大岭山镇走起。
大岭山镇,在东莞中南部,面积95平方公里。
这里有大岭山森林公园,漫山遍野的绿;
还有在《寻味东莞》里香传万里的荔枝柴烧鹅;
酸梅鹅酸甜爽口、白斩鹅清淡素雅、荔枝柴烧鹅酥脆弹润,
配上独门酱汁,咸鲜中微透清甜,
让慕名而来的人们大饱口福。
这里,还有华南地区历史风貌最完整的的抗日根据地旧址,
诉说着百年前 的烽烟四起和岁月荣光;
时代滚滚向前,大岭山里的清泉潺潺不息。
在最新的《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中,
年轻人指数,东莞仅次于成都。
成为极受年轻人欢迎的新一线城市。
我们这次重游东莞,
发现,这个城市,你不了解的,
还有更多。
01
红?很红
走到东莞大岭山这栋涂鸦墙之前,我以为的抗日旧址,一定是壮烈而充满硝烟的。
直到看到这面墙的《东江纵队之歌》。
发现了峥嵘岁月里热血的浪漫。
东江纵队, 全称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
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省东江地区创建和领导的一支人民抗日军队。
广东秋日的太阳依旧有点刺眼,却暖洋洋地映照在曲谱之上。
旁边是红砖黑瓦的旧房子,旧小巷。
依然有老东莞人在此居住,门框略低,个子高的人需弯一点腰。
门口摆着生活所需,洗洗涮涮,有小狗小猫,乱窜,支棱着耳朵,打量来者何人。
稍一靠近,便奔跑无影。
家家户户都敞开着门,旁边的马路尽管还在车来车往。
可这个地方就像突然被刻在了时光里。
这里是我见过的,还原度最高的抗日根据地旧址之一。
也是华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大、历史风貌最为完整的抗日旧址。
当我们走近了看路牌,发现这条巷子,就叫游击巷。
阳光刚好洒向路牌,时光倒回当年岁月。
1940年9月,东莞成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第五大队的领导中心。
10月,开辟大岭山抗日根据地。
由此,开启一场红色荣光岁月。
沿着游击巷往上慢慢行。
小巷叠小巷,小巷穿小巷,这里的旧址用最大程度保留着当年的模样。
《大家团结报》旧址,穿过一个天井,就是那个小小的报社。
对,小小的。
小小的打印台,小小的油印空间,小小的卧室,小小的窗。
可也正是在这方寸之间,于1941年,诞生了广东敌后地区第一份革命报纸——《大家团结报》。
这里复原了当年工作人员印报的场景,大队长曾生曾经勉励油印工作人员——
“刻一个字就是向敌人射出一颗子弹!”
沿着坡路向上,脚边时不时有沟壑,有小型草场,和红砖房。
时不时可以看见标语和涂鸦。
虽然做了现代的修旧如故,当年的决心仍清晰可见。
仿佛一个转身,就能看见游击队员们行色匆匆,吹着号角,众志成城。
大队部、会议室、交通站,甚至粮食加工厂的旧址,都历历在目。
谷磨、脚踏碓、风谷机、禾桶、谷围、木斗、簸箕等等,是东江地区典型的传统生产工具。
当时,大王岭村民就是用这些简单的工具进行粮食加工。
第三大队的操场旧址,则是最大。
一块开阔的不规则空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
第三大队将此地开辟为操场,当年游击队员就在这里操练。
也正是这块操场上磨练出的部队战斗力,打赢了那场著名的百花洞战斗。
当年,这百花洞战斗持续了两天一夜。
击毙日军大队长长濑,伤日军官兵50多人,缴获长短枪10余支及弹药、物资一批,还缴获几匹战马。
战后,踞驻广州的日军华南方面军头目自称——
“这是进军华南以来最丢脸的一仗。”
我们现在已经无法亲身体验和触摸到当时战斗时的,不屈、痛苦和内心的激昂。
先烈们用他们的身躯,为我们冲出了一个有尊严有光明的时代。
但当我们踏过这片还原度极高的旧址时,目光所及的每一片砖瓦,脚下的每一棵草木,包括那首《东江纵队之歌》时,依然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旧址所在村落外面,是一条小小的马路。
可以看到不少墙上都有涂鸦。
历史和现代,总在很多地方无缝贴合。
我们走出来,上个坡,即是东江纵队纪念馆。
馆藏丰富,整部广东人民的抗日历史都囊括其中。
走完整座馆藏,若你还有时间,亦可换一个楼梯蜿蜒而下。
旁边就是森林公园,小道幽静,常有家庭游玩。
依山傍湖的革命老区,如今是不少人周末出行、郊游的去处。大岭山镇镇委、镇政府也顺势推出红色文化、莞香文化、生态健康、亲子休闲等多条1日游旅游线路。
爸妈带着孩子看完东江纵队的历史,就去行走郊游。
想来这情境,也是先烈们心中所愿。
02
绿?真绿
东江纵队若是东莞的灵魂,那么绝佳的生态环境,就是这个城市宝藏的另一面。
其中,陪伴不少东莞仔童年的大岭山森林公园,是东莞的绿色氧吧之一。
也是血液和基石。
大岭山森林公园极大,占地74平方公里。
横跨了虎门、厚街、长安、大岭山四个镇街,每个镇街都有一个入口。
光是登山步道就有31公里,周边水库更多达21个。
一直都说东莞的绿色资源多,历经岁月变迭,它们依然历久弥新。
大岭山森林公园群山起伏,峰峦叠嶂,山深谷幽。
最高点“茶山顶”海拔530.1米,登上峰顶,可欣赏城市新貌,也可欣赏周边湖光山色。
只是山色嶙峋,一不小心就会迷失方向。
我们此次的路径,是去碧幽谷。
在石洞城门楼之后,会有两条登山径,一条是茶花步径,一条是碧幽谷步径。
谷中的步径,九曲八弯,沿着石阶而行,远不止一开始说0.9公里的数字看上去的轻松。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大岭山森林公园的石洞,山涧的水是可以直接喝的,清甜入心,能驱散整个夏天的暑气。
那时的水,也远比如今要清要多。如果说如今的石洞只有小溪涓涓,那么在30年前,这里则是汪汪清泉。
只是,即便只是这流水潺潺,抬头看见这漫山遍野的绿,再多的生活压力也消失了一大半。
现在的广东,秋日刚起,气温还不算太冷。
从市区驱车半小时来到此地,行走于山野,就是周末稳稳的确幸。
那种惊喜和舒适,是在城市任何一处,都少有的快乐。
山涧路上,布满了各种乔、灌木还有藤本植物。
往群山看去,人变渺小,心胸却阔然。
偶尔也会在路边,遇上画画写生的艺术家,收获多一种生活态度。
步道的尽头,是一处藏在浓密林间的休息区。
稍作休息后,可以沿着右边的小路,回到宽敞的大马路上,到达霸王城。
这个季节,是广东最好的户外时节,东莞的“绿色”自然不仅这一处。
作为广东最宜居的城市之一,绿色步道和口袋公园,星罗棋布,点亮着这个城市的生活。
有着绝美步道的佛灵湖郊野公园。
老东莞人眼中的“佛岭”,环山傍水,一年四季都有着美好的绿意。
位于南城的东莞植物园,412公顷,是一个天然的植物大讲堂。
大屏障森林公园,各种山路水路,也是一块绿色宝藏。
水濂山水库,绿树成荫,8公里水库环线,周末来骑车野餐,深呼吸一口,总能消散些许压力。
绿吗?很绿。
这座城市处处是绿意。
03
豪?挺豪
一直,都有人说东莞豪气。
确实是豪,但这个豪,并不是哪几个镇的如日中天,而是这个城市,对于人才的,千金买骨。
松山湖,珠三角人才高地。
作为东莞整个城市里引进博士最多的地方,有人开玩笑:
走在松山湖科学城的路边,随口问个路,可能就是个散裂中子源的专家在回答你。
松山湖设立于2001年,201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松山湖经济增长速度很快。
在全国高新区排行榜里,是增幅特别快的高新区之一。
大家最熟悉的松山湖企业,莫过于华为。
而其实,除华为外,中集集团、宇龙通信、生益科技、中国电子、长盈精密科技、普联电子、正业科技、东阳光药业、三生制药等近10000个优质项目,都在这里。
以及,在刚刚由省政府批下来的松山湖科学城发展总体规划之中。
在这里,已建成散裂中子源(世界第四台、中国首台脉冲式散裂中子源)、4所高校以及30多家北大清华等国内著名高校联合共建的研发机构。
正在建设南方先进光源研究测试平台、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等一批大科学装置、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型大学。
人才数量豪,科创豪,就认了。
以及,以松湖烟雨为首的生态休闲绿野。
即便是上下班的路径,都是空气清爽,绿植环绕。
给前来工作的人们一个良好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是东莞这座城市张开的,最温暖的怀抱。
也怪不得,在刚刚出炉的年轻人指数里,东莞成为了最受年轻人欢迎的城市之一。
另一个有意思的数据是,全国拥有最多便利店的城市,也是东莞。
截至2021年3月,包含连锁品牌便利店、外资便利店、非连锁非品牌的夫妻老婆店在内的便利店,东莞一共拥有39991家。
全国数量第一。
年轻人的涌入,不仅印证了东莞的城市实力。
也是东莞对“人才”充满豪气的决心。
——
当然,东莞这座城市的名片才不止我们刚刚提到的那些。
东莞是蓝球城市,广东宏远CBA十一冠王,篮球精神是这座城市村村镇镇的底色。
在东莞,每个村都有自己的CBA。
东莞还有根深蒂固的水乡文化,管是龙舟还是花灯,都反映了东莞古老的文化传承和气质。
更不用提虎门销烟,海战博物馆,虎门悠长的海岸线。
长安滨海湾的白鹭,和沙田好吃到飞起的海鲜。
南城年轻人的文化扎堆,老莞城的人间烟火。
和石龙厚重而绵长,800年的悠久历史。
东莞人民勤劳务实,也充满热情。
才让这片土地,这座城市,处处都是宝藏。
——
我们离开的时候,
天色尚好。
有校车抵达路边,孩子们嬉笑着下车;
旁边的居民在门口洗洗刷刷;
不远处的松山湖高新区的年轻人还没有下班;
大岭山森林公园的流水依旧潺潺。
这座隐藏着不少爆款的宝藏之城,
继续包容着,很多人不知道的美好。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